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3-04-01更新日期:2003-04-01
城市新學苑
愛美新生活 高雄啟動
文/葉娜慧
「城市空間美學」並不是在一個廣闊的地方擺上幾尊雕塑或是幾幅畫作,而是將美學的概念融入一般民眾的休閒活動或是生活空間中,讓民眾可以親近,隨時感受美麗生活的同時,學習置身其中的悸動,繼而深化生活品質,讓每一天都成為生命中最寶貴的珍藏...
高雄美麗新感動
若說在台灣將城市空間美學概念發揮到最極致的是高雄市,可一點也不為過,高雄市在謝長廷市長主政的近五年來,給人的感覺是變「美」了,從具有全國知名度的「城市光廊」、打破圍墻將原本高高在上的高雄市文化藝術殿堂中正文化中心變成是市民容易親近的「市民藝術大道」、到原本臭氣沖天,如今卻是可媲美法國塞納河的「文化愛河」等等,在在都讓原本屬於剛硬工業城市的高雄市,逐漸幻化成一座美不勝收的溫柔城市。許多人都感受到,在高雄,一場「愛美新生活運動」正在興起。

隨手可得的城市美感
高雄市的城市空間美學最成功之處,在於每一處經過設計師或藝術家巧手所塑造出來的城市景觀,不但近在高雄市民生活的週遭,更都成為民眾想要親近、喜愛親近的休閒地點,像是「城市光廊」,每天晚上總是吸引數百甚至上千位男女老少前往,他們可能是高雄市民,也可能是觀光客,但不論是從那裡來,他們都可以愜意的喝喝咖啡、聊聊天,或是隨意散步沈浸在週遭浪漫的氛圍中;經常還可以駐足欣賞藝術家即席的街頭藝術演出,充份展現出高雄市人文藝術氣息,也讓人文藝術成為民眾隨手可得的東西。
高雄市城市空間的轉變,不僅讓它成為其他各縣市首長取經的對象,更因此提供高雄市的學校教育多了一處體驗城市空間美學的場所。培養學生對美的鑑賞力、親近藝術的專才和興趣,這該是高雄市在塑造城市空間美學的另一個有利的收獲。
此外,這場城市空間美學風潮也席捲校園,許多學校將美學概念應用於校園空間的營造,著手打造充滿藝術美感的學習環境,如:企圖將「城市光廊」光影魅力延伸至校內的高雄女中及以「藝術美感」將校園點綴的繽紛亮麗、趣味盎然的民權國小,都是令人眼睛為之發光的典型代表。

城市光廊光影魅力再延續
毗臨「城市光廊」的高雄女中,是高雄市的明星高中,以往她給人的感覺是,學生很會唸書,由於「城市光廊」的興建,雄女的學風也因此改變。曾經,有四位雄女學生因為感動於她的美麗,將珍惜的心寫在傳單上,發給每一位經過「城市光廊」的行人,呼籲市民以行動來欣賞她、愛護她。雄女校長余碧芬則希望結合「城市光廊」,讓整個校園美化也全都以「光」為基礎,將「城市光廊」的光從愛河水岸一直延續到雄女的庭園。
余碧芬校長說,雄女是女校,每天總有三、四百位學生留在學校晚自修,但雄女以往只要到晚上都是陰暗一片,即使是「城市光廊」開始發光、愛河畔的燈光也逐漸明亮,雄女仍成為這兩處中間的一個陰暗的地方,似乎無法讓光連成一氣,所以,雄女希望成為「城市光廊」的一部份,未來能夠和文化中心的市民廣場一樣,打破圍牆,讓雄女四週也能夠閃閃發光。

斑城的光影驚艷
在高雄女中的校園裡,不僅充滿書香氣息,更滿佈團體互動學習,激盪出的創意傑作,令人驚艷。在迎接雄女閃閃發光的可預見未來,雄女早已在作準備,並從校園內開始,今年二年級美術課以「光之藝術」作為課程軸心,讓每位學生以光為中心創作,並在今年五、六月舉辦首次的「光之藝術展」,光的創作總共有五個主題,即「記憶之鄉」、「春來了」、「個性雄女女孩」、「LOVE(愛)」及「過年了」,學生從這五個主題去發揮創意,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讀書一級棒的雄女學生在藝術創作上也很好,不僅跳脫了一般高中生的「勞作」模式,在技術及創意上也都有超出高中生的作法,讓來訪的友校美術老師看到作品感動的熱淚盈眶。
除了學生美術課以光為創作軸心外,校園的美化更處處可見光影,像是圖書館外的公佈欄,就是以「城市光廊」為參考,以燈管作為公佈欄隔間,每天晚上學生在圖書館唸書休息時,走到圖書館外,面對發出柔和燈光的公佈欄,那種溫馨的感覺已成為雄女學生的最愛;廁所外的美化、校長室外的兩幅壓克力做成的「海洋首都」、「斑城綠蔭」更讓雄女的夜晚更,若不小心夜晚進到雄女,還以為「城市光廊」搬到了校園裡。

