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文學】初心
我在海角天涯。
晴朗無風,潮浪反覆低吟如安眠曲,空氣裡有一種靜謐的氛圍,讓人覺得心安。奇絕的礁岩上,我透過監看螢幕,盯著莊凱勛和藍葦華。一場精采好戲正在上演,我的內心有一股莫名的感動。
這片高雄柴山的海岸礁石,是我童年的秘密基地。十二、三歲的少年,和幾個稍大一點的友伴,翻山越嶺走一、二個小時,就為了享受這宜爽的、帶著鹹鹹海風的滋味。那山與海交鋒的天然美景,在童騃年代,不知不覺就烙印在心版裡了。
從事影像創作以來,我一直希望將故鄉的地景收錄到自己的作品中,一如我常將她們寫入我的散文裡。然而,我總是人在台北;而高雄,也早已不是我文字裡的高雄了。
這樣的改變也許沒有不好。高雄更便捷了,脫去灰樸樸工業城市的外衣,色彩變得斑斕,人們的笑容更有自信,也更加自在。只是跟印象中的故鄉終究有些不同了。
2009年拍攝《秋宜的婚事》,我特地帶劇組南下,到壽山忠烈祠取景。高雄港、西子灣、旗津燈塔,那是我童年最常遊蕩的地方,我想把她留在獻給父親的影片中。彼時登高望遠,見遠方旗后沙洲霧靄蒼茫,悚然便憶起了幾個遠古的名字:那是郁永河書中的打狗嶼;林道乾與「雄鎮北門」之天險;也有150年前馬雅各和萬巴德行醫的足跡。而我在意的只是我私人的記憶,彷彿又一次在那陰與陽的交界,瞥見父親打狗山下活過的蹤跡。
而此次趁著拍攝華視《紅塵梵谷》的機會,我又再次深入高雄取景:阿公店水庫風景區、橋頭糖廠、三千酒館、步道咖啡廳,當然,還有我念茲在茲的柴山風光。這是一次相當愉快的創作經驗,莊凱勛、藍葦華和柯奐如,都是熟悉的老朋友了。幾個拍攝結束的夜晚,我們一面把酒言歡,一面準備明天的戲份。各式各樣的點子、奇想像砲彈一樣四處竄射;難題和挑戰,不時激起辯論的火花;令人振奮的靈光不時閃現,說到興起,每個人眼中都閃耀出熱切的光芒。這樣真好!導演和演員,一起為一個共同的目標而努力著,那是創作裡最美好的事。
幾天下來,好些類似的事都讓我在拍攝期萌生感動:橋頭糖廠裡動人的夫妻告別,許多工作人員都不禁動容了;前鎮漁港屋頂平台的打鬥戲,演員的投入如同《無間道》一般精彩;還有更多細微動人的情感,在畫廊、在酒館,在無名的夜晚。那是演員們用生命投入激起的火光,是他們投身表演的初心。
就像現在,我坐在監看螢幕前凝視他們的演出。那樣的氛圍和光影,那樣悠悠晃動著的節奏,彷彿又回到童年的某一個時刻,深深為眼前這片開闊的景象而感動著。回歸本心,重新審視自己,我慶幸自己並沒有因為時間而改變。
如同我對高雄的情感,那是我追求創作的初衷。
◎李志薔:台大機械研究所畢業,創作兼及文學和電影,並擔任多部影片之導演、編劇、監製等職務。曾獲聯合報文學獎、台灣省文學獎等。文學著作有《甬道》、《雨天晴》、《台北客》、《流離島影》等。《甬道》一書曾獲中國文藝協會青年文學獎。影像作品有電影《單車上路》、《秋宜的婚事》、《十七號出入口》、《你現在在哪?》、《新丁花開》、《等待耶穌》和《紅塵梵谷》等,均獲國際影展和金鐘獎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