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發布日期:2002-04-01更新日期:2002-04-01

【自然柴山】

柴山飛羽演義

楔子

  『來過這裡的人,都覺得這片土地會呼吸』

  柴山其實就是壽山,在高雄殘存的自然環境中,柴山千餘公頃的綠地是高雄最大的都市之肺;因此,當務之急就是呼籲大家認識它、愛護它,不要讓過多的登山客干擾,另闢山徑切斷動植物生存環境,期待能讓大家因認識它的生態而去欣賞及研究它。

五色鳥(攝影/李文化)
五色鳥(攝影/李文化)

壽山的自然發現史

  依史料記載,1860年代,英國人斯文豪(Robert Swinhoe),捉了壽山的獼猴,送到英國,被定名為圓臉獼猴(Macaca cyclopis),從此也開啟了台灣的自然誌。此外斯文豪為台灣發現的226種鳥類中,有10種是在壽山首次被發現到的,包括:白肩鵰、白冠雞、反嘴?、彩鷸、蠣?、紅冠水雞、紅領瓣足鷸、小雨燕、黑枕藍鶲及灰背椋鳥。植物方面,長相特異的台灣特有種─密毛魔芋及台灣魔芋,則是英國人亨利氏(A. Henry),於1903年在壽山首次採集到的。另外,黑線小虌甲蝸牛(Taiwanosiphona spadix cincta),不但是台灣特有屬、特有種,目前還只曾在壽山地區發現過。這些珍貴的自然發現史,都足以證明,壽山在台灣的自然發現史上有著不可抹滅的重要地位。首先,我們就先來認識這片山林中的精靈—鳥類。

靜靜聆聽叢林鳥語,是最奢侈的城市享受。(攝影/謝明祚)
靜靜聆聽叢林鳥語,是最奢侈的城市享受。(攝影/謝明祚)

麻雀Passer montanus

  麻雀為普遍的留鳥,是都市裡最常見的鳥類,常成小群出現,從平地至中海拔山區都有可能發現牠,喜喧嘩不甚懼人,喜停棲於建築物頂端、電線或地面,有沙浴行為。

白頭翁 Pycnonotus sinensis

  普遍的留鳥,同屬都市三寶之一的鳥類,頭頂有塊大白斑是其特徵,同樣出現在平地至中海拔山區樹林,分佈局限於東北部宜蘭、北部、西部南至楓港附近;恆春半島及花東地區則另有同科的烏頭翁,叫聲嘹喨富變化,似「巧克力、巧克力」之叫聲。

麻雀(左:攝影/李文化)、白頭翁(右:攝影/李文化)
麻雀(左:攝影/李文化)、白頭翁(右:攝影/李文化)

綠繡眼 Zosterops japonica

  留鳥,眼周圍白色,是其特徵之一;背大致黃綠色,故有人稱牠「青笛」,常發出「啾啾」之聲,不停的穿梭枝葉間,有群棲性,出現平地至低海拔之樹林地帶,牠的另一絕活就是倒懸身軀啄食昆蟲或吸吮花蜜,與麻雀、白頭翁合稱「都市三寶」。

綠繡眼(左:攝影/章啟昭)、畫眉(右:攝影/章啟昭)
綠繡眼(左:攝影/章啟昭)、畫眉(右:攝影/章啟昭)

畫眉 Garrulax canorus

  不普遍的留鳥,屬於台灣特有亞種,故又稱為台灣畫眉,全身呈土黃色,羽色雖然不亮麗,但叫聲卻非常響亮悅耳,雄鳥鳴聲嘹亮、婉轉、富變化,且能持久鳴唱;雌鳥則單調且較低音,通常成對出現於低海拔之濃密灌木中底層跳躍滑動。

繡眼畫眉 Alcippe morrisonia

  普遍的留鳥,頭至後頸、臉部鼠灰色,眼周圍白色甚為醒目,也是牠明顯的特徵之一,身體其他部位呈灰褐色,腹部顏色較淡,身軀圓胖可愛,通常成群出現在低至高海拔之樹林中,活動範圍很廣,地上草叢至樹林頂層都有其蹤跡,常混入其它畫眉科鳥類群中活動。

繡眼畫眉(左:攝影/李文化)、黑枕藍鶲(右:攝影/李俊輝)
繡眼畫眉(左:攝影/李文化)、黑枕藍鶲(右:攝影/李俊輝)

