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導覽】如果在半路,一個商人——古今路竹
舊時,如果在安平到鳳山的半路上,一個商人遇見了竹林,他可能:
(A)大大喘了口氣,加緊腳步帶著貨品躲進竹林的陰影下,享受徐徐涼風,感謝著這片「半路竹」替他擋下了毒辣的陽光。
(B)停下腳步,回頭看著身後牛車上沈重的貨品,想到錯雜生長的竹子封住了道路,便怎麼看怎麼礙眼,他大大嘆了口氣罵道:「絆路竹!」
於是,半/絆路竹就成為這裡的地名來源。
無論這片「半路竹」是不是真的絆倒了往來的商隊,但它總算留下了人,在往後的數百年間開闢田土、建造屋舍、構築街道,逐漸成為人們聚集之地。到了日治時期,日本人改革地方制度時,將「半」字去除,留下「路竹」兩字,成為這塊土地現在的名字。
路竹,傳統四寶
關於路竹,蘇晏德的寫下的順口溜〈半路竹街〉精確的描繪了這裡的產業特色:
路竹城 果菜城 花菜賣甲叫阿娘 柑仔蜜的大本營 滋味甘甜共人涎(siâⁿ)
路竹城 雞卵城 福記鐵卵真出名 雞卵品質好名聲 金銀趁甲規大廳
路竹城 螺絲城 螺絲出口第一名 產量世界排頭名 發展經濟望你成(tshiâⁿ)
路竹城 科技城 科學園區結親情(tsiâⁿ) 帶動就業的工程 經濟起飛全民贏
路竹一直是番茄、花椰菜、雞蛋和虱目魚的重要產地,被合稱為路竹四寶,不僅有豐富的產值,也發展出屬於在地的特色,像是在新園、下坑地區地勢低窪,土壤地質鹽份高、黏稠性高,加上果農特殊栽植的方法,使這裡的番茄吃起來有不同於其他產地的口味,同時,為了將番茄推銷到全台各地,也特別在每年十二月舉辦「番茄節」,讓來參加的人一起分享這份在冬季收成的喜悅。路竹的農漁牧產不只擁有高產值,更令人驚豔的是推陳出新的能力,就像是將雞蛋做成鐵蛋和滷蛋再用真空包裝成為大家熟悉的伴手禮,或是利用加工技術把細小的虱目魚刺挑出,成為無骨虱目魚⋯⋯等等,在在顯示出路竹人的源源不絕的創意。
這樣的創意還發揮在社區營造上,在頂新社區的居民自主改造環境,把原本荒廢的空地重新改造成苗圃,鋪上了紅磚、草坪變成小公園,再利用旁邊的枯枝落葉製作堆肥,生產環保酵素,完成後可以分給居民使用,成為「社區園藝行」,提供需要的人申請領取。
路竹,發展科技
至於「科技城」、「螺絲城」,指的是南部科學園區中的高雄園區,發展著光電、通訊、積體電路、電腦週邊⋯⋯等產業,甚至還設有生技醫療專區,帶動了路竹的經濟發展。
同時,科技園區的存在不單只是專注於研發、生產的區域,也積極和文化藝術與生態環境結合,在文化藝術方面,可以看到園區內有著大大小小的公共藝術作品,像是佇立在路旁由李冠毅、林奐廷創作的《結伴/Together》和林幸長創作的《點靈感・轉創意》,以及設置在高架水塔上由施忠賢創作的《藍鵲》等,都是經過科學園區時可以留意的藝術作品。近年來園區也推動了「南科藝術季」,藉由這個活動可以認識園區、DIY、欣賞表演,讓科學園區不再是冷冰冰的廠房,而是向大家開放的空間。
在生態環境方面,南科以「永續綠色園區」為概念,持續推動「節能減碳、節約用水」,積極架設太陽能板、將路燈改為LED,並建設綠色交通、綠建築、綠色產業等,也在園區規劃了生態保育區,設置了滯洪池,將池邊的土地分為了翻耕區與自然演替區,努力降低對環境的傷害。
路竹,人文薈萃
在蘇晏德的順口溜中還有兩句:
路竹城 大廟埕 華山殿府有留名 先人駐兵的兵營 有閒歡迎來遮行
路竹城 運動埕 運動公園抵起行 公園內底無山嶺 數年以後滿樹影
華山殿供奉的主神是明朝的寧靖王:朱術桂,據說寧靖王在鄭成功擊敗荷蘭人後,自金門東渡來到台灣,在竹滬定居下來進行開墾。施琅攻打台灣時,明鄭的軍隊自知無法抵擋,消息傳到寧靖王這裡,他立刻吩咐後事,並把地契燒毀,隨後便上吊自殺,以免受到清軍的污辱,而生前跟隨在他身邊的五位妃子妻妾(袁氏、王氏、秀姑、梅姊、荷姊)、太監(二位義靈君)等家人也在王爺殉國後自殺殉節,此後,便建立了祭祀寧靖王的廟宇,也就是現在的華山殿,而五妃及兩位太監則在台南的五妃廟裡紀念著這段故事。
除了華山殿之外,天后宮、觀音亭、洪家古厝、蔡家古厝、林家古厝⋯⋯等等,也是路竹區重要的文化風景,見證著地方的發展與信仰。作為一個棲身之所,路竹提供了肥沃的土地、優異的交通位置、豐厚的歷史,甚至還有偌大的路竹公園與路竹體育園區可以活動,在路竹體育園區中,設有自行車道、網球場、籃排球場、籃球場、巧固球場與溜冰場(兼曲棍球場)⋯⋯等等,每到下午總能看見大家換下制服、西裝,穿著最舒適的運動服,來到園區伸展筋骨,這裡不只讓老、中、青各自找到適合的運動,也能看見移工在這裡自在的聊天、聚會,使這裡真正成為一個屬於大家的空間。於是,路竹不再只是通往某處的半途,而是安身立命的棲身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