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005雄推薦】金字面山下幸福農學堂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飧,粒粒皆辛苦。」對美濃福安國小的學生來說,這不是搖頭晃腦朗朗背誦的詩句,而是實實在在的感受。學生捲起褲管,赤腳走進田裡插秧除草,自己設計誘捕器減少福壽螺農害,收穫農作供應營養午餐的食材,從產地到餐桌,減少食物碳足跡,福安國小將知識運用於農事,有趣的課程讓來遊學的學生都嚷嚷著想轉學。

金字面山腳下的福安國小沒有圍牆阻隔,操場旁邊就是師生共同耕耘的稻田。(攝影/李曉萍)
金字面山腳下的福安國小沒有圍牆阻隔,操場旁邊就是師生共同耕耘的稻田。(攝影/李曉萍)

自給自足,產地餐桌的實踐家

  越過福安國小穿堂,視線無圍牆阻礙,操場連接一整片綠油油稻田,金字面山腳下,校長莊宗霖指著眼前初結穗的水稻說:「這片稻田每年耕作一期,足夠全校師生吃一整年。」

  福安國小實行食農教育至今已13年,管理四分地的水稻田和一分地的蔬菜田,採用對土地友善的有機農法,每個學生都要體驗插秧、拔草、施肥、撿福壽螺、收割、古法脫穀的過程,依據年級分派不同任務,幼稚園負責培育菜苗、中低年級除草、高年級抓福壽螺等。

  在不影響課業進度的前提下,每週一次利用早自修和一堂彈性課時間,讓孩子下田實作,自己的營養午餐自己種,勞動所得的飯菜更美味,也才能體會父母農事的辛苦。學以致用,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熱忱與成就感,也曾邀請楠梓國小的學生參與收割,讓原本覺得田裡髒兮兮的都市小孩,體驗後紛紛想轉學來美濃。

蔬菜田種植玉米、蘿蔓等,幼稚園學生參與育苗,高年級學生植苗,低中年級除草。(照片提供/莊宗霖)
蔬菜田種植玉米、蘿蔓等,幼稚園學生參與育苗,高年級學生植苗,低中年級除草。(照片提供/莊宗霖)

蔬菜田收穫成果就是大家的營養午餐。(照片提供/莊宗霖)
蔬菜田收穫成果就是大家的營養午餐。(照片提供/莊宗霖)

學科加入農元素,創造知識可用性

  「我們的目標在創造知識的可用性。」除了農事體驗,老師們也特別設計課程,在各學科中加入農元素。

  為了避免使用化學藥劑,自然課老師帶領學生實驗,以寶特瓶製作誘捕器,利用米糠誘捕福壽螺,減少對稻田嫩芽的危害,獲得高雄市科學競賽第二名。抓到的福壽螺另有妙用,提供給養鴨的家長做為飼料,營養充足的鴨子產下健康漂亮的紅蛋,一舉數得,又能讓學生看見有機農作的正循環。

  語文課請學生寫下文章和心得,在豐收的稻田間朗誦表演;社會課介紹在地產業,邀請鄰近店家到校,教學生親手製作粄條和紅龜粿;數學課則教導學生計算施放肥料用量,以每單位面積誘捕到的福壽螺數量推估全區數量,再決定需設置多少誘捕籠。「學習與生活相關,才是有用的學習。」莊宗霖再次強調福安國小的教學理念。

師生共同實驗,廢物利用製作福壽螺誘捕器,不需施藥即有效降低福壽螺的數量,獲得高雄市科學競賽第二名。(攝影/李曉萍)
師生共同實驗,廢物利用製作福壽螺誘捕器,不需施藥即有效降低福壽螺的數量,獲得高雄市科學競賽第二名。(攝影/李曉萍)

敬天拜神,傳承農村文化

  農村看天吃飯,傳統農業文化中敬天拜神的習俗,也是福安國小教育的一環。

  延續先人的智慧,依24節氣耕作,插秧是寒假前最後一個活動,全校師生在田邊敬拜天地,祈求風調雨順,暑假前收割,祭祀謝天,感恩豐收;新學期的開始,小學新生帶著自己做的紅龜粿向開基伯公(美濃第一座土地公廟)祈求平安長大;畢業前夕,老師帶領畢業生爬上靈山眺望大美濃地區,鳥瞰視角讓學生對鄉土環境有更全面的認識,下山後回到伯公廟,舉行祭拜儀式感謝土地公六年來的庇佑。民間信仰及文化傳承之外,感恩敬天是更重要的學習。

寒假前全校學生動員,捲起褲管體驗手插秧苗,插秧前莊校長帶領大家祭祀祈福,學習農業社會敬天傳統。(照片提供/莊宗霖)
寒假前全校學生動員,捲起褲管體驗手插秧苗,插秧前莊校長帶領大家祭祀祈福,學習農業社會敬天傳統。(照片提供/莊宗霖)

連結校園與鄉土

  像一顆打入平靜湖面的石子,食農教育及環境友善的理念擴散成層層漣漪,也影響到其他人。莊宗霖邀請農田地主參與收割活動,原本要調漲租金的地主,因認同學校的教育方式,大方捐出田地租金,甚至主動要求租賃鄰近田地的農夫不可噴灑農藥,以善待土地的有機方式耕作。也有竹科工作的年輕人慕名來此,在學校的田邊租一塊地,向學校主任請益當起有機青農。

收穫季在黃澄澄的稻田間舉辦藝文表演活動,提供孩子才藝表演的舞台,也曾邀請大提琴家張正傑演出,帶來令人難忘的音樂饗宴。(照片提供/莊宗霖)
收穫季在黃澄澄的稻田間舉辦藝文表演活動,提供孩子才藝表演的舞台,也曾邀請大提琴家張正傑演出,帶來令人難忘的音樂饗宴。(照片提供/莊宗霖)

  校長莊宗霖就像校園孩子王,停不下的腦袋裡裝了無數點子,用好玩的方式讓福安國小更精彩。土芒果季節,他舉著長長竹竿,帶頭打下校園內結實纍纍的土芒果,醃製爽脆芒果青;兒童節訓練孩子當大樹代言人,高年級生發揮創意介紹植物,透過演話劇、設計小實驗等方式,讓學弟妹們闖關學習;收穫季在金黃色稻田間舉辦音樂會,邀請大提琴家張正傑表演,學生及社區居民都能享受難忘的音樂饗宴。未來還要把農產加工和烹飪納入課程中,並計劃將課程系統化,整理成新老師都能上手備課的教程,讓食農課程永續發展。

  「課程內容與生活連結,會加深對鄉土的情感聯繫,未來孩子飛得再遠,都會記得自己的根。」在莊宗霖的期許中,也看到農村的未來。

畢業班結合在地文化以美濃窯創作,孩子留下與學校的連結,快樂回憶變成校園內一道美麗風景。(攝影/李曉萍)
畢業班結合在地文化以美濃窯創作,孩子留下與學校的連結,快樂回憶變成校園內一道美麗風景。(攝影/李曉萍)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