不可思議的美麗校園
不同於雄女因為就在「城市光廊」旁,所以校園美化也以光為基礎,高雄市民權國小則是從六年前開始建校時,就將學校定位為人文、藝術及生態的校園,得天獨厚的民權國小因為首開先例在校園地下室建設可供一般民眾使用的停車場,也因此擁有一千萬元的學校景觀回饋金,利用這一千萬元的回饋金,讓民權國小成為全市最漂亮的學校,更成為首間獲得高雄市建築園冶獎的學校。
走進民權國小彷彿進入了畫中,很難想像在市區的學校會有這么漂亮的景觀,進門處是生態區,右手邊是一座有著水生植物及魚、蛙類的「親水區」,左手邊則是藝術家黃清輝大型的熱帶魚雕塑的「悠遊區」,小朋友爭相指著水中生物,頻頻高喊那是蝌蚪、這是青蛙,彷彿在鄉間小溪般,而這裡也成為學生自然課生態觀察的最佳地方。

徜徉於藝術天地
過了中庭,映入眼廉的是民權國小最具有藝術氣息的「晴翠園」,黃清輝的「牧」就座落在其中,像極了小乳牛的背椅,成為學生們下課最愛逗留的地方,或躺著曬曬太陽、或三五好友坐在上面聊天,將藝術品就這麼坐、臥,躺著,大概只有民權國小的學生能擁有這獨特的幸福。
「晴翠園」更有民權國小最能激發學生創作的「思路」,思路上有著小朋友苦思所得的新詩、文學,週遭還有十二個八角台,每個八角台都是已畢業學生集體創作的作品,目前已有兩屆,未來還將會有十屆畢業生作品留在其中,象徵著一種世代的傳承。
後操場則是學生們的「遊園」,顧名思義也就是學生遊戲的地方,雖然只是遊戲的地方,卻仍處處可見藝術氣息融入其中,像是黃清輝用兩塊大石頭所做出來的一本書「飛頁」、像是把原本蜿蜒的地下停車場通座塑造成海洋世界,成為學生可溜滑梯、可盡情奔跑的場地,即使是遊戲,仍是沈浸在人文藝術中。

美麗孕育不一樣的學生
不論是課堂上的教學、下課後的休憩空間,人文藝術成為民權國小學生隨手可得的東西,校長林素研驚訝的發現,在美和優質環境中所培養出來的民權小孩,比起一般小孩來得會思考、會鑑賞美的物品、情緒穩定,更能自在的接觸所有的藝術,而所展現出來的才華往往讓老師們驚喜,因為他們都是舒服的被對待,更是優質的被帶起來,所以民權的小孩很不一樣!

全新的生活美感經驗
從城市光廊創意而起的高雄城市美學,所引起的城市空間改造的熱潮效應,正不斷擴大中,影響力一路延伸到校園空間裡,為校園學習空間營造激盪出更多的創意想法,也為所有生活於此的市民、學子帶來全新的生活體驗與美學視野。
走進城市大學園 閱讀世界風華
文/李宜玲
越過學校圍牆藩籬,你看見了什麼?是汲汲於名利營生的世界,還是更寬廣遼闊、等待你去探領的未知國度?歡迎來到高雄大學園,讓學習,帶你跨越界限,一探美好的世界…。
高雄學習潮 全面啟動
踏入社會,人生的課題考驗才真正開始,許多人是在離開了學校,才發現自己的不足,發自內心的學習慾望,驅動著他們開始另一段熱烈求知的旅程,「終身學習」不再是一種流行的口號,而是落實於生命實踐中,心中堅定不移的信仰。
學習的好處訴說不盡,就像是生命的營養補充劑,重新點燃我們的心中活力。
基於這股越來越蓬勃的高雄市民終身學習熱潮,高雄市政府於民國八十年起,也開辦了市民學苑,選定高雄市各行政區內的學校,根據一般市民需求開設課程,主要以電腦、語文、生活應用、藝文休閒等四類為主,並給予經費補助,讓各學校引領社區民眾不斷學習成長,成為社區心靈成長的補給站。
三信家商進修學校訓育組組長黃美群表示,市民學苑與社區學習力量的互動需要長時間累積,只要課程符合社區市民的需求,教學內容生動豐富,學員便成了最好的活廣告,帶著親朋好友一起來上課,還會一期接著一期上,因此,三信家商市民學苑的課程也從去年度的十七班增加至今年度的二十六班。其中又以第二專長的課程,如:語言、電腦、烹飪餐飲最受歡迎,報名人數班班爆滿,從中能明顯感受到市民想要不斷學習成長的內心渴望。

