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2-04-01更新日期:2002-04-01
【情感柴山】
淨山山友的彎腰哲學-陳茂祥
垃圾班班長─陳茂祥
高雄的綠色之寶─柴山,近年來受盛名之累,飽受觀光客污染,整座山常見旅客留下的垃圾紀念品,看在老山友們的眼中真是情何以巷堪,所幸高雄人之中還有一批熱心於「眾生之利」的人士,他們愛山愛自然絕不是呼口號而已,最重要的是數年如一日,對於「垃圾班班長」陳茂祥來說,自發性的淨山工作已長達十年了。
柴山不僅是高雄人健身之山,也是最具高雄人個性的山,這座山有可貴的奉茶文化,更有令人驕傲的淨山文化,這裡所謂的淨山並非興緻一來發動大批人,浩浩蕩去拾垃圾的作秀文化,而是像陳茂祥這種十數年如一日,五千多個日子裡,幾乎是風雨無阻,天天上山健身,一邊登山,看到有垃圾就隨手撿下來,帶到山下的媽祖廟,再分類送給拾荒老人。

把柴山當作好朋友
基於什麼理由要持續地淨山,陳茂祥說,認識這座高雄的寶山已經有三十年了,從早期爬哈瑪星附近的壽山忠烈祠開始,到1988年柴山正式開放,柴山就像自己的老朋友一樣,捨不得看它被垃圾淹沒,想要好好的保護這座山才能讓更多人來享受。
其實你只要隨著陳茂祥上山,於清晨時分在綠光掩映的山路中行走,呼吸著清香的芬多精,聆聽著鳥鳴啁啾時,假如有一個人隨手丟下垃圾,你就知道一位愛山如己的人,為何他會彎下腰,任勞任怨地去撿拾垃圾了,因為柴山對陳茂祥來說,已經是一位精神上交往三十年的老朋友,誰會讓老朋友一夕之間變得「塵滿面,鬢如霜」呢?
歡喜做 甘願受
陳茂祥說,在山上撿拾垃圾的人還不僅他呢,他說,也有長庚或高醫的醫師,也有公司的董事長、軍官、地方法院的檢察官,各式各樣的人都有,大家淨山都是各做各的,不用敲鑼打鼓,都是「歡喜做、甘願受」沒有什麼特別理由,大家做久了,遇見時都會被此點個頭,或是打個招呼,非常的自然。」這群可愛的登山者之中陳茂祥資歷最深,被戲稱為「垃圾班班長」。
淨山的一個小動作,對陳茂祥來說多麼地自然自在,但有好事者給予讓人捧腹的解讀:認為柴山自有政府在管,不要吃飽沒事幹。更有人私下批評他是在作秀,有一回一名小朋友問著父親,為何這位伯伯要撿垃圾,父親給予他的答案竟是「因為他上輩子做了不好的事,所以才得這樣補償」。陳茂祥笑說,大部份人都把公德看得太過沈重,小小一個淨山動作,被說得太權謀,聽多了就不會奇怪。
彎腰哲學的禪境
因為做得自在,陳茂祥還從淨山行為中獲得令人意外的收穫,「以前我是一個急性子的人,很多時候都太急躁,常會大小聲,現在真是改了很多,身邊的人都跟我說,你脾氣改得好多了」,柴山不止像位老友,還像一位得道禪師,領著陳茂祥頓悟許多人生哲學。
例如陳茂祥常向人家說的「彎腰哲學」,「有一回我看雜誌說,彎腰撿拾垃圾有助於健康,上山之后,唯有撿拾垃圾才彎腰,我就是這樣健身的,誰知道垃圾撿久了,體會出人不能自恃為萬物之靈而驕傲,而任意去踐踏另一個物種,彎腰也讓我更僅得虛懷若谷」,「彎腰哲學」真令人想起米勒畫作中的拾穗者那種彎腰勞動以及謙卑的身影。

老山友的良心建議
「登山必自卑,行遠必自邇」,不少柴山老山友從登山之中學到智慧,但是大部份的「柴山觀光客」仍是一付無拘無束的態度登山,因此老山友陳茂祥仍不免要呼籲大家,他說「依粗略估計一天廿四小時之中,柴山大約有6000人次上山,如果大家都能遵守登山的『基本規則』,柴山這座寶山就能長長久久。」
陳茂祥表示,首先當然就是隨手將垃圾帶下山,而好事常做一半的山友們,拜託不要再亂砍樹木,興建什麼休息站了,還有應注意的是風雨過後,不要再強行登上好漢坡,請改走木棧道以免坡度崩塌,影響波及旁邊樹木的生命,好心不要只做一半,也不要有怕人佔便宜的心態,好好愛這座山,讓柴山永遠成為高雄人的寶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