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精選】
一個都不放過——高美館裡的當代藝術推理事件
「推理小說是一種以推理方式解開故事謎題的小說。」維基百科。
從愛倫坡的《莫爾格街兇殺案》作為開端,推理小說儼然成為一個文學當中奇異的教派,融合科學與敘事,加上詭譎氛圍的渲染,陸續誕生出各式各樣的流派,其中不能不提到在古典推理小說界被封為「謀殺天后」的阿嘉莎.克莉絲汀。
高雄美術館這次推理藝術展主題「一個都不放過」變形自阿嘉莎的經典作品《一個都不留》(And Then There Where None),展區規畫仿豪宅場域,在每個場景都有附上一段經典推理小說的摘錄,並介紹作者與其作品,具現化了小說中的古典推理元素:孤島、受邀的登場人物、神秘的主人、預言詩籤、宅邸、關於過去的謎團、突如其來的死亡等等。如同一本凝固的推理小說,由當代藝術家的異色作品構築而成。
簡正怡本身是重度推理小說迷,融合了過去當代藝術研究的專業,與陳美智一同作為本次策展人,精準地瞄準當代藝術家中帶有懸疑色彩的作品,例如袁廣鳴作品《難眠的理由》觸碰床柱,不知道會出現的夢魘是什麼,刀劃、燃火、血漬、未知訪客的車燈,貼切展示不確定性這個共同命題。
藝術品不再是被動的呈現與被觀賞,藝術家彷彿成為了這座展覽館宅邸的主人,留下線索般的或聲音或影像或時間或場域和訪客對話,身為訪客的我們,照著劇本,發生一些思考,有關回憶、場景、過去、恐懼、未知以及記憶。關於人生的謎團,是我們每一天都要面對並參與的,它並不需要你有很多的藝術知識來體驗和理解,只需要你與你的生命經驗。
一起去高雄美術館聆聽《一個都不留》當中,主人U.N.Owen留給訪客的錄音開場白:「首先感謝各位來到這裡。」
《一個都不放過:當代藝術中的推理事件》
時間:106年2月25日至106年5月30日
地點:高雄市立美術館201-203展覽室
◎文.攝影/蔡旻珊
高雄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系,主修燈光設計。
日間作室空間設計師,奔走於圖桌與工地與會議之間,
偶爾寫字。現居高雄。
老屋新生吹起韓風──寶樂食堂
來到鼓山輪渡站外歷史悠久的哈瑪星街區,一棟七十多年的許氏五連棟老屋映入眼簾,許氏子孫以老屋為根,做著各種生意,日復一日看著渡輪來載人們往返。隨著時代變遷都市中心移轉,渡輪口外一度沉寂。直到這幾年,復興在地的計畫漸漸開展,李桂芳和合作夥伴看到老屋的潛力,向高雄市都發局申請整修補助,為老屋子帶來新的生命。
老屋是如何變成現在的模樣?
李:這五連棟的老屋本來是由許姓人家的子孫繼承,他們各自有不同的事業,我們這兩間本來是米店,屋主買下後再把兩間打通,整個空間變得更開闊,沒有印象中的老屋那種陰暗的感覺。而且我們一開始便決定要開餐廳,所以在環境衛生上更加注意,希望讓客人們在舒服的環境用餐。
整修時特別注重的地方?
李:我覺得整修老屋最難的就是保持原狀,除了維持原本的格局外,也花很多心思蒐集適合的物件來搭配,為了不要讓人覺得新舊差異太大,就需要很仔細的處理。像是那整片側門有三百年歷史,是從橋頭的大戶人家那購入,我們只有把它整理乾淨,讓字和油漆保持本來的樣貌,沒有多加裝飾。原本的牆壁都有發霉的情形,我們把它全挑掉之後,露出本來的紅磚,覺得這樣也蠻好看,就把磚頭粗糙的表面再打磨,更平滑,也更安全。
為何選擇開韓式料理店?店內似乎還有其他的商品?
李:十幾年前高雄還沒有什麼韓式料理店時,我就在做韓國餐廳了,因為妹婿是韓國人,道地的口味就是和他學來的。這裡的觀光客比較多,我在規劃菜單時有做調整,以簡單、好吃、快速為重點,讓客人可以輕鬆享用,但食材嚴格把關、用料實在,客人一吃就知道。我們也和「台灣茶路」合作,規劃出「釷間茶行」,推廣台灣在地的高山茶葉,將台灣農民的成果與大家分享。最近則與吉拉朵手工冰淇淋合作,讓客人能享受到豐富多樣的餐點。
開店後和周圍老鄰居的互動如何?