一起學習 喚起社區意識
在市民學苑裡,不乏熟悉的面孔,和學校老師、學員們成為好朋友,對於市民學苑有著死忠的情感與認同,書法班學員製作書法書籤贈送給社區的民眾,插花班學員課後一起協助老師的插花表演,還主動給予老師課程規劃的意見,市民學苑對於社區居民來說,有如永遠敞開大門的良師益友,在人生學習路上相伴成長,同時無形中也激發了居民的社區意識,願意關懷社區,讓社區裡上演著一齣齣動人的互助故事,凝結對於社區不可動搖的情感。
就像社區裡另外一股成長力量一樣--一群婆婆媽媽們,憑著一股「不安於室」、「躍躍欲動」的活力,在社區裡自發性的開設媽媽教室,她們在上課以外,也主動參與社區事務,而這份關懷懷家園的心,正累積成改造整個城市、甚至是整個國家的力量,啟動居民對台灣命運共同體的認同與責任感。

社區媽媽力量
目前全高雄市的社區媽媽教室共有95班,大部分都是學習與社交聯誼功能兼具,同樣的,媽媽教室早期也以烹飪、插花等課程為主,現在逐漸以自我成長、親子溝通為課程重心。
因為經營相當成功,今年決定突破創新,成立美食館的清豐社區媽媽教室,在成立之初,清豐里還是個人口稀少,一眼望去皆是甘蔗田的地方,現任清豐里里長張麗蕙回憶道,那時,清豐是個標準以務農家庭為主的社區,「以前,農家婦女一收工,就是待在家裡忙碌家務,從來沒想過還能上課學習,因此,我和陳準、呂春美兩位好姊妹為了籌辦課程,還挨家挨戶地和她們及她們的丈夫溝通,因為有了丈夫的支持,這些農家婦女才能安心的去上課」。
在她們熱心堅持推動下,社區裡走出家庭、加入學習行列的婦女越來越多,各式烹飪美食獎也就這麼逐漸累積起來,還開辦多次烹飪美食展,讓人領略到清豐社區媽的精湛手藝。就如同母親總是細心照拂小孩,這些媽媽也進一步將愛心散播到整個社區,主動協助社區資源回收、登革熱宣導、獨居老人的照料,讓清豐社區每個居民都能感受到身為這大家庭成員的溫暖。

自我成長與無私奉獻的喜悅
如今,一片片的甘蔗田已消失,台糖公司也在這裡有了新的經營─開設量飯店,今年五月剛成立的清豐美食館就座落在旁,除了販賣便當、點心,還代辦茶會,未來還規劃將營收回饋給社區,店裡紅色的溫暖色調,就像是清豐社區媽媽媽們對於社區永不熄的愛,給予這裡的居民無限的溫暖。
目前清豐美食館除了九位正式員工,還擁有龐大的志工陣容,多達五、六十人,這樣令人驚訝的團結力量,是初始推動清豐社區媽媽教室的張里長沒有想到的。
就如同志工王寶珠說的,參加媽媽教室讓她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大家一起學習成長,為自己的家鄉付出,「讓我每天心中都充滿了喜悅!」清豐里的媽媽們因為學習,對於自我角色的認定有了全新的體認,走出家庭,找到了另一個發揮所長、貢獻服務的空間。二十多年清豐社區媽媽教室的點滴經營,已在清豐里居民心中開出一片繁盛美麗的花田,也使得清豐社區注入了源源不絕的在地成長活力。

