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深】
五千年字的集成,首開法帖數位 ── 二南堂林俊芳
在美術設計界頗富盛名的「二南堂法帖」,為二南堂所發行,而開創者是林俊芳和邱哲鋒2位設計師。林俊芳畢業於逢甲大學工業工程管理系,尚在校念書時,就具備程式設計師接案的能力。所謂「三十而立」,他於29歲時,和同為高雄人的夥伴合資,共同成立「二南堂工作室」,走入廣告設計業。
當時為了廣告用字所需,他們大量搜羅了古代書法字體,製成向量圖庫,以為設計素材,同業朋友得知吸引,爭相索借使用,林俊芳二人因此嗅得商機,從此積極集字,耗時3年,86年底初版,集結4萬餘字數位化,名「二南堂法帖」。87年適逢台北「Mac World電腦展」租了一個小小的攤位預售試水溫,結果產品未上市,業績竟熱銷,訂購的情形遠比他們期望中的還要熱絡,令他們信心大增,將代理權交給展碁後,著手進行第二版的法帖。
此時,二南堂擴大公司規模與員工,林俊芳發揮資訊和工程管理的長才,善用人力,更有效率集字數位化,第二版法帖耗時6年,集字13萬5千字,二版上市時總共為17萬5千字,成果相當耀眼。唐朝懷仁大師集王羲之《聖教序》,是歷史上最早的集字工程,耗時25餘年,而今林俊芳具有程式設計的底子,以資料庫的概念來建構整理,比起古人已是輕鬆多了。
「每一個字都是向量圖檔,拉大縮小都不失真,非常好運用,特別是建築業的看板廣告使用比例最高,其次是書籍封面和店面招牌,也很常見。」林俊芳不急不徐地說道。
由於二南堂法帖被廣泛使用,在業界刮起不小的旋風,因而有「二南堂現象」的說法,林南芳表示,能運用二南堂的字,他感到高興,但是,即便是名家書法字,每個字的搭配或拆解,使用者美學的素養,同時也影響整體字體的呈現美感。
本身是旗山人的林俊芳,因雙親日漸年邁,而在10年前返回高雄定居,也曾參與高雄文創設計人才回流計劃。在城市中對於天空的能見度與街道尺度,人際互動與地緣人脈等條件,林俊芳感到舒服與滿意。「高雄市有山,有海,有河,是非常好的生活的環境,相對於台北的消費水準,回來南部後的生活品質相對是好的,回老家旗山探視父母也很方便。」
二南堂除了法帖之外,陸續發行「二南堂印譜」、「二南堂古版畫」、「二南堂人文相本」以及「二南堂紋飾」等,將傳統、早期的書、畫、印、相等素材數位化,讓喜愛古早元素的人能普遍運用,美化城市視覺,雖然,盜版和網路免費下載使用的情形已嚴重影響到二南堂的業績,然而本著「傳統素材要活用,才能延續價值」的理念,林俊芳仍不改對漢字畫的喜愛,將持續開發有關漢字的專利產品。
◎文、攝影/蕭孟曲
高雄哈瑪星「打狗文史再興會社」志工,
進行口述、影像紀錄,聚落導覽解說員,
從中深感常民文化、歷史建物保存的迫切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