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3-06-01更新日期:2003-06-01
【冬季印象】
新未來希望養成版 環保科技城 城市潛力整裝待發
城市飛行器 交流互動零距離
文字/王妃靚
港都高雄是南台灣交通運輸的重要樞紐,包含三鐵共構、海空雙港計畫等交通運輸建設,都是交通部重點支援的建設之一,快捷的交通將改變都市的發展及市民生活。另外高雄港是東亞海運交通的要衝,是台灣產業的重鎮,未來高雄更將結合海運、空運、倉儲及保險等行業成為一個全球運籌中心,發展物流產業。

全面延伸城市流行路線
高雄港是東亞海運交通的要衝,是台灣產業的重要出入口,現代化的運輸網路對整體都市發展和世界接軌是相當關鍵的一環,捷運建設更是不可或缺的大眾運輸工具,捷運的快速便利會改變都市的發展及市民的生活、促進商業活動,附屬開發效益更無可限量,因此,都會區域性的運輸和接駁,捷運系統是最佳的選擇,屏東縣長、高雄縣長和各地的民代都熱烈反應,希望高雄捷運網路也能延伸到屏東及路竹,行政院願意請交通部積極規劃推動這項計畫相關事宜。
日前市府已極力向中央爭取讓高鐵延伸高雄車站方案,並將三鐵共構實施期程從十三年縮短為六年,未來快捷的交通將會改變都市的發展及市民生活。這是都會繁忙腳步所跟不上的流行,捷運、台鐵、高鐵、輕軌,即將全面登陸延伸你對城市思考的方向,省下了移動的時間,就能盡情尋找新的生活路線。

陸地飛行,迅速抵達幸福
規劃十幾年,直到謝市長上任才如願動工的高雄捷運,不僅順利引進民間資金參與興建、營運,替政府節省約四四0億元的預算,成為最佳的典範和經驗,高雄市目前卅五個捷運車站已全面開挖,地下的捷運車站亦已開工,整體工程進度已超前百分之零點九,預計今年底,隧道由R3車站貫通到南機廠,並在兩年後,即九十四年底,捷運就可局部通車;九十五年七月,R3至R8段通車營運;九十五年捷運能貫通到R16,即三鐵共構,高鐵會到達的地方。
除此之外,為了讓大家更加了解輕軌捷運,12月25日首輛輕軌車箱將引進高雄市,進駐中央公園,從言論廣場到城市光廊的軌道長四五0公尺,將免費讓民眾試乘三個月,讓市民親自體驗感受輕軌的便利,這對高雄市民及整體大眾運輸而言,將是一項突破性的政策。
新諾亞方舟打造全球運籌
除了全面發展路上交通運輸完善網絡,目前正在規劃幾項交通建設計畫,期待能結合高雄港海運與小港機場空運優勢,提昇高雄的國際競爭力及生活品質。政府並已納入目前正在推動中的「新十大建設計畫」,即一般所稱的「五年五千億元計畫」。

在海運方面,四0年代的高雄港是台灣「唯一產業」,也是農產品的輸出窗口,其中以香蕉為最大宗;到了五0年代,高雄轉而發展輕工業與加工出口區,造就台灣經濟發展;再到了六0年代,台灣重工業奠定發展基礎,中油、中船、中船、中鋼等國營事業均設廠於高雄,高雄成為台灣首要的重工業城市,為台灣累積雄厚的外匯存底。高雄港的地位非常重要,過去是世界第三大貨櫃港,因為兩岸未能三通,近年已降至第五大貨櫃港,但高雄港仍是亞太地區非常重要的貨櫃港。另外,高雄的遠洋漁業發展,在鮪魚及魷魚的捕獲量及捕獲的價值都是世界第一。
因此在市府團隊的規劃中,高雄港的未來發展,朝向貨港營運及觀光休憩的碼頭分開進行,第一港口附近的西子灣、旗津、鼓山的近水區,規畫成為觀光及居民休憩的風景勝地,高雄港第二港口則持續開發成為台灣貨物進出及亞洲貨運轉口的重要港口。並基於高雄港是東亞海運交通的要衝,是台灣產業的重鎮,未來高雄更將結合海運、空運、倉儲及保險等行業成為一個全球運籌中心,發展物流產業。
高雄雙港計畫 啟動南方新世紀
因應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強烈競爭,經建會八十九年核定「全球運籌發展計畫」,規劃將台灣成為具產業研發、製造、行銷與管理的營運總部,以物流、商流、資訊流及資金流的整合,塑造全球運籌的環境;行政院近來推動的「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則期使台灣未來整體發展達成「深耕台灣、全球佈局」的願景。
具有深水港、國際機場、製造業基礎等優勢的高雄地區,具有代表台灣全球運籌中心的潛力,未來配合高雄地區雙港計畫及中央推動自由貿易港區的設置,可促使台灣成為全球運籌中心之一,並吸引國際企業設置營運總部。

「高雄雙港計畫」是六年國發計畫中的重要計畫,希望未來加強高雄港與高雄機場的整合介面,因應高雄港貨櫃碼頭不足之需求壓力及貨櫃船舶大型化發展趨勢,並開發高雄港外海貨櫃中心,興建小港機場倉儲轉運專區等,將有效提升高雄海空港聯運效率,改善市港間陸運交通負荷,同時增加貨運貨機載量整體效益,至少帶動民間投資一百六十五億元,創造六千八百個就業機會,年產值四千四百四十億元。
結合了陸、海、空三大運輸優勢,高雄勢必升起夢想的風帆,讓新世紀的南方提早通往全新的世界,航向無邊界的未來。
海洋新絲路 串連世界完美動線
文字/李宜玲
身為國內第一大港、國際前六大港口的高雄港,一直扮演著向內啟動高雄經濟、向外接軌世界的重要角色,面對全球經濟分工更精細的新紀元,世界經濟版圖瞬息萬變的新時代,高雄港正在進行一項自我改造,重新自我定位,企圖在世界經濟鏈中尋找最有利的發展契機,帶領高雄航向世界的軌道,為海洋首都-高雄,開啟更廣闊的全球視野。

