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散策】光與美與這裡的人們——岡山劉厝里及典寶溪滯洪池
送走了清明時節的日頭,此刻的南國時序正悄悄的挪移。雖然鄰近的太平洋上還沒吹起會威脅到這座島的氣旋,但此時,日照的長度與強度早已帶著不亞於盛夏的炎熱,在這片土地上恣意橫行。
不過,雖然每天的生活被烤得脆脆焦焦,在岡山,卻有那麼一群披著黑衣、無所畏懼的勇士,日日張大雙眼、翹首緊盯著螫人的豔陽。他們是群聚在典寶溪滯洪池中的太陽能板,利用開闊的蓄洪池腹地蒐集太陽能,是在水利署與高雄市府合作之下首批投入發電的綠能先鋒。採用了「浮動式太陽能發電系統」,這批佔地達2.4公頃的太陽能板會隨著水位的改變而升降,從環繞著滯洪池的步道遠遠望去,彷彿是一片片烏黑透亮的浮萍密集併排在水面上,十分壯觀。
除去這樣具有科技感獨特景觀,開闊且平坦的典寶溪滯洪池本身亦有許多值得一探的迷人樣貌。波光粼粼的水池映照著隨著南風而逐漸湛藍的天空,在它們之間,鬱鬱蔥蔥的闊葉林是青綠的腰帶、輕輕的套在天際線的邊緣。到了六、七月,藏身在另一側、面積較小的A區滯洪池更是近幾年相當熱門的賞荷密境,若是運氣極佳,還有可能見著天邊的火燒雲與荷花、池水相互輝映的絕景。沿著A、B區之間的灌溉渠道,就能看見當地人時常夜間慢跑的步道,筆直的往高大的行道樹間無止盡延伸出去。穿插在林地間,則是一畦畦匍匐爬籐的瓜田,點綴不同層次、不同深淺的綠。
沿著園區內的密境美景漫步,將悠閒自適的午後時光好好收藏。接著便可以往相鄰的劉厝里聚落裡鑽,感受歷史人文在時間、空間中刻出的印痕。
往劉厝里的路就藏在荷花池旁的涼亭後頭,穿過種植著芭樂、釋迦、香蕉……等各種果樹的民居後院,就會走進劉厝里聚落、走上環繞聚落東南側的主要道路──登科街。
循著「登科街」往新開闢好的「國軒路」走,在道路名稱的變換之間,其實正藏著劉厝當地追本溯源的歷史記憶。相傳,岡山劉家的開台祖是鄭成功麾下的武將「劉國軒」,而他的第四個兒子──「劉登科」,便是由他派駐到這一帶管理經營,進而形成了現今的劉厝聚落。這之間的沿革,都記錄在劉厝信仰中心的「寶公宮」中。
從日治時期的「劉寶公庄」走到今日的劉厝里,當在聚落中漫步的時候,你會發現當地人對自身歷史的重視,並不只表現在街道名稱上。在這裡,悠然恬靜的三合院幾乎藏在每一條巷內,正廳門上大大的「彭城」堂號,就是他們家族故事的見證。被刻意保留的汲水泵浦、市內少見的磚造豬寮、木造的雜貨店舊址與食鹽專賣的鐵牌,在這裡都被保存了下來,成為生活中的一景。
本來因為地處低窪而時常淹水的劉厝里,在滯洪池啟用後得到極大的紓解。隨著滯洪池觀光功能的提升與完備,希望更能藉著兩者的地緣關係,讓更多人能走進劉厝、走進這個珍惜歷史的聚落。讓遊客們能夠多一些在美食小吃之外,另一處值得佇足停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