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專欄】
共同擁有秘密
這是從前系上學姐告訴我的。校園前的水池裡,飼養著許多小小的鯨魚。
那水池就在校門口進來不遠處。小小的池子,卻能噴出燦爛繽紛、高低起伏的水舞,而且每年都有不同,襯著自然光或夜間的燈色,算是小有名氣的地景。
學校總說那是噴水池,但其實不是的。全是鯨魚的關係。每到節慶,清晨時分,當工友先生打開噴泉的按鈕,小鯨魚們便會紛紛浮起,靠近水面,噴出灼熱的氣流。
那便是每到節慶、或者外賓蒞校參觀所看見的水舞了。
學姐神秘兮兮告訴我這個祕密時,我們正走過清晨的校園,濃重的霧裡,無人打掃的落葉積滿了步道,只在我們走近時露出曖曖顏色。期中考剛過,整個校園都處在非常無聊鬆懈的狀態裡。我們從步道走下來,正要經過池邊、往教學大樓走去,水池裡,突然滾動起小小的氣泡。學姐停下來,比了個手勢,說,是鯨魚,他們練習的時刻到了。
簡直難以相信我所見到的事情。滾滾氣泡與水沫中,真的浮出了許多鯨魚──就是那種和野生鯨魚、一般水族圖鑑上一樣的鯨魚,只是縮小了好多好多,只有一個拳頭大小,身體尾鰭具全,背部光滑得彷彿是翻騰水波的一部分,乍看之下顏色是迷人的黛青色,但仔細去看,又各有不同,有些是鐵灰色的,有些是墨綠如苔的顏色,有些在光線的折射下,甚至帶著黃褐色或紫紅色……
小小的鯨魚群在水池中擺動著鰭,四散游動,但並不顯得混亂,反而像是甚麼充滿機鋒的抽象暗示。相較於我們所知的巨大鯨魚,動作並未因縮小而變得靈敏快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太過驚訝、久久注視的關係,總覺得他們並沒有變小,而只是世界變得更大了,鯨魚還是鯨魚,緩慢擺動著鰭,仍保持著非常大氣的游動方式,每一個動作,都仍然充滿了龐然大物的自信。
好浪漫啊。還記得我忍不住這樣說。
那是第一次見到噴水池裡的鯨魚,什麼都沒發生,我和學姐趴在池畔,漫長的等了一節課的時間,下課鐘響上課鐘響,但鯨魚遲遲沒有噴水,只是親暱的彼此繞著圈圈,一個迴旋兩個迴旋。學姐說那是走位的練習,但怎麼看都像跳著迷人的舞啊。濃霧完全散去之前,鯨魚就又沉回水底了。
現在想來,那應是最迷人的關係,無論是我與鯨魚的關係,或是鯨魚們之間的關係。
後來不論什麼時候經過噴水池邊,我總放慢腳步往池子裡看。但水面總是靜悄悄的,毫無動靜。
第一次見識到鯨魚的噴水,又是數個月後了。冬日寒流過後的一個傍晚,路上行人們都裹在自己的大衣裡,呵出淡淡白霧,像是某種非常隱晦的互動方式。我獨自一人經過噴水池邊,正要趕赴社團的期末聚餐。習慣性選了靠水池那側的步道走,經過噴水池時,也很自然的往池中看了看。果然什麼都沒有。剛剛收回目光轉身要離開水池,就聽見熟悉的氣泡聲。
小小的鯨魚群就這樣出現了。我非常興奮,抬頭四下張望,但附近一個人都沒有。今天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嗎?鯨魚們又繞起了與上次類似的隊形,但比上次所見更快,偌大池中像是同步寫著無數個象形的大字,美而急切,快速傳達著什麼訊息一般。突然間,所有鯨魚停了下來,圍成一個圓圈,噴出了巨大的水柱。
嚴格講起來不能說是水柱,噴出的水夾雜著水與霧,是美麗的倒錐形狀。那瞬間是一片空白,不知道是情緒無法跟上眼睛,或是眼睛無法跟上情緒。水柱映著一旁裝置藝術和路燈的光線,隨著鯨魚的游動轉移位置,像是一朵傍晚裡快速抽長盛開的花。
