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0高雄好生活】
減塑新日常 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環保意識抬頭,越來越多人正視便利塑膠製品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特別是海洋污染問題。為降低塑膠對環境帶來的衝擊,近年高市府積極展開一系列限塑,從公共場所禁用免洗餐具到今年7月上路的「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等政策,鼓勵市民一起加入塑膠源頭減量行列,市府更攜手12家在地飲料店及咖啡店成立「飲料店減塑大聯盟」,加碼雙重優惠,讓民眾直呼好有感!
高雄首創《飲料店減塑大聯盟》 減塑1+1大於2
高雄秋日依舊炎熱,讓人不禁想喝上一杯手搖飲。依據國內淨灘調查結果顯示,廢棄飲料杯為十大常見海灘廢棄物,使用一次用飲料杯消耗自然資源外,遭隨意棄置的空杯更是嚴重影響地球環境及生態。
配合行政院減塑政策,高雄市自 112 年 7 月 1 日起,規定飲料店不得提供塑膠一次用飲料杯, 範圍含括攤商、夜市、市場、商圈等;連鎖飲料店也應提供顧客自備環保杯折扣優惠。高市府環保局為鼓勵民眾自備環保杯,7月起與星巴客、多那之咖啡、麻古茶坊、迷客夏、烏弄、鮮茶道、三分春色、水巷茶弄、八曜和茶、佐私茶、抒嗜及良杯製所共12家業者,組成「飲料店減塑大聯盟」,推出期間限定自備環保杯享雙重優惠活動(活動至9月底,多那之延長至12月),由每家業者自訂優惠方案,例如麻古茶坊9月底前,除自備環保杯折5元以外,每週三再加碼折5元優惠;星巴克甚至每杯飲料最高可折價 20 元,迴響熱烈。
自2014年開賣大容量美口瓶,並率先推出環保回購折扣的麻古茶坊表示,活動期間每週三配合市府加碼雙重優惠,推出後每週都有600杯的回購量,「即便是週三以外的時間,也比去年同期多了3倍的消費成長。」就連平常少見顧客攜帶環保杯消費的門市,也有正面成長。
環保局統計,3個月活動期間共減少122,813個一次用飲料杯,換算約減少1,474公斤的塑膠垃圾及18,422公斤的碳排放量,成效顯著。若進一步比較首週至近期參與情況,使用自備環保杯購買比例提升3成,遠超過預期1成的設定。民眾踴躍參與為高雄市落實禁用一次用產品的目標,注入一支有效強心針。
*附註:依據環境部資源循環署「一次用飲料杯限制使用對象及實施方式」公告事項四第一款規定, 連鎖飲料店應提供消費者自備非一次用飲料杯至少新臺幣五元(含)以上價差優惠 。
返鄉青年打造 鹽一市場首家「無包裝商店」
避免使用一次用塑膠製品是多數人投入減塑第一步,若要積極達到塑膠減量,可考慮選購裸賣商品。位於鹽埕第一公有市場內的「嶼澎」是返鄉青年Penny創立的無包裝商店,攤位上所有產品皆以裸賣形式販售,且不提供塑膠包材,消費者須自備容器盛裝。
老闆Penny表示,「裸賣」概念在臺灣仍屬小眾,「若是遇到不曉得什麼是無包裝的客人,我都說這是間邀請你自己帶容器來買的店。」她發現,高雄目前沒有這類型賣店,原本就對環境議題十分關注的她,年初決定租下鹽一市場的攤位開店,販售食物及日用品,提供高雄民眾多一種消費管道。
嶼澎店裡主要販售古早味零食、小農生產的果乾及在地精釀啤酒等,日用品則有洗髮露、洗髮餅、牙膏跟牙線,皆使用天然及友善環境的方式生產。食物採秤重計價,消費者可選購自己需要的量,避免吃不完浪費。現場也準備免費循環空瓶,讓忘記攜帶容器的客人盛裝物品,「我也有遇過客人直接拿環保杯來裝食物。」Penny笑著說。
消費者掌握選擇權 從被動轉為主動
開業至今半年,嶼澎已累積一群熟客,包含周邊攤商和支持減塑理念的民眾。她說,前陣子有國中生帶著媽媽跟妹妹來店裡消費,並感謝有這家店能讓他們實踐無包裝的生活目標;也有老師帶著國小一、二年級生來店裡參訪,對無包裝概念都非常感興趣。
除了推廣無包裝,「我也想用這間店跟大家溝通『選擇』的重要。」Penny發現消費者購買商品時,常以為只能接受市售選項,「但消費者可以選擇的事情其實有很多。」無包裝就是一例。市面上亦有許多支持減塑、以循環經濟出發的品牌可協助消費者落實無塑生活目標。
環保局表示,市府已通過「淨零城市發展自治條例」迎接2050年淨零城市,將持續致力減少一次用產品,也期待市民養成「自備、重複、少用 」習慣,於生活中落實減塑,從源頭做出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