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封面故事】សង្ក្រាន្ត,東南亞的四月新年

  「今年過年是什麼時候?」

  每年元旦剛過,朋友、同事總有人這樣問。然後我們會開始查日曆、排行程。但你知道嗎?對柬埔寨、寮國、泰國、緬甸的人們來說,真正的新年是每年的4月13到15日。這個「四月新年」在近年有個蔚為流行的名字──潑水節。

沐浴淨身象徵原諒與祝福。(上: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姐妹會。下:©Tevaprapas)
沐浴淨身象徵原諒與祝福。(上: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姐妹會。下:©Tevaprapas)

潑水節,不只潑水而已

  「提到潑水節,你會想到什麼國家?」來自柬埔寨的南洋台灣姊妹會執行秘書蘇科雅問我。

  「泰國。」我回答。

  她微笑著搖搖頭,應該是早就猜到了我的回答。她進一步解釋,其實在東南亞的許多國家,都有在四月慶祝新年的習俗。

  「សង្ក្រាន្ត(Songkran)」她念高棉文給我聽:「大家看到『潑水節』,腦袋裡都會浮現玩水、打水仗的畫面。但這個字只是『過新年』的意思。」在這些國家,四月正是天氣最炎熱難耐的時節,同時也是難得的農閒時期,才發展出這個以休息沐浴、送舊迎新為主體的獨特節日。

仙女輪班護人間

  除了氣候上的因素,潑水節還有個迷人的神話:很久以前,梵天與一個男孩打賭,若是男孩在七天內答不出祂的問題就要將頭砍下;反之,梵天就將自己的頭割下。最後男孩贏了賭局,但梵天的頭顱落地會在人間引起大火,所以祂就請七個女兒以仙盤托住頭顱。從此,七位仙女就開始輪流守護人間,每年的4月13便是祂們交接的日子。

  「每年我們都會知道幾點、幾分、幾秒仙女會來到人間。時間一到,每家每戶都會放音樂迎接祂。然後燒香、點蠟燭、雙手合十。歡迎新任女神到來,也感謝前一位女神的照顧。」

大家燒香、點蠟燭、雙手合十,一起感謝神的照顧。(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姐妹會)
大家燒香、點蠟燭、雙手合十,一起感謝神的照顧。(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姐妹會)

感恩、原諒、新生

  沐浴淨身是សង្ក្រាន្ត的重要活動,小和尚會為法師們洗淨身體;民眾也會帶著長輩到寺廟裡,替長輩淋浴。整個過程相當輕柔溫和。晚輩捧起、舀起乾淨且浸著鮮花的水,再從長輩的雙肩輕輕澆下。在沐浴當中,子女們還會為了過去一年相處上的種種摩擦向父母道歉、請求原諒。在父母的原諒與祝福中,迎接新的一年。

  在台灣過春節,南洋姊妹們往往要準備家族的團圓菜。不同的是,在台灣是給親族飽餐一頓,在家鄉則先把菜餚送到寺廟裡分享,待寺內法師在桌旁朗誦經文、用完餐後,信眾們才享用未用完的菜餚。一邊野餐、一邊利用寺內的廣大空地玩各種遊戲,這就是她們記憶中的家鄉新年。

  幾年前,南洋姊妹會也開始舉辦自己的សង្ក្រាន្ត,讓這些沒辦法回家過年的姊妹們一解鄉愁。雖然少了寺廟、少了法師的祝禱。但姊妹會仍盡力的因地制宜,在空地上進行各種在家鄉的寺廟廣場玩過的遊戲;有的姊妹還會自己準備菜餚帶過來。玩水的活動被有意的壓縮,與台灣各地盛大舉行的「潑水」節大不相同。

大家共同準備新年美食。(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姐妹會)
大家共同準備新年美食。(圖片提供/南洋台灣姐妹會)

泰、菲、印、越,過年大不同

  而在東南亞,還存在許多不同的過年方式。一樣過潑水節的泰國,4月13日就像是台灣的除夕,家人們會一同團圓,隔日再到寺廟去供奉和祈福。來自泰國的陶雲升覺得,泰國和台灣的過年,一樣充滿新年的喜悅,差別只在習俗的不同,像台灣包紅包的習俗就是泰國沒有的,在台灣的泰國新住民,若沒有參加團體舉辦的潑水節活動,大多會在4月14日大年初一去寺廟祈福。

  「我們菲律賓人,如果可以的話,都會在12月22日想辦法回家鄉過年。」林高英說:「在菲律賓,從聖誕節新曆年這段期間,會非常非常熱鬧,大家也會趁這個機會四處遊玩。」然而,從事看護工的菲籍移工,往往得繼續工作沒有辦法回家過年,這時,通常就是和朋友一起度過。

  「台灣的過年味越來越淡了。」從印尼移居台灣21年的吳俊星說。以前在台灣過年,整座城市都變空城,現在,許多商店依舊開店營業。他說,印尼的文化非常多元,有人慶祝新曆新年,穆斯林過的是伊斯蘭新年,印度教徒也有屬於自己的新年;印尼移工在台灣春節期間,若不是在工廠宿舍和朋友相聚,就是在工作。「那你自己怎麼過年呢?」「我大多待在家裡睡覺。」吳俊星笑說。

  越南跟台灣一樣過農曆新年,但有個特別的習俗,有些地方在大年初一跨年之際,會請孩子說或寫下這一年來對他人的感謝、今年還沒有完成的願望、以及對於新的一年的期待。「越南人很重視教育」阮小姐說:「所以會在大年初一跨年的時候,請孩子讀一段書、或是寫寫功課,希望他們新的一年學習順利。」

  往後,當你聽到「今年過年是什麼時候?」或許會追問:「你說的是哪個過年」吧?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