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封面故事】高雄女力:文學✕工藝——藝術人文篇

  時代的變動,牽動不同族群對自身權益的發聲,例如原住民傳統領域、性別平權問題等,而女性權益更是多年來持續被關注的議題。在高雄,有許多女人默默地在各自的領域耕耘,發揮自身影響力。像在藝文領域,就可以看到許多「女力」的展現。

高雄作家楊路得。(攝影/陳十攝影工作室)
高雄作家楊路得。(攝影/陳十攝影工作室)

以女性角度,書寫飲食文化——楊路得

  以文字工作為主的高雄家庭主婦楊路得,是非文學出身的商業專科,但本身愛好寫作,且特別喜愛國外飲食書。開始書寫菜市場系列,則是因為從上班族OL走入母職後,更用心在家庭飲食中,因而與菜市場有頻繁連結。曾獲選「書寫高雄散文類人選」及「書寫高雄散文類著作」獎助。並出版《新港都‧舊食光:高雄巷弄間的百樣滋味》、《Bonjour,菜市場》、《台灣味菜市場》等書。

  也許你對傳統菜市場有這樣的印象:潮濕陰暗,瀰漫交雜著各種氣味,讓許多人退避三舍。但楊路得的文字一掃這些印象,她走訪高雄各地市場,並踏查在地飲食文化的各個面向,以富有想像力與文學性的筆觸,描寫出台灣各地菜市場因聚落文化而展顯的迥異特色;以柔美的筆調緩緩述說著蘊含的人情味與世間的冷暖悲涼,像菜市場銘醖黃的燈泡,散發出溫和而古老的光芒。

  走一趟菜市場可以發現,這裡女性比例偏高。但因為擺攤時間彈性,促使她們能身兼母職,顛覆以往對女性從事文書行業的印象,以勞力形態擔負著家庭經濟來源。同時,菜市場經常是一家人共同經營,教育孩子們透過協助販售,擁有務實且獨立的金錢觀。

  「我認為文字的力量在於改變人類的思想。」因此,楊路得除了深入描寫菜市場,也期望書中故事都能帶給讀者啟發與省思,像飲食烹飪般,可以跳脫框架,多元而創新。

楊路得走訪高雄各地市場。(攝影/陳十攝影工作室)
楊路得走訪高雄各地市場。(攝影/陳十攝影工作室)

以女性巧思,翻新紙傘技藝——吳劍瑛

  傳統市場是林立於台灣都市中的一個純樸場所,多以「閩南」文化為主體。若你追求更加樸實、不同文化的感受,富有客家文化氣息的美濃是好選擇。而藏於巷弄中的「廣進勝紙傘」,絕不能錯過。

  依循立牌指示,穿梭過夥房與狹巷,竟是別有洞天。這裡有位離開了都市和原本櫥窗設計工作的紙傘藝師吳劍瑛。早在42年前,吳劍瑛便因為課堂實習參觀,與林享麟創辦的廣進勝紙傘結緣。出社會後,吳劍瑛曾擔任百貨公司櫥窗設計師。但六年後,又因尋找櫥窗靈感及修傘回到此地,也因而嫁入廣進勝。

紙傘藝師吳劍瑛。(攝影/連偉志)
紙傘藝師吳劍瑛。(攝影/連偉志)

  傳統紙傘業以男性從業為主,「當時家裡只要有一個男性做紙傘,就可以養活整個家族!」這段話也顯示出,從日據到1960年代之前,紙傘行業是多麼興盛。後來紙傘因洋傘的普及而沒落,但廣進勝仍致力於傳承紙傘技藝。

  1980年代,當時觀光業帶動紙傘業興盛,女性也曾於此時加入生產鏈的一環,替剖下的傘做記號以便排列,執行基礎工作。但過度發展也促使紙傘開始「走味」,加上景點始終圍繞著外環公路,在地方產業相關政策推動前,廣進勝並非當道的紙傘店。但吳劍瑛與她的丈夫始終秉持著傳承紙傘技藝的信念,堅守本份,打出自己的一片天。

  繼承傳統文化的同時,吳劍瑛也力求創新。身兼設計師與家庭主婦身份的她認為,紙傘不應只是作為精美工藝品放在櫃子裡展示,活用在居家生活佈置是有必要的。因此可見工作室有幾間示範空間,紙傘結合傢俱作為燈罩,提升房間整體視覺的質感。她也將客家藍染技術套用於紙傘,兩種傳統工藝在巧手下完美結合。可見吳劍瑛在現代創新與傳承傳統的夾縫中,找出了適合的路。

  從楊路得與吳劍瑛的經驗可以看到,以女性或母職的視角,可以提供既有文化一個紀錄詮釋的觀點,或傳承創新的方法。另外,她們生於高雄,對家鄉也有所期許。楊路得在海明威《流動的饗宴》書寫巴黎的方式獲得啟發,並透過《新港都‧舊食光》,書寫出高雄飲食文化的特色;吳劍瑛則在專心創作紙傘的同時,期盼能有更完備的政策或措施來保存這些傳統文化。我們從她們身上看到的「女力」,就是推動高雄追求新意的一股動力。

吳劍瑛將傳統的紙傘活用在居家生活佈置上。(攝影/連偉志)
吳劍瑛將傳統的紙傘活用在居家生活佈置上。(攝影/連偉志)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