李:剛開店時,許多人不敢踏進來,以為是骨董家具行,或是博物館之類的。知道是餐廳後,許多在地的老人家都拉著自己的孩子來,除了吃飯外,也希望他們看看自己當年住的房子也是這個模樣,告訴孩子自己小時候的回憶。這更讓我們覺得能將老屋完整保存下來,是非常值得的事情。
寶樂食堂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濱海一路60號
電話: 07-5311780
營業時間:11:00–14:00,17:00–21:00
◎文.攝影/小拇指
有時候是小動物,喜歡食物和玩,
但帽子下仍是一個普通人類。
即拾-速食年代的即拾生活
「在這個速食年代,更需要即拾生活。」
即拾是來自高雄梓官的在地淨灘團體,由現任大三生的王巧貞發起,從二〇一六年五月開始,大約每個月會在梓官鄉蚵仔寮舉辦一次淨灘活動。
剛進入沙灘,就看到站在「即拾」的旗幟旁邊,腳邊堆著帆布袋,「白色是不可回收,紅色是可以回收的。」一邊解說一邊發送袋子、夾子還有篩網的發起人王巧貞。
就讀視覺傳達系的王巧貞,每次活動都會搭配不同的主題,例如三月十八號的淨灘主題是「走出來」,為什麼叫做走出來呢?因為她認為「辦一場淨灘最困難的事情就是人們願意走出舒適的冷氣房,放下手機電腦,來到海邊開始行動,希望大家一起走出來,成為改變的開始。」
持續快要一年也漸漸開始有了固定班底,紅黑相間上面寫著「烤鴿天團」的制服(烤鴿只是陳大哥的綽號,不是真的在賣烤鴿子),一行大約四、五人,一開始就自告奮勇去最多大小垃圾的區域,還帶了一箱自己煮的冬瓜茶來分送給參與淨灘的人們。
透過對環境的期許而聚在一起的一群人,時而討論國外用了什麼樣的工具淨灘,時而互相幫助。有一位手拿兩個鋁罐的大哥,就走過來對我旁邊拿著袋子的友人說:「謝謝你們來淨灘,這是我在水邊撿的。」;同路一起過來的男生走過來笑著說:「那邊三個小朋友玩沙玩到自己說『我們好像不是來淨灘的是來玩沙的。』」惹來一陣笑聲;將近尾聲的時候,烤鴿天團拉了主辦人王巧貞,說是來看海的情侶詢問,也想加入淨灘。相同的意念,就這樣串聯起一群素昧平生的人們。
「魚類很容易因為誤食這種大小的塑膠而死掉,想到就覺得難過。」回來後,我還是一直記得手捧塑膠顆粒的王巧貞,對自己說的這句話。
「歡迎大家到『即拾Intime』粉絲專頁留言,期待下一次蚵仔寮見。」
◎文.攝影/蔡旻珊
高雄人。畢業於台灣大學戲劇系,主修燈光設計。
日間作室空間設計師,奔走於圖桌與工地與會議之間,
偶爾寫字。現居高雄。
疼愛自己也珍惜環境-就愛ze/就愛wei手工木食器
近幾年食安問題造成台灣社會惶惶不安。仔細檢視各種食物、食品、餐具成了日常生活必備技能。在食安問題引爆以前,有位手工食器設計者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並堅持「自己敢用才敢賣給別人」。一起來看這項用心的餐具吧!
從什麼時候開始投入木食器的製作與販售?
Maggie:我是個愛買餐具的人,打從孩子出生後漸漸在意餐具的材質、如何加工處理,後來多以天然材料製品作為日常食器。學美工的我偶然間讀到手作木食器的書,木頭溫潤的質感很讓人喜愛,便嘗試自己製作。剛開始只做給家人使用,有次在餐廳用餐店家覺得我設計的兒童湯匙很可愛,邀請我做一些在餐廳裡寄售。大約是二〇一二年開始販售、開手作課程。
你的產品有什麼特別的地方?想推薦哪些東西給客人?
Maggie:由於食器會接觸食物、嘴巴,我都使用臺灣檜木的新料作為材料,不用回收木。不上漆,單純抹上可食用的核桃油,日後顧客只要以核桃壓碎上油即可自行保養。臺灣檜木質輕很適合當外出環保餐具,其散發的香氣,許多外國觀光客都很喜愛。為了不讓客人因為手工製品價格高昂而捨不得入手使用,定價走平實路線。工作室以販售湯匙、筷子、叉子、抹醬刀⋯⋯等餐廚具為主,手作課程也是熱銷項目。不僅台灣人,連香港、中國、日本、美加等外國旅客也報名踴躍。參加課程的人從小學四年級到六十五歲都有,有的孩子上完課還會介紹同學來報名。
對於未來有什麼期許?
Maggie:能動手做令人安心使用的食器,是一件幸福的事。希望藉著販售食器、開手作課程能漸漸鼓勵別人自備餐具、減少垃圾。雖然力量很微小,仍然希望能為別人、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就愛Ze/就愛Wei
FB:https://www.facebook.com/LOVEZELOVEWEI/
電話:0931-960-379
E-mail:lovezelovewei@gmail.com
◎文.攝影/N̂g Chú-jiû黃子柔
高雄岡山人。
喜歡在臺語教學工作之餘,
記錄日常所見所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