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打狗散策】

中都唐榮磚窯廠-燒製南臺灣一磚一瓦的直矗老磚窯

中都唐榮磚窯廠外觀。(畝嘰斗‧提供)
中都唐榮磚窯廠外觀。(畝嘰斗‧提供)

  「打狗山下有大阪商船會社,煉瓦廠甚大。……鐵道列車,日運磚瓦北上,殆無虛日,足見煉瓦廠製磚發售,其利甚大......。」

  ──《臺灣日日新報漢文版》明治38年(1905年)7月

  這是距今一百多前,先人寫下的關於高雄產業歷史的紀錄。如果你曾經從在愛河南岸的同盟路上經過兩管筆直、高聳的暗紅色磚造煙囪。那你就曾從這段歷史的邊界擦過,在這塊土地的記憶上留下一點刻痕。

  這塊土地現在被稱作「中都」。但一百年前,在《日日新報》的這篇報導寫就之時,這裡都隸屬於「三塊厝」。與東南側的三鳳中街、高雄中學周遭算做同一個區塊。遲至1966年,磚窯廠的背面開通了中都街。同年,由建築師蕭佛助設計的中都戲院開幕。「中都」這個名字才逐漸成為磚窯廠周遭工寮、牛車寮的代稱。

  由於曾是三塊厝的一部分,中都一帶的歷史也與三塊厝緊密相連。《日日新報》提到的日運磚瓦北上的鐵道列車,在幾年後成為了運量更大的「鳳山支線」的一部分。鳳山支線的起點,就是位在三鳳中街北邊的三塊厝車站。從這裡分出去的幾條私營鐵路中,最忙碌的便是一條通往「鮫島煉瓦工場」的鐵路。

  這座磚窯廠隨著所有人的更迭,換過好幾個不同的名字。在創立者鮫島盛過世後,它被後宮信太郎買下,成了「臺灣煉瓦株式會社打狗工場」。臺灣煉瓦時期的窯廠還曾經扛起了全臺磚瓦產量的65%。在二戰開打之前的這段黃金時代,南部幾個重要的官方建築,像是打狗英國領事館、高雄中學、甚至連臺南州廳(今國立臺灣文學館)都能夠見到臺灣煉瓦製造,刻著〈T.R.〉商標的紅磚。

倒燄窯外觀。(畝嘰斗‧攝影)
倒燄窯外觀。(畝嘰斗‧攝影)

  因為土壤黏性過高又位於愛河氾濫帶上而鮮有人居的中都,隨著產業進駐開始有了大量的外來移民。這些外來移民當中,又以隨著1937年甫開通的「鳳山丸高雄-馬公」航線,而從澎湖遷入的勞工佔多數。他們在磚窯西邊搭建起了棲身的工寮,辛勤卻困苦的生活著。除了澎湖移民之外,亦有從臺南北門一帶遷入的移民。與澎湖移民不同,這些北門人大多以牛車載運為業,用低廉的價格幫磚窯廠運送產品。他們在磚窯廠的南面聚集成了自己的小聚落──牛車寮。

  走進現在的磚窯場,這座產業遺跡仍完整保留了幾座各具特色、工法精美的窯。雖然仍在持續修復的八卦窯、實驗窯、以及長達數十公尺的隧道窯還無法開放參觀,但已經修復完成的、為了製作防火磚而搭建的倒燄窯,多少能讓我們想像當時年產數千萬顆磚頭、工人在期間奔忙揮汗的場面。

  可惜當年的工寮、牛車寮、這些勞動者們生活的空間多已拆除,這裡無從窺見他們生活的痕跡。只剩曾因問事靈驗、能捉妖治鬼而成為信仰中心的開王殿在礫石地、蔓草邊上沈睡。

  「來廟裡走走,很好啊。」一位在廟旁做伸展操的阿伯,充滿朝氣的對我說。

  開王殿是座小廟,寫著信徒姓名的木片卻掛滿了廟前的一整片牆。在香火鼎盛的時候,還有遠從日本前來問事的信眾。隨著信眾流失,這座簡樸自在的小廟顯得有些寂寥。在神像左右共三十六顆的木刻官將首,頂著金漆褪盡黝黑面龐見證一地的興衰。

左:磚窯一旁的開王殿,靜靜的見證此地的興衰。右:開王殿掛滿了信眾的木牌。(畝嘰斗‧攝影)
左:磚窯一旁的開王殿,靜靜的見證此地的興衰。右:開王殿掛滿了信眾的木牌。(畝嘰斗‧攝影)

作者介紹
作者介紹
Information

◎文字.攝影/畝嘰斗
高雄人,屏東出生、高雄長大、台南定居。
目前沒有繼續往北移居的計畫,
只希望能把這三個家鄉好好記在腦袋裡。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