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物】把一切準備好,再把舞台交給演員——豫劇團導演殷青群
「在這裡訪問可以嗎?」
在台灣豫劇團位於左營的團址,殷青群導演領著我跟攝影師子嘉走進排練場。不等我跟子嘉回應,他已經雙手各抄起了一張摺疊椅擺到我們跟前。為了即將開始的排練,場內的工作者們忙進忙出。一位團員邊向他確認排練的細節,邊幫我們整理出一張桌子。
「還是到桌子那邊去吧。」
我跟攝影師點頭稱是,並趕緊在殷導演伸手之前拿起自己的椅子。在長桌的正前方是用黑膠地板舖設出的舞台。左舞台側則是引人注目的、幾乎與舞台面同樣大小的「祖師案」。暗紅色案桌上,一尊田都元帥平視著來來往往、忙碌的劇場工作者們。
「會不會太吵?我們換個地方吧。」
說完就看到他站起身,向鄰桌的幾位團員交代待會兒排練的幾點事項。接著便走到祖師案前,恭恭敬敬的向祖師爺叩首跪拜。看著殷導演在拜墊上專注虔誠的身影,我雖然還沒開始訪問,卻好像已經對他有了幾分了解。
演員出身的殷青群,是海光劇校的第二期學員,也是魏海敏、王海玲這幾位「海」字輩名角的學弟。幾年前,他開始跨足導演及教學,並接連在2016及2017年榮獲高雄文藝獎及全球中華文化藝術薪傳獎。
問起是怎麼開始有跨足導演這一行的念頭?殷青群說,他絕非是「演而優則導」。而是經過跟許多不同背景、不同劇種導演的合作,漸漸摸索出導演這個角色的工作方式。
「我們傳統戲曲的導演,不難。」
殷導演說,傳統戲曲的演員比導演重要。導演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去了解每個演員的特性及能力,將演員最好的一面帶出來。
「舞台是屬於演員的」他強調。
我在他生動且深入的敘述當中,時而大笑、時而點頭。心裡卻不住的想──在殷導演的「不難」背後,是累積了數十年對戲曲行當、表現手法的了解。
我向他提起將在今年三月初於左營城牆上重演的《見城》,以及由他擔任課程統籌的「少年歌仔培育展演計畫」。前者是過去曾經演出過的劇目,今年將以更大的編制、並增添新的民俗元素擔任春天藝術節的開場節目。後者則是透過密集的工作坊,為有志於歌仔戲製演的年輕人傳承技藝。
正因為他在這些傳統戲曲的傳承與精緻化方面的貢獻,才讓他在這兩年榮獲了高雄文藝獎以及中華文藝薪傳獎。但提到這兩座獎項,殷導演卻直言這兩座獎並不屬於他,而是屬於全團的工作人員、以及致力於豫劇團的開放以及資源共享的現任團長彭宏志。
「因為彭團長讓豫劇團向各界張開雙臂,高雄才開始看見豫劇團;因為看見了豫劇團,也才看到了我。」
在兩個半小時的訪談裡,殷導演就像這樣一件一件的,把我從相關資料裡蒐集到的、他一路走來的榮耀歸給了其他人。或許這正符合他「一切準備好,然後把舞台交給演員」在導演理念。但即使他並不居功,排練場旁神明案上的祖師爺仍會把這一點一滴都看在眼底,在殷導演誠心跪拜的時候向他點頭、微笑。
《見城》
時間: 3/3(六)、3/4(日),19:00
地點:左營舊城東門(東門路與城峰路交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