閱讀 打開通往世界的窗
而藉由讀書交流分享、一起成長的民間自發性讀書會,也是目前高雄市市民盛行的學習型態。
根據統計,目前高雄市讀書會共有100多個,在全台各縣市的讀書會數量中名列前茅,這些或大或小、成員不一、經營形式多樣、教材多元化的讀書會,大都是在許多愛書人、或者渴望自我成長、學習求知的人自動自發組織成的。這些讀書會的成員以家庭主婦最多,如自78年成立的揚帆主婦社,長期以來便吸引了高雄市相當多的家庭主婦加入,她們都是希望能暫從規律乏味的瑣碎家務中逃離,尋求心靈生活滋餐的靈魂,也希望藉由各式生活應用、自我成長書籍閱讀,揚帆啟程邁向新天地。
自在學習不強求
世界有多大,在於你的心有多寬。現在這些讀書會研讀的課程早已從早期的烹飪、美容生活技能研習,擴展至社會關懷、藝術人文的領域,對於知識領域的研習毫不設限。取自佛教「大藏經」中「無願解脫門」的無願讀書會,便強調以自在不強求的心態求知,只為獲得深入的心靈啟發的學習態度,聚集了喜愛藝術人文的家庭主婦,邀請專家學者前來授課,還舉辦戶外教學、親子文史之旅,希望透過多元生動的體驗,帶領無願讀書會成員從求知中,獲得滿足和喜悅。

閱讀以外的情感收穫
在這股推廣港都讀書風氣中,高雄市立圖書館可說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不但從民國76年便成立知性書香會,鼓勵市民藉由書籍自讀、共讀,交流分享,至今,已卓然有成,除了本身共有十一組讀書會,以銀髮族、上班族、家庭主婦為三大類別主題,也積極輔導社區成立讀書會,提供讀書會經營、運作的指導。
高雄市立圖書館推廣組組長黃錦綿說,「其實讀書會的最大收穫不只是閱讀,更多的還來自於情感的交流」,求知外還能交朋友,進一步擴展生活領域,現在更有讀書會利用無遠弗屆的網路科技,隨時隨地共享閱讀的喜悅,相信是讀書會越來越普遍、盛行的原因。
努力認識台灣文化
在高雄,還有另外一群女性正在努力的學習求知,她們是遠渡重洋來到台灣的外籍配偶,語言不通讓她們來到這個新故鄉初時,備感辛苦與孤單。為了協助她們盡快融入台灣生活,高雄市政府在國小開設了外籍新娘生活適應輔導班、成人識字教育班。
擁有400位外籍配偶的旗津,是高雄市裡外籍配偶比例相當高的一區,旗津國小輔導處主任顏淑婷便表示,「外籍配偶適應不良所造成的小孩社會適應與身心發展問題,已成為學校老師特別注意的現象」,「因此,我們在報名時,都會針對外籍配偶進行學習需求調查,了解她們目前在生活上最迫切需要的課程是什麼。一般而言,學會溝通的語言對她們的幫助最大,有了語言,她們就可以和人溝通,從生活各層面去了解適應台灣這個新環境,而且母親常肩負小孩子的教養問題,若母親的社會語言能力好,小孩的學習能力與適應能力也明顯比較好,許多外籍配偶在小孩開始學說話時,對於學習語言的需求都特別深」。「此外,我們還針對她們面臨的生活問題設計課程,如:法律、優生保健、台灣的風俗民情等,積極協助她們融入台灣文化,適應新的家庭生活」。

學習 搭起溝通的橋樑
本身為印尼華僑的楊娜娜,曾經在印尼讀過一年大學,好學的她除了在銀行當過會計、還曾是補習班的老師,會說印尼語、英語、客家語三種語言,來高雄已經三年,一年前知道這項課程,便趕緊報名上課,如今,閩南語、國語都說的非常流利。隨時拿著書閱讀,認真認字學習的娜娜說,「剛來時,語言不通真的很辛苦,看電視劇就像是在看默劇一般,現在我已經能夠看懂、聽懂電視新聞,會寫自己的名字,可以上銀行辦事,小孩子長大了,也能一起讀書,真的很感謝政府開設這樣的課程,讓我們有這個機會可以學習,這裡的老師也很用心、對我們付出很多的關懷」。

