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打狗散策】

沿著歷史緊密變化的三塊厝車站

  三塊厝車站是日治時期「鳳山支線」的首站,於一九〇八年開始營運。在高雄工業逐漸發展起步時,扮演了乘載酒精、磚瓦、石灰、煤炭、罐頭等重要貨物轉運的重要樞紐。一九八六因為重要性不復以往而沒落廢站的它,在蟄伏三十年之後將隨著高雄鐵路地下化的完工而再度出現在台鐵的路線時刻表上。而在年貨大街的熱鬧喧囂背後,走訪恬靜祥和的三塊厝車站。既看看按照舊時樣貌修復的木造站房,也想想與三塊厝緊密相連,關於打狗的發展歷史。

  三德西街位在三鳳中街的背面,夾在這條知名年貨大街與密集發出喀咚喀咚聲響的鐵軌中間。從自立陸橋下的雄中側門一路延伸,直至中華路被地下道所截斷。相較於三鳳中街,三德西街的名聲顯得黯淡許多。但在這低調、恬靜的街道一隅,藏著已完工、尚待規劃啟用的三塊厝車站。

  三塊厝車站的舊址是將舊車站的建築體翻新修復而成,屆時並不會負擔運輸旅客的任務。新的三塊厝車站出入口位在鐵皮圍籬的另一側,與舊址相距不到五十公尺,站體屋頂也採用與舊站相近的木造設計,可以感受到設計師試圖融合新舊所做的嘗試。舊站就像是個紀念性的小公園,在大榕樹下寬厚的擁抱每一個甫從地下鐵路回到地面的遊客。

翻修後的三塊厝車站。(畝嘰斗‧攝影)
翻修後的三塊厝車站。(畝嘰斗‧攝影)

  隔著圍籬,我想像遊客們在陽光照射的眩目之後,逐漸在迷濛之中浮現舊站的屋頂。他們驚喜的靠近,在榕樹下仔細的閱讀導覽看板,在木頭的日曬香氣中遙想三塊厝地區當年吞吐貨物的盛況。

  那是一九二〇年代,開發甚早而人口稠密的鹽埕、哈瑪星一帶的腹地漸漸無法應付工業化所需。三塊厝便在日本政府逐步將重心東移的計畫中,被選為高雄工業發展的先頭車。隨著大型會社的設廠進駐,三塊厝站一步步從一九〇八年甫開通時的小型招呼站(三塊厝乘降場),蛻變成了熱鬧繁盛、擁有五家大型會社私設鐵路的三塊厝驛。在三塊厝的西郊,現在擁有溼地公園與磚窯古蹟的中都地區。便是依附在三塊厝的工業活動之下,吸引了大批勞動移民而成的聚落。而在三塊厝周遭的兩所學校:「高雄第三公學校(今三民國小)」以及「州立高雄中學校(今高雄中學)」的選址設立,也與車站帶動起的蓬勃發展密切相關。

車站附近的雜貨、乾料店。(畝嘰斗攝影)
車站附近的雜貨、乾料店。(畝嘰斗攝影)

  一九四一年,我們熟悉的那座高雄舊火車站(今高雄願景館)在三塊厝站不遠處落成。在當時被稱作新驛(sin tshia-thâu)的高雄驛,配合著政府的都市計畫,逐步將高雄的市區發展成現今的樣貌。三鳳中街的誕生,也是根基於三塊厝車站輸送南北貨物的便利性。但在這過程中,隨著相關產業的蕭條與移轉,車站漸漸失去了市民的青睞。在一九八六年廢站以後,這棟木造的小巧屋舍就靜靜的隱沒在年貨大街的喧囂背後,成為停車場的襯景。

  如今,站旁的大榕樹下雖仍不復見當年人力車排班攬客的熱鬧景象。但隨著鐵路地下化的通車完工,三塊厝車站想必可以成為一個迎接旅客走進高雄歷史的起點。引領人們從這裡走往中都、走往哈瑪星,走往高雄工業發展的開端。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Information

◎文/畝嘰斗
高雄人,屏東出生、高雄長大、台南定居。
目前沒有繼續往北移居的計畫,
只希望能把這三個家鄉好好記在腦袋裡。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