希望理想新航道
中國市場對於全球所散發出來的強大吸引力,讓這股全球經濟的中國熱潮持續發燒,面對這項挑戰,台灣唯有跳脫舊有邏輯框架,以更新、更遠大的全球視野眺望,才能尋求最佳的發展方向。因此謝市長提出「海洋新絲路」概念,將台灣定位為「外商進入中國的運籌轉運中樞站」,希望台灣能以和中國文化相近、但是市場較透明開放、科技人員素質高等優勢,成為外商進入中國市場的前哨站,在台灣設立研發中心、營運中心,減少貿然進入中國大陸,在法制不健全、市場不透明的情況下所面臨的投資風險。
在這場世界經濟版圖重整的競爭中,擁有空港與海港的高雄市在台灣所有城市中,無疑最具有競爭力,不但扮演著帶動台灣南方經濟發展核心,更牽動著台灣整體的經濟走向。
幸福轉運出口區
今年七月中,謝市長不遺餘力推動的「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獲得通過,未來高雄市核准設立為自由貿易港區都將享有貨物、資金、技術、人才自由流通,政府的管制將降到最低,各國資金、人員、技術、製造將匯集在碼頭邊,來自全球各地的原料經過深層加工,轉變為成品,之間的倉儲、組裝、重整、包裝一次解決,貨品可立即輸送到世界各地,省去海關檢驗、課徵關稅的作業,廠家成本、時間下降,競爭力相對提高,也讓高雄港從既往轉運的功能加值提升,以加工生產提高產值與功能效益,大大提昇競爭力。

出發,和全世界交手
這種以更開放自由的精神,加速資訊流、資金流、物流整合的流通概念精神,將是未來主導高雄市經濟發展與產業轉型的重要原則,從台灣首座國際物流園區「台糖高雄物流中心」、「陽明海運高雄國際物流中心」陸續設立,到「自由貿易港區設置管理條例」的通過,高雄市作為全球運籌中心的目標正逐步實現。憑藉著全球航線平均航程最短的條件及加工製造能力、高雄港的全球地位等優勢,加上政策的全力開放支持,高雄市正開啟進入國際物流領域的新頁,未來在亞太地區與全球經貿體系的連結上必將扮演更關鍵的橋樑角色,成為世界經濟體系中舉足輕重的閃亮之星,也將為高雄市帶來豐榮繁盛的城市前景。

環保科技城 城市潛力整裝待發
文字/李宜玲
當高雄市亟思朝向國際級大城目標邁進,如何將城市產業扣連世界經濟脈動的主要趨勢,並以產業帶動整體高雄城市的發展與蛻變,讓高雄市的生活品質能有更長足的進步,將是高雄市能否成功蛻變為現代化國際都市的重要關鍵。
南部科技走廊
以往以重工業為主要經濟重心的高雄市,隨著全球經濟環境的改變,產業的轉型,在市府的規劃推動下,整合南部的「科技走廊」正逐漸成型,形成長期擁有較多科技發展資源的北台灣外的一股新勢力。從高雄縣南科路竹基地、新市台南科學園區、台南科技工業區,到高雄規劃設立的軟體科技園區,儼然串連成一道「南部科技走廊」,結合週遭科技資源豐富的大學城區、研究中心、科技業者,為南台灣從傳統農業、重工業轉型為高科技產業重地,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也為台灣南北經濟扮演平衡的重要作用。

全新轉型的e化高雄
看準新世代軟體產業的發展潛力,挾著本身海、空聯運的優越條件,高雄市正以不斷電配置、共同設施系統、稅金優待等整體環境配置,吸引廠商進駐,打造成更具競爭力的軟體科技大城。配合高雄市自由貿易園區、物流園區的規劃設立,加上高雄「軟體科技園區」與多功能經貿園區核心專用的各行業企業總部、金融機構與世貿中心相連結的條件,未來經貿商機無可限量,也促進高雄原有的研發資源與生產力的有機結合,加速南台灣製造業成為全球高科技零組件供應中心。
隨著高雄科技城的成形,以往高科技人才流失嚴重的情形將可望改善,帶動的繁榮經濟與高科技發展,讓培育的高科技人才,願意選擇高雄或南台灣發展,讓高雄知名的軟體廠商,如智冠、普揚、網虎,有更充沛的產業資源得以結合運用,而不斷厚植積累高雄城市的科技實力。

和世界脈動連線
藉由轉型高科技產業,高雄人也不再需要如以往因為追求經濟發展,須犧牲生活環境品質,而能真正自在舒適的享受經濟發展後得來的甜美果實-城市優質生活,同時我們發現,原來「經濟」與「環保」可以並存不悖且互相帶動,而且在「經濟」之外,更能藉由新科技的產業發展,為我們帶來最先進的世界科技新知,為我們補充最新穎的知識能量,和世界脈動連上線。
因此,現在請你趕快準備好,備齊你的膽識與能力,和高雄一起迎接令人期待的科技環保城市的來臨吧!

2004幸福新宣言
在柔軟的笑顏裡,
讓陽光曬出夢想的溫暖。
只有愛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而我知道我們將永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