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505城市大頭貼】

溫柔而堅定—檢察官鄭子薇以行動喚醒發聲的勇氣

  深耕司法實務的檢察官鄭子薇,同時也擔任推動性別平等與防治性別暴力的講師。多年來,她處理無數性侵與家暴案件,深切體會到許多受害者不僅身心受創,還需承受社會的責難與異樣眼光。她說:「我們常在司法後端見到悲劇,但真正該做的,是從前端教育與觀念著手,讓悲劇不要發生。」

資深檢察官鄭子薇結合專業與實務,長期投入性別暴力防治工作。(圖片提供/鄭子薇)
資深檢察官鄭子薇結合專業與實務,長期投入性別暴力防治工作。(圖片提供/鄭子薇)

  對性別議題的敏感與關懷,從鄭子薇年輕時便開始萌芽。她回憶,早在國中時身邊就有許多同志朋友,但當時社會缺乏性別教育資源,後來,她報考高雄醫學大學性別研究所,在職進修六年。她說:「念研究所後,我才實際接觸社會運動,也更理解性別不平等的結構問題。」

  結合學術研究與司法實務,讓鄭子薇能從更全面的視角審視案件,並思考如何在悲劇發生之前,提前防範。在高雄地檢署婦幼專組歷練期間,她處理過許多令人心碎的案件。她提到一位心智障礙的小學女生遭堂哥性侵,但因對方是家族長孫,連祖母都要求被害人改口否認,甚至對她的家庭施壓。「這個案件讓我強烈感受到,重男輕女的觀念、家庭貧困,都是壓在受害者身上的沉重負擔。」

社會教育與法律同行,讓受害者不再沉默。(攝影/Carter)
社會教育與法律同行,讓受害者不再沉默。(攝影/Carter)

  她也處理過許多數位性暴力案件,像是國中女生被騙進行裸聊,影像遭錄製後被用來威脅勒索。幸好這名學生願意告訴父母,家長也立即報警處理。鄭子薇強調:「孩子願意說出口、家長不責怪,是關鍵中的關鍵。」

  多年來,她擔任「性別暴力防治與友善多元性別社區培力計畫」講師,經常走入校園與社區宣講。她認為:「成人教育比兒童教育更急迫,因為觀念錯誤的,往往是大人。」

與不同世代的女性以對話方式,暢談婦女權益及對未來的期許。(圖片提供/高雄市性別平等辦公室)
與不同世代的女性以對話方式,暢談婦女權益及對未來的期許。(圖片提供/高雄市性別平等辦公室)

  科技進步帶來便利,也加劇了數位性暴力的蔓延。近年偷拍、強拍等性影像外流事件層出不窮,在兒少性剝削案件中更占了九成。更令人憂心的是,許多人甚至未意識到自己已成為共犯。「像過去的名人性愛光碟事件,大家瘋狂轉傳、燒錄,那些行為其實也是加害的一部分。」

  平時建立網路風險意識,避免在社群平臺過度揭露個資,例如發佈照片、標註家人、打卡所在地點等行為,對於已遭受數位性暴力的受害者,法律與資源的協助至關重要。「現在只要是未經同意拍攝性影像,就是犯罪;若對象是未成年人,不論是否同意,都屬重罪。」鄭子薇強調,連單純持有也有刑責。

擔任「性別暴力防治與友善多元性別社區培力計畫」講師,深入社區與校園宣講。(圖片提供/鄭子薇)
擔任「性別暴力防治與友善多元性別社區培力計畫」講師,深入社區與校園宣講。(圖片提供/鄭子薇)

  衛福部設立的「性影像處理中心」網站,不僅提供法律諮詢與協助影像下架,也教導受害者如何妥善保存證據。鄭子薇推薦,「這是一個非常實用的平臺,但知道的人還是不多,希望更多人能善加利用。」

  「我們的社會對性仍很陌生,有點『恐性』,孩子遇到問題不敢跟家長說,轉而找同學或網友,這才容易出事。」鄭子薇深知,孩子出事不是因為他們不好,而是沒有人教、沒有人陪伴。

推動性別平權與社會教育,鄭子薇榮獲111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圖片提供/鄭子薇)
推動性別平權與社會教育,鄭子薇榮獲111年度社會教育貢獻獎。(圖片提供/鄭子薇)

  「我們無法讓世界瞬間變好,但我們可以讓下一個孩子,少走一點冤枉路。」她最深的期盼,是打造一個讓孩子「敢說、願說」的環境,也讓大人學會傾聽與理解。她堅信:「只要多一點理解,悲劇就少一點。」

  從司法工作到社會教育,鄭子薇一步一腳印,努力將性別平等落實為每個人都能實踐的生活態度。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