黑枕藍鶲 Hypothymis azurea

  普遍的留鳥,雄鳥全身呈寶藍微帶紫色,頭部有一條明顯的黑色橫帶,頭後有一黑斑,故得名;雌鳥則沒有黑色橫帶及黑斑,常發出宏亮似「回、回、回」之連續哨音,常單獨或成對出現平地至低海拔之樹林地帶,性機警、好動,喜歡於濃密枝葉間活動,有定點捕食的行為。

山紅頭 Stachyris ruficeps

  普遍的留鳥,頭紅褐色,身體呈橄欖色,大都成群活動,其叫聲如吹哨「嘟...嘟…嘟」的聲音,有時亦會發出輕細又緊張的「救急...救急...」之聲,平地至中海拔山區樹林底層灌木叢中,性活潑好動,不停穿梭草叢枝枒間,有倒懸於細枝啄食的行為。

山紅頭(左:攝影/鄭信藏)、小彎嘴(右:攝影/李俊輝)
山紅頭(左:攝影/鄭信藏)、小彎嘴(右:攝影/李俊輝)

小彎嘴 Pomatorhinus ruficollis

  普遍的留鳥,全身大致為暗褐色,嘴細長而下彎,上嘴黑色,下嘴白色略帶黃,眉斑白色,過眼線黑色,喉部白色,腹部則黑白相間的縱斑,生性羞怯,不易見,常單獨或成小群出現中、低海拔之闊葉林或灌木叢中活動,繁殖期有領域行為。

五色鳥 Megalaima oorti

  普遍的留鳥,全身翠綠色相當艷麗,喉部有紅、黃、藍、黑等色彩,相當醒目,因而得名;常發出單調似「郭...郭...」的喉音,很像和尚敲木魚之音,故有花和尚之雅稱,出現於中、低海拔闊葉林或次生林之中、上層,不擅飛行,所以常做短暫笨拙的飛翔,但其保護色良好,故聞其音容易,但蹤跡難尋。

五色鳥(左:攝影/蘇貴福)、棕面鶯(右:攝影/李文化)
五色鳥(左:攝影/蘇貴福)、棕面鶯(右:攝影/李文化)

棕面鶯 Abroscopus albogularis

  普遍的留鳥,體型相當小,臉與頭部為紅棕色,相當醒目,性好動,幾乎整天都不停的跳動,動作輕巧,通常成小群出現中、低海拔之樹林,亦會混在山雀科或畫眉科鳥群中,枝葉間只有「鈴…鈴...」輕細叫聲傳出,偶而也會有「茲...茲...茲...」的聲音。

鳳頭蒼鷹 Accipiter trivirgatus

  台灣特有亞種,屬猛禽,目前數量已相當少,因後頭有冠羽而得名,常出現中低海拔山區闊葉林中,領域性相當強,偶而也會築巢於都市型公園內較高大的樹林上,覓食範圍相當廣大。

鳳頭蒼鷹(左:攝影/鄭信藏)、大冠鷲(右:攝影/蘇貴福)
鳳頭蒼鷹(左:攝影/鄭信藏)、大冠鷲(右:攝影/蘇貴福)

大冠鷲 Spilornis cheela

  從前是很普遍的留鳥,但近幾年數量明顯減少,但在野外還是最容易見到的猛禽,那悲淒的鳴叫聲是最容易分辨,只要氣壓夠,翱翔天際;飛行時翼下飛羽黑褐色,有明顯之白色橫帶,尾羽白色橫斑更是醒目。站立時,頭至後頸部有黑色相間的羽冠,而且相當大,故而得名。

不期而遇的悅耳音符

  其實,柴山還有很多很多的鳥類,諸如褐頭焦鶯、翠翼鳩、紅隼...等,只要你有心,那跳躍在你身旁的精靈;那吟唱在你耳際的音符,都會與你不期而遇。但另一種叫人心煩的鳥事,就是外來種鳥類現身柴山,對本土種有抵制作用,食物鏈的重疊,對整個柴山生態產生莫大的影響。

  早期的籠中逸鳥,接下來放生的菲律賓掠鳥;今日的白鸚鵡,不但啃食林木,更有煩人的噪音,在沒有天敵的環境中,如金字塔繁殖,以後真的不敢想像會變成如何。

柴山山友們藉由親近自然,觀察生態變遷。(照片提供/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柴山山友們藉由親近自然,觀察生態變遷。(照片提供/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