珍惜每一個學習機會
對於這些外籍配偶來說,能夠學習是件珍貴的事,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為要生育、照顧小孩,如果丈夫或公婆、家庭支持度不高,都可能使她們中斷學業。也因此,她們都特別珍惜這個提供她們認識新家鄉的學習機會,晚上上課時,你總能看到她們為了兼顧家庭與學習,帶著小孩來上課。對於她們來說,上課學習溝通的語言、認識台灣的文化,正為她們敲開融入台灣生活的大門。而且來到這裡,還能夠讓她們見同鄉朋友,雖然彼此以往不認識,倒也為她們排遣了不少思鄉的情愁。
「我希望能夠一直有機會學習,除了能陪伴小孩一起唸書成長,以後也能發揮專長工作,為家裡經濟分憂」,來到台灣三年半的越南女孩阮玉講,擁有兩位小孩,就像所有外籍配偶一樣,離鄉背井定居台灣,雖然也會想念家鄉,但是隨著家庭的建立,早已將台灣當作另一個家,「有時候回越南,還會特別想念台灣」,看著身旁調皮活潑的小孩,阮玉講笑著說。
在她們的心中,家庭與小孩是她們最深的牽掛,如何堅守、經營這個台灣的家,是目前最重要的課題,而透過高雄市政府開設的輔導和教育班提供的學習機會,正帶領她們走上通往希望未來的大道!
實現美麗城市夢想
多元學習在高雄這座美麗多情的城市蔚為風潮,外籍配偶已成為城市中的新移民,在謝長廷市長提倡社區主義及台灣命運共同體施政理念下,這些外籍媽媽們相信會很快融入高雄在地的生活。
閃耀的銀髮智慧
文/李宜玲.攝影/謝明祚
經過多年的生活奮鬥,從職務崗位上退休下來,對於高雄許多銀髮族來說,不過是生命旅程中短暫的休息,開創生命第二春前的稍歇。退休,是另一番人生天地的開始,年齡,是智慧成熟的象徵。他們經過生活歷練而來的智慧寶藏與風範,正等待我們一一去探究、去學習。
高雄銀髮族的「年輕」活力
「銀髮族」在你心中的印象是什麼?是白髮蒼蒼、鎮日無事打發過日的一群人嗎?其實,只要注意觀察,你會發現在這個逐漸高齡化的社會中,有越來越多充滿活力、樂觀好學的銀髮族,他們退而不休,繼續學習,為的不再是工作上的升遷,而是想要看看看更不同的世界風景,求的不是可以換得薪資的知識技能,而是沉澱的人生哲學,他們或許不像年輕時能衝勁十足地締造一波波的經濟奇蹟,但是他們用過往生命經驗累積下來的智慧,以更大的愛心與寬容來回饋、服務社會,他們展現出來的生命活力,能讓你領略「年輕」一詞的真諦。
從事志工服務、再進修研讀學習是許多高雄市銀髮族共同的選擇,在高雄市歷史博物館、電影圖書館、醫院、社教單位等,你常可以看到他們充滿愉悅誠摯地工作著,或者在長青學苑裡看到他們努力學習的身影,在他們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對於生命的認真及感恩,不但貫徹「活到老學到老」的終身學習精神,還會主動關懷比他們更需要幫助的人,如:獨居老人等。而這些長者身上更蘊藏著人生踏旅得來的經驗結晶,是社會代代傳承的文化寶藏,值得我們去珍惜。

社會裡的智慧寶藏
高雄市長青綜合服務中心便基於此,建立了人力資源中心,蒐集有意願教授自己所長的長者資料,安排其開設課程,最近更籌設「長青古早風味舖」,希望召募擁有傳統絕活專長的銀髮族在此一展長才,除了展示販售精巧的手工藝品,還現場教授技藝專長,讓這些文化智慧與精神傳承,未來還規劃將部分收入所得捐助於中心供老人福利服務相關經費之用,讓銀髮族能更進一步地回饋於社會。
新的人生起點
「相對於抽煙、打麻將的退休生活,我更喜歡跟人親近」,今年66歲,剛以別具特色的環保童玩、風車作品,被「長青古早風味舖」徵選為傳承大使的謝全七,除了研究以廢棄物作為材料製作各式小玩物,玩出心得之餘還開班授課,此外,他也是「長春老人關懷服務協會」的監事,每遇慈善義賣,便慷慨捐出自己的作品。「我很早就開始規劃退休後的生活,希望可以找到自己的興趣、自由發展」對於從小在家裡被管得嚴的謝全七來說,退休後的生活意味著新的開始,各種用彩色打包帶編織成的魚、蟋蟀等童玩,都是謝全七退休後才學會的。

