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城市風采】
趁春天來內門 食農饗宴輕旅行
宋江陣、總鋪師、惡地,是許多人心中關於內門的關鍵字,然而,童山濯濯的泥岩惡地,卻能開出優雅的蘭花、豔麗的火鶴花,種出飽滿香甜的百香果和風味醇厚的咖啡。趁著一年一度的宋江陣熱血登場,踏上爛漫春光順遊內門,深入探索在地特色農作,看見不一樣的內門!

從土地出發 捻花惹草田園餐桌
烏山山脈的山腳下,陽光穿透「吉貓農園」的溫室,為綻放的火鶴花與萬代蘭暈染柔和勻亮。藤蔓下百香果若風鈴般垂墜,田園餐桌優雅展開,熱騰騰的焢土窯料理即將上桌。偶爾可以看到浪浪貓咪悠閒地穿梭在園區中,為這片寧靜的田園增添了幾分生氣與可愛。

內門地區的黏土地質雖不利傳統農作,卻激發了當地農民的創意與韌性,發展成高雄最主要的火鶴花外銷產地,「吉貓農園」經營者丁群展熱情地分享,火鶴花適合離地栽種,不受惡地影響,而沿山地帶日夜溫差大,利於花卉生長,造就火鶴花的鮮豔亮澤。

侃侃而談的丁群展也曾是農務小白,返鄉後投入花卉栽種與行銷,發現種植火鶴花的人工成本偏高,一旦染上葉枯病,心血隨即付之一炬,他決定帶領農園轉型,改種耐熱、少病蟲害且不依賴土壤的萬代蘭及腎藥蘭,並成功拓展日本、澳門、香港等地的外銷市場。


前幾年花卉市場受疫情衝擊,丁群展視危機為轉機,號召總鋪師、宋江陣藝師、咖啡農、蜂農等異業結盟,構思食農教育遊程,歡迎遊客走進農場,他說:「土壤造就內門獨特的產業,我們的活動也以土地為核心。」
最受歡迎的焢土窯活動約在每年11~3月間舉辦,丁群展透過土窯講解惡地特性,以及如何利用黏土快速焗熟食物,等待美味上桌的同時,還能學習手作八寶丸,認識總鋪師文化。丁群展笑說:「土窯活動串連老中青三代,常看到老人家把兒子趕走,自己蹲在窯前塞柴火,小孩也會主動協助媽媽包食材。」

花卉DIY是吉貓農園的另一項招牌體驗。跟著丁群展走進溫室,了解內門的氣候土質如何孕育花卉產業,並親手製作火鶴花的水苔球,獨一無二的火鶴花水苔球或手捧花,將美好回憶帶回家。若時間充裕,還能安排一場悠閒的花卉下午茶,在溫室中享用在地茶點和新鮮百香果特調,或者在百香果藤蔓下品嚐總鋪師的好手藝,讓內門的味道深植心中。


生態友善的咖啡旅程
「卡爾波」在希臘文中意為「豐盛多果」,剛好呼應了力慧雯打造的「卡爾波農莊」。咖啡園座落山坡上,遠眺月世界惡地,鬱鬱蔥蔥的龍眼樹和土肉桂樹下,咖啡果結實累累,地面層還能發現薑、芋頭和隨處可見的鮮嫩野菜。
這片山坡地的故事始於十年前,木柵教會牧師為了改善因龍眼盛產而價格崩跌的困境,鼓勵農民種咖啡,發展龍眼樹林下經濟。力慧雯的父親在彼時對咖啡一無所知的情況下,毅然種下一片希望的咖啡苗,也圓了力慧雯少女時代的咖啡夢。


力慧雯接手後,以友善環境的方式管理農場,選擇光合菌和有機肥料來滋養土地,以誘捕方式抓害蟲。她帶著我們穿梭樹林,路過不小心掉落的鳥巢,分享穿山甲挖洞的痕跡,尋找儲水桶裡棲息的樹蛙,與其說農場,這裡更像座生態豐富的野林。

回歸故鄉的力慧雯起初對咖啡不甚了解,但她憑藉著對咖啡的熱情踏上探索之路,不斷上網搜集資訊、向農友請教田間管理及栽種技術、學習咖啡豆後製、報名各地烘豆課並取得相關證照。經過無數次錯誤與學習,逐漸掌握從種植、後製、烘焙、到包裝的每個細節。
由於產量有限,力慧雯決定將重心放在咖啡相關的手作課程上,讓更多人透過體驗認識內門咖啡與生態永續理念。她細心地指導搖晃手網烘豆的訣竅,隨著生豆從淺棕色慢慢鍍上油亮褐色,空氣中漸漸瀰漫焦香,接著,將烘好的咖啡豆秤重磨粉、做成掛耳包帶回家,無論滋味如何,此時成就感已破錶。


她說:「我不想把活動設計的太專業複雜,體驗課訴求好玩,希望參與者回家後也能輕鬆取得材料,自己動手做。」除了手網烘焙,還有手沖咖啡體驗、自製咖啡鬆餅和寒天咖啡凍、咖啡染等。此外,為了朝「零農廢」的目標前進,她投入手工皂領域,利用咖啡渣吸附油脂的特性研發咖啡手工皂,讓咖啡的價值被充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