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1905地圖遊高雄】在水一方!大樹綠色旅行漫遊上路

在舊鐵橋天空步道感受時光交錯的記憶。
在舊鐵橋天空步道感受時光交錯的記憶。(攝影/曾信耀)

高屏溪沿岸是大樹地區生活的縮影,舊鐵橋、瓦窯、曹公圳連結起一道飲水思源的文化走廊。立夏的五月天,不妨來一趟低碳里程的綠色旅行,慢遊尋訪大樹的水文故事,鳳荔文化節也正好躬逢其盛!

騎乘單車遊逛大樹十分愜意。
騎乘單車遊逛大樹十分愜意。(攝影/曾信耀)

  古有明訓,做人要飲水思源。高屏溪流經高雄大樹區,孕育出這一片沃土,水源扮演極其重要的歷史使命,如同「大樹」這地名賦予想像的力量,大樹的水文歷史悠長,更為整個大高雄帶來了庇蔭。

高雄農田水利會九曲工作站供應大高雄地區灌溉用水。
高雄農田水利會九曲工作站供應大高雄地區灌溉用水。(攝影/曾信耀)

大樹最老的歷史建築

  抬頭仰望大樹區的地標景點「舊鐵橋」,幾乎很難轉移目光了,也因此舊鐵橋溼地公園內,竟湮沒了一座鮮為人知的曹公圳古蹟,「多數人只知道鳳山火車站前的曹公圳,因為鳳山有曹公廟和曹公國小,其實曹公圳源頭是在大樹高屏溪畔」大樹文史協會監事林世明特別加以說明。

  沿著舊鐵橋溼地公園自行車道指標,尋訪林世明所說的曹公圳源頭,來到高雄農田水利會九曲工作站旁,有道階梯往下走,才發現這處古蹟實在太隱密,這竟是大樹年代最久遠的歷史建築。

  曹公圳由清朝鳳山縣令曹謹所創建,當時台灣南部發生嚴重旱災,農作欠收,於是在西元1837年動工,費時兩年完工,並在兩年後又再完成另一水圳,灌溉區域由九曲堂起至左營、小港地區,包括左營蓮池潭、澄清湖抽水站,皆從曹公圳圳道引水,奠定鳳山富庶繁榮的基礎。

曹公圳源頭的土角磚上清晰可見清道光、光緒留下的碑體。
曹公圳源頭的土角磚上清晰可見清道光、光緒留下的碑體。(攝影/曾信耀)

走水路古蹟連連看

  「現在我們站的位置都是河道」,林世明指著現在高屏溪流域的方向,更能深刻領略溪水經年累月的變化,河道的改變與泥沙淤積,使得曹公圳逐漸失去功能,從日治時期閒置荒廢了半個世紀之久。曹公圳留下了三個時期的碑體,曹謹創建時的道光已亥年臘月日刻,重修曹公圳時的光緒拾參年拾乙月日修,以及日治年代的舊圳治水門,見證了百年古蹟的起落更迭。

運轉中的抽水機,是高雄最早自來水系統重要環節之一。(註:不對外開放)(攝影/曾信耀)
運轉中的抽水機,是高雄最早自來水系統重要環節之一。(註:不對外開放)(攝影/曾信耀)

  位於台29線上的竹寮取水站,1911年建成迄今也是百年歷史了,這曾是高雄地區最早的自來水抽取站,不僅從建築外觀一睹巴洛克建築風格,竹寮取水站內的設施,更有相當珍貴的文化歷史資產,動力間保持了四部動力機組以及手動開關設計原貌,甚至屋樑上維修的天車如今都已難得一見。

竹寮取水站至今仍完好保持日治時期建設留下的手動開關設計。(註:不對外開放)
竹寮取水站至今仍完好保持日治時期建設留下的手動開關設計。(註:不對外開放)(攝影/曾信耀)

  離開竹寮取水站,前往坪頂給水廠,沿著水管路蜿蜒而上,滿山遍野的鳳梨田,一陣清風彷彿吹來陣陣鳳梨甜香的氣味,一座磚造建築宛如廢墟般矗立在鳳梨田間,「其實這是早期的水壓控制站」,或許沒有當代歷史建築美侖美奐的修復面貌,滄桑的遺跡卻更像是最純粹的時光里程。

(上)竹寮取水站站長室如同小閣樓矗立建築之上。(下)屋樑上的維修天車軌道難得一見。(註:不對外開放)
(上)竹寮取水站站長室如同小閣樓矗立建築之上。(下)屋樑上的維修天車軌道難得一見。(註:不對外開放)(攝影/曾信耀)

鳳梨山名不虛傳

  大樹的好水造就了豐饒的農業,也帶動產業的發展。雖然近年大樹以種植玉荷苞馳名,但大樹的鳳梨歷史才是水果之鄉美名的由來,由於大樹土壤多為紅棕壤土,加上丘陵轉入平原地形,排水良好,最適合鳳梨的生長條件,因而早年當地還有「鳳梨山」一說。日治時期還設置了鳳梨種苗養成所,30年代在大樹就有多達21家鳳梨工場,當年台灣鳳梨罐頭王國可說是當之無愧。