我低頭往池裡看,發現鯨魚身上的顏色漸漸變淺,並從水底下浮出水面,最後甚至像是充氣的洗澡玩具那樣漂浮在水面上,幽靈一般晃盪著。黑暗的夜色慢慢淹進鯨魚體內,不知道為什麼,似乎帶著一種很令人安心的感覺。
那也是我最後一次看見噴水池裡的鯨魚了。
學期結束又開始。春天來了,學校如常運作,走在校園裡,無數次經過噴水池,但再也沒有見過鯨魚了。一次和系上的學弟妹站在教學大樓的穿堂聊天時,又遇到告訴我鯨魚秘密的學姐,抱著學士服學士帽,正要回班上去。
我有點遲疑,不知道要不要跟她說鯨魚的事情。我不曾跟人講過鯨魚的事情,多少是有點怕被當成怪人。畢竟我再也沒有看過鯨魚了。
學姊走了過來,完全沒提鯨魚的事情,只是喊熱,什麼都顯得寬闊遙遠的晴天裡,我們一群人站在風來來回回的穿堂裡聊天,不知道為什麼仍然大汗淋漓。陸陸續續又有系上的人經過我們、靠上來一起聊天,不知不覺,就圍成了一個圈圈坐下來,像是和研究所學長姐們一起上的討論課那樣,像是球隊比賽暫停或賽後的戰術檢討那樣,也像是──我的位置正面對著學校的大門口,能遠遠的看見鯨魚所在的那個噴水池……
「學姊你們畢業典禮的時候,噴水池會有新的表演吧?」
忘記是誰突然沒頭沒腦的說了這樣的話。我看看大家,所有人都友善的笑著,學姊也笑著,轉過頭看了我一眼,好像什麼都理解,好像所有人都彼此理解。
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學姐了。上課鐘響,大家草草說了再見,一哄而散,大樓裡各自上課去了。就是那種非常年少、充滿信心一定會再相見的道別方式。
那時我沒有多說什麼,他們也是,現在想來也不遺憾。偶爾網路上誰嚷嚷說著要回去學校了,附上照片,總會拍到大門口的噴水池,在校的畢業的大家全在底下七嘴八舌的留言,比較誰最念舊誰最欺師忘祖,學長姐們說著有空一定要回去,挑一天回去,最好是一起回去。學弟妹們說著好哇好哇,快來快來,一起去看噴水池的水舞。
看著這些留言,總是有一樣的感覺。雖然不曾再見了,但有些事情我們共同經歷,隔著時間空間,那些生命裡美好的公因數們,讓我們仍覺得彼此相連,好像永遠都能再見。
比如說噴水池裡的鯨魚吧。不論別人知不知道鯨魚的事情,我都覺得,鯨魚是我們共同的秘密。
◎林達陽
高雄人。高雄中學畢業,輔大法律學士,國立東華大學藝術碩士。
在離海不遠的地方長大,喜歡書店、電影院、室外球場。著迷於旅行、
日常巷弄和能夠看得很遠的地方。曾獲三大報文學獎、台北文學獎、
香港青年文學獎、教育部文藝創作獎、優秀青年詩人獎等。
詩集:《虛構的海》、《誤點的紙飛機》;
散文:《慢情書》、《恆溫行李》、《再說一個秘密》、《青春瑣事之樹》。
FB:「林達陽」
Instagram:「poemlin0511」
十八歲丹丹
每每在網路上「戰南北」時會被提出來的數種「南部代表」,丹丹漢堡是名單上絕對的存在。我也一樣,總是鼓吹非南部人應該要試試:脆皮炸雞、麵線羹和冰奶茶的經典組合,南台灣夢幻混搭。
然而,我的原因更充分。人生第一份打工,就在丹丹漢堡五福店,文化中心那一帶。那時候是高三下學期了,已經考上推薦甄試,沒有功課壓力,多出了一段真空時期。總是放學後去,晚班,第一個月試用期,時薪只有五十五元,第二個月起一小時六十元,一分鐘一塊錢,清清楚楚。
那家店白天生意熱鬧,晚餐以後人就少了,晚班並不忙,只有一個值班店長、一個收銀、一個內場。我負責內場,炸雞、做漢堡、煮麵線羹、備好明天早班要用的冰奶茶以及各種醬料,打烊了要幫忙清洗煎板、飲料機,一切都按標準步驟。地下室倉庫兼放了張桌子,讓店長辦公核帳,我補填醬料時,就是得貓著腰登登登跑下倉庫去。
