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504大港連線】

和孩子一起動手整理!整理師蘇嫆婷的親子收納術 打造有序溫馨的生活

  整理師的家該是怎樣的呢?是井然有序、一塵不染,還是窗明几淨,室內沒有多餘的雜物?許多人對整理師的印象或許就是這樣的畫面。

考量人性 實用的整理哲學

  有七年整理師經驗、同時也是三個孩子媽媽的蘇嫆婷笑著說:「大家都以為我每天會打掃,但其實我沒有那麼勤勞,我會盡量隨手收拾好,至少一天結束前,讓物品歸位,也會請孩子把自己的東西放回原處。」

  走進她位於高雄的家,空間整潔卻不顯刻板,蘇嫆婷指著放在一樓角落的紙箱,裡面是朋友送新生兒的尿布禮盒,這個小角落正好展現了整理過程中的彈性與人性化。

與孩子建立整理的共識與規則,一起維護家的秩序。(圖片提供/蘇嫆婷)
與孩子建立整理的共識與規則,一起維護家的秩序。(圖片提供/蘇嫆婷)

  「整理也要考量到人性,保留一些彈性。有時候,物品一時無法決定該放哪裡,或者沒有適合的收納空間時,不妨先放過自己,暫時不做決定。」蘇嫆婷經營整理品牌「愛上整理 人生重整 J.T.」,致力於推廣溫柔而實用的生活整理哲學。年輕時就喜歡看日本的收納節目《全能改造王》,然而她真正進入這個行業的契機,是來自於育嬰過程中的親身經歷。她認為:「整理不僅是對物品的斷捨離,更能讓自己重新檢視人生。」坐在客廳沙發上,蘇嫆婷環顧四周,優雅地分享著她的心得與經驗。

透過整理師的工作,蘇嫆婷參與了許多人的家庭,認為整理就是改變的新起點。(攝影/Carter)
透過整理師的工作,蘇嫆婷參與了許多人的家庭,認為整理就是改變的新起點。(攝影/Carter)

透過蘇嫆婷巧手規劃,即使是斜角畸零空間,也能化身高效收納區域,每一項物品都各有歸位,井然有序。(攝影/Carter)
透過蘇嫆婷巧手規劃,即使是斜角畸零空間,也能化身高效收納區域,每一項物品都各有歸位,井然有序。(攝影/Carter)

從過度消費到整理人生 從經驗中改變生活

  曾經,蘇嫆婷迷失於無止境的購物中,享受著購物帶來的短暫快樂,然而隨著物品不斷堆積,內心的空虛感與生活的混亂也逐漸加劇。直到某個深夜,她收到信用卡帳單,回頭望著屋內堆積如山的戰利品,她才開始深刻反思:「這些物品真的能帶來幸福嗎?」

在家具部分,蘇嫆婷建議櫃體可以封頂,可維持視覺的一致性,同時能減少落塵。(攝影/Carter)
在家具部分,蘇嫆婷建議櫃體可以封頂,可維持視覺的一致性,同時能減少落塵。(攝影/Carter)

  於是,蘇嫆婷決定停止無謂的購物,並開始整理與捨棄不需要的物品。隨著空間的清空,她的內心也變得輕鬆自在。在斷捨離的過程中,她不僅重新找回了生活的秩序,還決定成為整理師,將自己的經驗分享給更多人,幫助他們透過收納找回生活的平靜與掌控感。

跟著整理師一起學習親子收納術

  作為三個孩子的媽媽,蘇嫆婷坦言,隨著家庭成員增加,整理的難度也跟著增加,尤其是孩子的玩具、畫作、黏土作品,總是容易散落一地,孩子從學校帶回來的東西也常常亂丟,餐桌上經常堆滿玩具和畫紙,讓人十分頭痛。

整理不只調整物品位置,更是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放下不必要的負擔,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與親子時光。(圖片提供/蘇嫆婷)
整理不只調整物品位置,更是重新檢視自己的需求,放下不必要的負擔,專注於真正重要的事物與親子時光。(圖片提供/蘇嫆婷)

  如果不設法改善,這些雜亂可能會變成親子間的「地雷區」。蘇嫆婷分享了她的親子收納術:

整理步驟一:建置收納的地方

  整理的第一步是為物品設定收納位置。選擇孩子可以輕鬆取用的開放式收納架來放書籍或繪本;而抽屜式收納櫃可以隱藏玩具或作品,減少視覺雜亂感。並搭配標籤或色彩分類,讓孩子不用打開抽屜就能找到物品。

利用標籤與顏色分類,讓孩子也能輕鬆辨認與歸位物品,是蘇嫆婷在親子收納中常用的小秘訣。(攝影/Carter)
利用標籤與顏色分類,讓孩子也能輕鬆辨認與歸位物品,是蘇嫆婷在親子收納中常用的小秘訣。(攝影/Carter)

整理步驟二:管理物品的數量

  收納空間規劃好後,爸媽可以與孩子約定「有進有出」的原則,當空間滿了,就必須移出不再使用的物品,定期清理玩具與作品,讓空間保持流動。

當空間有限,與孩子約定「有進有出」原則,讓物品定期流動,空間常保清爽有序。(攝影/Carter)
當空間有限,與孩子約定「有進有出」原則,讓物品定期流動,空間常保清爽有序。(攝影/Carter)

整理步驟三:今日物、今日歸

  當孩子取出玩具或作品後,必須要在當天收納回原先的位置;若當天沒有放回原位,就只能自己保管或放在孩子所屬區域,不能影響到其他家人空間。

孩子當天取出的物品須當天歸位,若未收回,只能留在自己的區域,避免影響全家空間。(攝影/Carter)
孩子當天取出的物品須當天歸位,若未收回,只能留在自己的區域,避免影響全家空間。(攝影/Carter)

  與孩子一同整理空間時,蘇嫆婷建議,父母可以用引導詢問的方式來取代批評。例如:「你怎麼這麼亂,快整理,不然就把東西丟掉。」這樣的說法容易讓孩子產生剝奪感,甚至抗拒整理。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思考:「這個玩具比較適合幼稚園的小朋友,你現在長大了,還會想玩嗎?」這樣不僅能幫助孩子理解整理的意義,還能讓他們體會成長的過程。

由於孩子還在成長階段,蘇嫆婷認為家具選擇上可保有彈性,使用活動式的抽屜櫃體方便因應不同需求。(攝影/Carter)
由於孩子還在成長階段,蘇嫆婷認為家具選擇上可保有彈性,使用活動式的抽屜櫃體方便因應不同需求。(攝影/Carter)

  「當家長願意放手,讓孩子參與整理,學會面對雜亂並解決問題,其實是在培養孩子的生活能力。」蘇嫆婷認為,整理不只是收拾,更是讓孩子學習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這樣一步步的成長,才是最珍貴的收穫。

Information

愛上整理 人生重整 J.T.

FBIG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