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006封面故事】火花裡的黑夜英雄 安全是回家的路

  月台亮起捷運進站的燈號,人們魚貫上下車,透過高雄紅、橘兩線的捷運大眾運輸系統,抵達或前往目的地。捷運是城市進步的象徵,承載大眾生活的重量,一趟趟輪轉來往在軌道留下磨損,在寂靜夜裡,有一批城市守護者,細細地撫慰著這些痕跡,直至安全平穩,待天亮後確保系統正常運作,繼續上工、繼續前進。

鋸軌現場火花四射,顧及周邊野草眾多,上工前需要先舖上防火布並備有水源及滅火設備,避免危險。(攝影/Carter)
鋸軌現場火花四射,顧及周邊野草眾多,上工前需要先舖上防火布並備有水源及滅火設備,避免危險。(攝影/Carter)

  位於前鎮中安路的高雄捷運公司南機廠,放眼遍地的空曠草地,廠區放著停駛的捷運車廂,微微燈光照射水泥地,午夜十二點,正是捷運公司軌道課預備上工的時刻。

深夜的捷運機廠裡,軌道課的師傅們正準備上工。(攝影/Carter)
深夜的捷運機廠裡,軌道課的師傅們正準備上工。(攝影/Carter)

在惡劣環境裡,守護市民的乘車安全

  捷運紅線全長28.3公里、橘線長14.4公里,在高速行駛下平均每小時70~80公里,若載客量多或車廂偏重某一邊,都會導致軌道過度磨損而失衡,如何找出這毫米的差距,都歸屬捷運公司軌道課的負責範疇,軌道的平穩不僅關係到乘坐時的舒適度,更重要是守護乘客的安全,避免因軌道損害而造成意外事故。

截至去年12月統計,高雄捷運日平均載量為194,812人次,能安全護送大家抵達目的地,背後有一群默默的黑夜英雄。(攝影/Carter)
截至去年12月統計,高雄捷運日平均載量為194,812人次,能安全護送大家抵達目的地,背後有一群默默的黑夜英雄。(攝影/Carter)

  軌道課課長林家樑說,「軌道課分有機檢股、大修股、機修股,主要進行軌道檢察、預防及修復等工作,這些檢修項目在捷運收班後才能進行,並得在首班車行駛前結束,中間只有短短3小時能完成這些工作,大家都是搶時間在工作,必得聚精會神、相當專注才能順利完成。」

  依時間及人力的計算下,軌道課平均每天只能修磨1公里左右,若要紅、橘兩線都檢修完畢,至少需超過1個月才能完成,這也讓他們每天都有不同路段的挑戰,特別是進入地下軌道整修時,修護環境更是艱難。

捷運收班後,師傅們採用步巡的方式檢視軌道的狀況及排除異物。(攝影/Carter)
捷運收班後,師傅們採用步巡的方式檢視軌道的狀況及排除異物。(攝影/Carter)

  「他們今天正在執行換軌業務,先是要鋸除舊軌道,再把新軌道放入、鋁熱焊接並無縫連接新舊軌道,過程嚴謹,最後再校準研磨平整度。」也曾在北捷工作過的林家樑經驗豐富,北高捷運都經手,他細細講解著同仁的工作內容,話鋒一轉打趣說,「其實這個工作對身材也很要求的。」原來軌道課現場工作長期日夜顛倒,有些人容易代謝較差,但偏偏在挑選換軌師傅時,身材還不能太健壯,不然很難擠在側軌和兩軌道間作業。

  當修磨軌道或進行換軌作業時,機具會帶來的劇烈火光,旁人看著漂亮耀眼,對磨軌師傅來說,他們要忍受瞬間達70度的高溫,磨軌車或鋸軌機的90分貝的機器音,還要注意鐵屑或鐵塊的噴出,在收工前需一一將環境檢查完畢,保持軌道兩旁的潔淨,替安全把關,這就是磨軌師傅的日常。

深夜裡蹲低的身體,是為了確保運行的安全性。(攝影/Carter)
深夜裡蹲低的身體,是為了確保運行的安全性。(攝影/Carter)

與軌道為伍,鐵漢子的小確幸

  林家樑也透露,要培養一個能獨立作業的磨軌手,前後要花上一年時間,身體健康是最基本的要求,除了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術,更要細心、耐心、願意學習,否則在時間高壓的環境下,很容易身心俱疲。

  已任職7年的軌道研磨手潘俊廷說,這個工作的確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工作性質無法像正常上班族一樣朝九晚五,陪伴家人的時間也要調整,但也是有屬於小確幸的一面,像是下班時間是凌晨五、六點,路上車少也不塞,他就能品嘗早餐,特別是往往都要大排長龍的知名早餐店,從來不用排隊。

  當一點一點飛濺的磨軌火光,映上磨軌師傅專注的神情,有一群人在你我不知道的背後,堅持每一分毫的安全,在大家每次搭乘捷運時,可以安心地踏上路途。

注入火藥加速鋁熱焊,讓新軌與舊軌能無縫接上。(攝影/Carter)
注入火藥加速鋁熱焊,讓新軌與舊軌能無縫接上。(攝影/Carter)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