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畫刊

【好人物】「儛影」,傳統藝術新生命——李冠賢、陳柏宏、李依玶

  來自正修科技大學時尚生活創意設計系的李冠賢、陳柏宏及李依玶,以新一代的思維改良戲偶和戲台,設計出攜帶型皮影戲「儛影 Shadow Puppet」,為傳統藝術注入新意。並在 2018 年金點新秀設計獎、A+新秀設計等競賽中獲得佳績,以新風貌推廣高雄皮影文化。

  目前,國內僅存的皮影戲團全在高雄。對於身為林園人的陳柏宏而言,皮影戲是他的童年記憶,但實際訪察後發現,現在的國中小學生對皮影戲都沒有什麼印象。因此,他們以親子互動為目標,透過設計轉化,希望皮影技藝更親民可及,在下一代腦中續留光影。

上:儛影團隊(由左而右)陳柏宏、李冠賢、李依玶,中、下:創新的攜帶型皮影戲「儛影 Shadow Puppet」(圖片提供/儛影)
上:儛影團隊(由左而右)陳柏宏、李冠賢、李依玶,中、下:創新的攜帶型皮影戲「儛影 Shadow Puppet」(圖片提供/儛影)

  團隊前往位於岡山的高雄市皮影戲館考察,認為傳統材質如水牛皮、棉線與木棍過於笨重,不易攜帶,便著手改良,採以輕巧且不易折損的塑膠片與塑膠棍製作,並簡化組裝流程,讓小孩也能動手組裝。小時玩過紙偶的李冠賢,熟悉戲偶結構,調整細部結構,並將手握支棍增加到三支,讓人更容易操作出許多困難的甩動姿勢。

  「我們想製作不為人知的高雄故事。」相較於宋江陣、萬年季等知名活動,他們發現較少人聽過高雄特有節慶「易牙節」,更意外得知全國僅有高雄在祭祀廚神易牙,便決定將易牙的故事作為皮影戲的內容。

  實際的創作過程峰迴路轉,原本想設計為可攜式木製雙邊開闔多層戲台,後來改做立體書,前後歷經七次調整,最後綜合李依玶的創意概念、陳柏宏兼具傳統與現代的線條與配色、李冠賢的打樣製作與整合,定調成兩種形式。「簡易版」的牛皮紙盒,兩旁印有細緻的服飾圖紋,展開架起成為輕便戲台,人物角色的身體部位以兩腳釘扣合,組裝過程充滿趣味,像在玩模型。「精裝版」為一只鏤刻造型的木盒,手提包大小的空間,裝有完整戲偶與套件,附上一冊精美的故事繪本,背上肩便能重現古時隨牛車四處搬戲的情景。

  「有熟悉皮影戲的前輩喜歡儛影,認為我們的設計好看也實用。」作品參加國內許多展覽,現場民眾反應熱烈。他們後續嘗試製作金門風獅爺的故事,讓儛影成為技藝媒介,將各種故事轉換成皮影戲碼。目前也正如火如荼地準備參與國內外設計徵件。

  皮影戲台上光影搖曳,活靈活現的戲偶搭上生動的對話配音,何時何地都能上演精彩戲碼,可說是古早年代的 YouTube。因團員有各自的生涯規劃,後續的推廣任務就由組長李冠賢擔起,他將再接再厲,透過手繪戲偶展演,讓更多人重拾、愛上、珍藏美麗的高雄在地傳統文化。

儛影的戲偶,組裝過程像在玩模型,充滿趣味。(圖片提供/儛影)
儛影的戲偶,組裝過程像在玩模型,充滿趣味。(圖片提供/儛影)
Information

儛影 Shadow Puppet  

https://www.facebook.com/ShadowPuppetCSU/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