不斷學習 發現生命樂趣
秉持著「我的頭腦也不比人差」的信念,謝全七到處觀摩人家的作品,買回家研究其中訣竅,甚至還加以改良,利用各式廢棄物製成的環保風車就是根據一般以竹片、中國結製成的傳統裝飾品改良而成的。更令人驚訝的是風車的零件,都來自於生活中被丟棄的廢物,如:出版社的打包帶、街頭廢棄的木頭家具、原子筆空殼。「你一定無法想像這些廢物也能成為這樣精巧的玩具,為我們帶來這麼多歡樂!」謝全七滿足地笑著。
在謝全七身上,我們看到了老人家愛物惜物的美德,而他不斷在生活中挖掘樂趣、學習奉獻的生命態度,也正是目前缺乏勇氣與熱誠的現代人值得學習之處。
活出不凡的人生
高雄銀髮族們憑著不斷學習、熱愛生命的積極態度,不但活出不平凡的人生,也為高雄整個城市注入新活力。
自我健康管理 市民學習新任務
文/吳峙嵩
去年,SARS疫情橫掃全台時,高雄市因為及早推動「十天自我健康管理運動」,讓SARS疫情未在社區擴大,成功防疫。今年,登革熱防治成績亦斐然出色,至今仍維持零本上病例,為全面阻絕登革熱蔓延,高雄市政府進一步推動「健康自我管理運動」、「環境自我管理運動」,邀集市民共同創造一個健康優質的生活環境。

漂亮的防疫成績單
由於去年登革熱疫情曾重創高雄市,使得市府對於防治登革熱特別加強防範,經過鍥而不舍的努力,終於在今年顯現成果。至八月底登革熱本土病例,仍維持零病例佳績,雖然今年累積感染個案已有二十九例,其中屬本土型病例亦有二十六人,但都是元月二十八日之前發病,推算都為去年病毒的跨年發病,在二十八日之後,均未再有新增的確定罹病個案。
身兼高雄市政府登革熱防治小組召集人的副市長林永堅表示,今年零本土病例的成果得來不易,因為去年此時,登革熱疫情已很慘烈,相較東南亞國家今年的登革熱疫情也很嚴重,包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馬來西亞、柬埔寨及越南等地,登革熱通報病例都很多,國人前往這些地區旅遊、經商,更要特別小心,避免感染。

防疫新觀念 從自身做起
因此,即使至目前為止,登革熱防疫已取得初步的成功,高雄市政府仍不敢掉以輕心,大力宣導「健康自我管理」、「環境自我管理」防疫新觀念。「健康自我管理」新防疫觀念是自SARS防疫時期由高市首先提倡,主要是因應世界的脈動與時代的進步,期望能改變市民固有被動、輕忽的防疫觀念,學習新的防疫觀念─加強自我管理健康,隨時了解自己的健康狀況,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習慣,讓每一個人自身都成為防疫的尖兵,避免可能疫情的擴大。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呼籲自東南亞等登革熱疫情流行區入境之民眾,應實施「自我健康管理」一週,每天測量體溫至少兩次,衛生局並持續對回國民眾電訪量體溫情形,期望藉此監測途徑,儘早發現可能案例,以防登革熱等疫情境外移入,引爆國內疫情。同時,宣導每一位市民都能具體落實「自我管理」的良好生活習慣,每天按照「環境自我管理─一巡、二倒、三清」三步驟,利用五分鐘的時間,勤於到處走動,檢查居家內外有無積水容器及容易積水處,一旦發現積水就要立即清除,以徹底消滅登革熱病媒蚊孳生源,從源頭阻斷登革熱蔓延。
高雄市政府衛生局疾病管制處也於每週五,動員各區衛生所、區公所、里幹事、里長、清潔隊、志工及公服人員等人力,全力推動「環境自我管理,家戶清除孳生源」活動,發現陽性積水容器或孑孑立即清除,並開立輔導單。而今年二月更首度於高雄市社區置放誘卵器,加入亞培松藥品,截至目前為止,共置放了一萬六千兩百四十二個誘卵器,誘捕撲滅了六十七萬多個蟲卵,有效降低病媒蚊密度。
打造「健康城市」
當民眾對於自我健康、環境清潔都能多一份責任心,「健康自我管理」、「環境自我管理」成為高雄市民的文化與生活習慣,我們也將擁有更健康的身心與好的生活品質,讓我們一起推動「環境自我管理」運動,為打造高雄成為「健康城市」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