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38導覽】

絕代風華再現 揭開林園的神秘面紗

  我跟林園出身的好友,庭彰,約在他位於「新街」的老家相等。一聽到我要往他的家鄉跑,他便直嚷嚷著要與我同行。移居台南多年的他,也想趁這個機會聽聽、看看,祖父母那代人記憶中的林園。庭彰老家所在的「新街」便是今日的林園北路,更精確的說,是與福興街(舊街)平行的這段五百公尺長的單行道。舊街是林園聚落的發祥地,北起自忠孝西路口的大道公廟、南終於東林東路的福德廟。現在的林園聚落,就是由連起了這一南一北兩座廟宇的舊街,逐漸往外擴張,一點一點的湠(thuànn)至今日的規模。

從舊街到新街 道出林仔邊興衰

  繼續上溯舊街的歷史,我們發現了這條狹窄巷弄的第三個名字──頂林仔邊街。林仔邊,是林園的舊名,清朝時隸屬於鳳山縣小竹里。彼時的林園與現在的離林園在地貌上有相當大的差異。如果你願意,可以打開手機裡的地圖程式搜尋「中芸漁港」,以及它左近的「西溪」、「中港」這兩個社區。「中芸漁港」就是「林園鳳芸宮媽祖海巡」的起點。這個全台最大的海上巡香,四年僅一次,相當具有地方特色,更已被登錄為高雄市文化資產。在一百多年前,這些林園南邊的海埔地還是一個巨大的潟湖(古西溪潟湖)。鳳山、小竹這些地方的物產,都會經由這個潟湖出海。當時小竹地區潟湖轉運的重要港口,就是位在頂林仔邊街旁的「米店仔溝」(請搜尋:文化街、東林西路口)。藉由古西溪潟湖航道與米店仔溝碼頭,頂林仔邊街才能在當時成為小竹里最繁榮的商業中心。

中芸漁港。(鮑忠暉‧攝影)
中芸漁港。(鮑忠暉‧攝影)

  進入日治時期後,狹窄的頂林仔邊街不敷使用。特別是當糖廠私有的糖業鐵路也在此設置車站之後,舖設出一條能紓解舊街流量的「新街」,便成了林園發展的當務之急。於是乎有了林園北路,庭彰的祖父也才能在十幾年之後在這條街徛(khiā)起,蓋起了自己的家。

  隨著古西溪潟湖在過去兩百年內逐漸淤積,頂林仔邊這一帶的海陸運輸機能也就隨之消失。而雖然貨運功能不再,但林園的發展並沒有因此停滯下來。在日治時期,林園仍然是鳳山以東最富庶的城鎮。林園先後成立的三間戲院:林園戲院(林園座)、大舞臺戲院、玉山戲院(開南戲院),便見證了林園那段風華絕代的時光。

舊時酒家 成《一把青》拍攝景點

曾經是電視劇「一把青」拍攝場景的舊時酒家「安樂樓」,現也成為新人婚紗的映影景點。(畝嘰斗‧攝影)
曾經是電視劇「一把青」拍攝場景的舊時酒家「安樂樓」,現也成為新人婚紗的映影景點。(畝嘰斗‧攝影)

  日治時期就存在的林園戲院是三間戲院中最早成立的,在1970年被改建為林園中央市場,位於新舊兩條街的中心。這裡曾是林園夜生活的核心,緊鄰著當時最奢華的酒家,安樂樓。

  安樂樓的遺址就藏在幾棟民宅之間。建於1930年左右的安樂樓,在1933年被徵用做日軍的招待所,戰後歷經了幾次變革,從酒家轉型為那卡西,還一度改成了旅館。一走進這棟兩層樓的石造建築,迎接我們的便是狹長的天井設計,天井的盡頭是通往二樓的細長石梯。門口上方的牌坊勉強能看出「安樂樓」三個字的字跡。石柱上的巴洛克風格雕飾,排水孔的花紋設計被留了下來。但留不住的往日風華終究是過去了。走上二樓,正面就是最大的一間房。白色牆面、暗紅磁磚,想必是被改建成旅舍的時候留下來的。