以罐頭排列設計的光雕牆,眩目展出大樹鳳梨歷史。
以罐頭排列設計的光雕牆,眩目展出大樹鳳梨歷史。(攝影/曾信耀)

 九曲堂車站前的臺灣鳳梨工場是全台僅存日治時期鳳梨罐頭產業建物,甫於去年八月空間活化再利用,其前身為九曲堂泰芳商會鳳梨罐詰工場,距今近百年的歷史建築,除了作為大樹文史展示館,鳳梨產業展示館還有罐頭光雕藝術牆、鳳梨標籤復刻板形象牆,並可以體驗心願封罐。

(左)大樹盛產玉荷包釀成玉荷包啤酒。(右)罐頭標籤以蒙太奇的拼貼展示。
(左)大樹盛產玉荷包釀成玉荷包啤酒。(右)罐頭標籤以蒙太奇的拼貼展示。(攝影/曾信耀)

造紙磚瓦薪傳工藝

  為了創造鳳梨價值再提升,大樹開發出鳳纖紙、鳳香紙,環保又實用,「好水才能造紙,這是大樹得天獨厚的優勢」,林世明仔細解釋取鳳梨葉與鳳梨皮纖維再利用,加到紙漿裡,然後再結合代表磚瓦文化的古厝馬背意涵,如此一來便能讓人更進一步認識大樹底醞深厚的文史工藝。

利用鳳梨纖維造紙,做成明信片、書籤。
利用鳳梨纖維造紙,做成明信片、書籤。(攝影/曾信耀)

  同樣是高屏地區碩果僅存的,還有地處舊鐵橋溼地公園一角的三和瓦窯,如今已傳承至第四代,百年傳統磚瓦窯廠力求文創轉型成立磚賣店,2001年更評選為台灣歷史建築百景。「三和瓦窯主要生產傳統建材,但大樹也有蛇窯的陶藝創作」,或許南投水里蛇窯名氣太響亮,往往令人詫異大樹原來也有蛇窯且陶藝人才輩出,走訪陶藝大師林昭地的蛇窯,位於大樹霞海城隍廟一帶,薪火不再,唯一完好的蛇窯彷彿昨日運轉轆轤一甲子的大樹傳奇。

三和瓦窯轉型磚賣店,創意DIY體驗超好玩。
三和瓦窯轉型磚賣店,創意DIY體驗超好玩。(攝影/曾信耀)

大樹圖書館展出林昭地老師常民陶藝作品。
大樹圖書館展出林昭地老師常民陶藝作品。(攝影/曾信耀)

綠色旅遊輕騎上路

  「我很建議到大樹來一趟綠色旅遊,」林世明一路講解著。搭火車到九曲堂車站,租一台C-bike,先到舊鐵橋溼地公園自行車道徜徉自然風光,登上舊鐵橋天空步道,一睹曾被譽為東洋第一長橋的古往今來,從這裡展開大樹的水文之旅,踏上曹公圳的回溯旅程。

  回到熱鬧街市時,來逛逛九曲堂公有市場,大樹當地小吃不沾染觀光味,純樸的日常不見行色匆匆的過客。「大樹在地人吃的粿仔一定要嚐嚐」,不同於客家粄條吃法,大樹粿仔可以拌蒜頭醬油、沾蔭鳳梨,或炒粿仔、粿仔羹,濃厚的米食文化從早餐就開始了;嘴饞時,老字號阿月冰店來一碗八寶冰,揪甘心的銅板價是庄腳所在才有的人情味。南台灣的熱天午後之下,大樹的水做成的刨冰,吃起來真是特別有一種清甜快感啊!

(上)阿月冰店的八寶冰。(下)大樹粿仔。
(上)阿月冰店的八寶冰。(下)大樹粿仔。(攝影/曾信耀)

帶路人 林世明

擔任高雄市大樹文史協會監事、社團法人高雄市大樹瓦窯協會理事,積極投入校園鄉土文化教育。

高雄市大樹文史協會官網  http://kaoh.org.tw/

帶路人林世明。
帶路人林世明。(攝影/曾信耀)
Information

* 無名粿仔店:高雄市大樹區久堂路41號

06:30~14:00

* 阿月冰店:高雄市大樹區建村街27號    

10:00~20:30 

* 臺灣鳳梨工場:高雄市大樹區復興街42號 (07)652-2548

12:00~17:30、假日10:30~18:30,週一休館  

* 三和瓦窯:高雄市大樹區竹寮路94號 (07)651-2037 

08:30~17:00、週六日09:00~17~00

* 舊鐵橋溼地公園:

鐵橋開放時間:四月至九月09:00~18:00,十月至翌年三月09:00~17:00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