附近不缺學校,儘有工作繁忙的父母前一天就來店內定好午餐外送,據說日班外送員工每到中午得送二、三十個小孩的午餐,像個布施者似地往國小門口一站,就有小孩認準了丹丹制服跑來領餐。回想起來,炸雞薯條漢堡與高糖分奶茶,不就是今日各大新聞版面耳提面命的恐怖組合嗎?九十年代中葉,小兒肥胖的憂慮和對油脂澱粉精製糖的恐懼,好像還沒被建構成一種常識。
店面不大,卻也自有小單位裡的劇場。綁小馬尾的收銀同事問我,你不是會講中文嗎,之後為什麼還要念中文系啊?晚班店長一張臉白團團的,白天還有一份正職,每個月薪水不到兩萬元,晚上到丹丹兼差增加收入,至今我還記得她一面清洗飲料機一面趁機做抬腿運動的背影;沒客人時,她會對我和收銀兩個擠擠眼,說,我們來弄白煮蛋吃,金屬容器內盛水放蛋,擱在平常煎蛋煎火腿的平台上加熱,煮熟了,三個人一面剝殼一面喊燙,熱煙從指縫裡冒出來,壓抑地歡笑--現在想想,不就是偷蛋吃嗎?還有另一個全職員工,五官深邃的帥氣青年,剛剛結婚,太太是銀行人員,下班早,會到店裡吃東西等他;有次我到班了他們還沒走,看到日班店長在勸說男方,女店員在哄慰那位還穿著銀行制服、抬手抹眼淚的太太,後來才聽說是男方覺得妻子收入比他高,比他體面,自尊上有點不是滋味,反而愛尋釁,挑太太毛病。
隔幾個店面,其實就開著一家麥當勞,座位數多了好幾倍,當年卻似乎不怎麼影響丹丹的生意。丹丹的炸雞永遠比麥當勞便宜,飲料永遠更甜。我們最得意的是,麥當勞員工有次還集體訂購丹丹。
前幾年有次到台南安平去,忽然發現一家丹丹漢堡,一時懷舊起來,跑去和一大堆國中生排隊買了套餐。麵線羹以前吃起來就這麼甜嗎?應該是吧。真是記憶的魔術在作祟吧,總覺得以前吃起來更好吃。
◎楊佳嫻
台灣大學中文所博士,清華大學中文系助理教授,
著有詩集《屏息的文明》、《你的聲音充滿時間》、
《少女維特》、《金烏》,
散文集《海風野火花》、《雲和》、《瑪德蓮》。
西子灣的魔幻時刻
小時候家住屏東,常和家人到高雄遊玩,從事創作工作後,多次參與駁二藝術市集,雖然不是土生土長的高雄人,但對高雄並不陌生。依山傍水的高雄,有穿越市中心的浪漫愛河,也有停泊的國際巨輪。擁有獨特地理人文景觀的高雄,是我十分喜歡的臺灣城市之一。
提到高雄的景觀,不能不提到西子灣,這裡不僅是到高雄必定造訪的景點,西子灣的夕陽更可細細玩味,可以搭配海邊堤岸的海水拍打聲,也可上到半山腰的英國領事館,欣賞海天一色的景致,或者悠閒地散步柴山,享受山林之美,同時遠眺映照在海面上的夕陽,搭配海上點點的船隻,令人流連忘返。而西子灣海堤是情人們約會談心的最佳場所,欣賞美景同時分享彼此生活樂趣,讓兩人世界的生活,增添許多美好的回憶。
西子灣是高雄港船隻進出的必經之地,常有大型貨櫃船隻停泊。近年來旅遊業的興盛,大型郵輪更是許多人的觀光新選擇,因此除了進出的貨船,也可在西子灣近距離欣賞郵輪浪漫啟程的風景。如此迷人的景色,適合三五好友旅遊、情侶浪漫約會,也是心情煩悶時去走走散心的好選擇。豐富多變的樣貌,讓我對西子灣夕陽深深著迷。
◎文.圖/Tunaの小宇宙
畢業於嘉義大學美術系,目前從事全職創作與繪畫教學。
在電腦科技發達的年代仍堅持手繪,
喜歡水彩以水與顏料互相融合的效果,
用畫筆紀錄最喜歡的台灣風景與生活點滴,
讓更多人看到美好的台灣人事物。
FB:「Tunaの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