  我跟庭彰在安樂樓待了一陣子,在這想像推敲每個被遺忘角落以前的面貌或是用途。期間還遇到了幾位前來拍照的攝影愛好者,還有位穿著蓬蓬白紗的外拍模特兒。原來這裡早成為攝影人口耳相傳的拍照勝地,更是電視劇《一把青》取景拍攝的地點之一。

派出所、老戲院 留住居民記憶

日治時期留下的頂仔林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余嘉榮‧攝影)
日治時期留下的頂仔林邊警察官吏派出所。(余嘉榮‧攝影)

  在市場後巷,一位大姊與我們談起他兒時的林園。他說這裡曾經有座木造的郵局,跟林園座、安樂樓緊密排列。郵局的內院是個雅緻的景觀花園,他小時候常常跑去裡面玩耍。「但好可惜,全部都拆掉了」。全部都拆掉了,只剩下幸運被保留下來的頂仔林邊警察官吏派出所,在舊街的中段獨自承擔召喚舊日林園的重責大任。

  再往西南邊些,開南路的盡頭曾有座「玉山戲院」。玉山戲院最早叫做開南戲院。在1970年代,這裡就是林園夜生活最熱鬧的地方。「當時只要有演出,看電影的(人)跟夜市把整條路塞得滿滿的。後來是旁邊醫院的院長打電話檢舉,說這邊攤販讓救護車都進不來,夜市才搬到別的地方去。」在開南戲院門口開雜貨店幾十年的大哥這樣說。「風水輪流轉」他說。「以前林園有三十幾間雜貨店,現在差不多只剩下我在做了。」話說完,大哥把一袋米倒出來攤在桌上,仔細的挑著夾雜在其中的黑色米蟲。

  我跟庭彰繞到文化街上,尋找當年玉山戲院的後門。這裡已經被改成了釣蝦場與KTV共存的複合式娛樂場所。大門深鎖,也無從探問裡頭是否還留有當年戲院的影子。風水輪流轉,聽庭彰說,現在這裡也早就不是夜生活的核心。在「孟駿」一帶拓寬後,那裡才是照亮今日林園夜晚的地方。

地道甜湯 「合春圓仔」

在地人最愛的古早味甜湯「合春圓仔」。(劉雨鑫‧提供)
在地人最愛的古早味甜湯「合春圓仔」。(劉雨鑫‧提供)

  孟駿,已經是在米店仔溝的另一側了。與林園的黃昏市場比鄰,下午四、五點就已經湧入人潮。攤販一一的在大馬路旁掛起了布招子,在黃昏的風裡搖擺。從老街到孟駿,林園的脈動隨著古潟湖的淤積,一步一步走出了老街,往周圍的擴散。

  在離開老街之前,庭彰帶著我鑽進了福興街的末段,福德廟的背面。說是要帶我去吃一間他從小吃到大的冰店「合春圓仔」。

  「他們捏圓仔的功夫很厲害」庭彰邊說邊用手比劃著,「是把麵糰捏成一長條狀,用手快速的切成一個一個圓仔。所以你會發現它的圓仔不是圓形。」等到挫冰上桌,經過長時間熬煮的金黃色糖漿像條溪流在雪白的冰花山上散發著甜膩的香氣。盤底滿滿的是圓仔與自由挑選的各式配料。圓餅狀的小巧圓仔,柔軟卻彈牙,麵糰也仍保留了濃郁的糯米香氣。難怪這裡會成為庭彰每次回林園必吃的家鄉味。

  如果你到林園來,趁著日光充足,在新街與舊街的巷弄裡,找尋這些被歲月遺忘的老朋友的身影。等到夕陽西下,再去孟駿一帶體會林園人從安樂樓到路邊攤,與時俱進的熱鬧夜生活。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Information

◎文、攝影/畝嘰斗
高雄人,屏東出生、高雄長大、台南定居。
目前沒有繼續往北移居的計畫,
只希望能把這三個家鄉好好記在腦袋裡。
◎照片提供/劉雨鑫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