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發布日期:2003-06-01更新日期:2003-06-01

【夏日風潮】

新獨立創意加強 綠野仙蹤 柔軟生活,自然延伸

空間新革命 高雄創意新載體

文/王妃靚

  過去,市府在公共空間建設付出許多心力,高雄市民也能明顯地感受到市容景觀的改變,去年高雄市建築經營協會也對高雄的公共建設環境做了首度的評選,並且給予實質的讚賞與肯定,然而不論是一個獎項、一篇報導或是市民的反應,能否從再生的都市空間中,突破視野觸及國際化的議題才是市政建設更長遠的目標。

空間始於人性

  高雄市明確地以海洋首都作為城市的定位,並積極地把高雄經驗變成台灣的希望,甚至是一種價值,「海洋首都」代表著南方希望的誕生,市政團隊更希望這個高雄價值,能為高雄市民帶來驕傲感。基礎建設的完成、進行城市改造運動,讓高雄化身成為美麗、親和的城市,使得高雄具備了成為國際都市的條件。謝長廷市長曾經提出市政建設的三大原則,那就是「重大建設現代化、景觀建設海洋化、軟體建設本土化」,而串聯起這三個重點的依循路線,就是「人性關懷哲學觀」,因為居住在這個城市裡的是市民,也因此在空間改造的路上,唯有結合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格特色及生態考量,才能創造出所謂的價值。

從都會地標到景觀改造,高雄的公共空間建設充滿了想像與驚奇,圖為由第二港口信號台閒置空間改造後的高字塔。(攝影/鮑忠暉)
從都會地標到景觀改造,高雄的公共空間建設充滿了想像與驚奇,圖為由第二港口信號台閒置空間改造後的高字塔。(攝影/鮑忠暉)

不只是走過一個地方

  城市空間的更生或活化使用是最近一年來的熱門話題,不僅在歷史建築的保存、公有閒置空間的處置以及解決文化、藝術空間不足的問題點上提供了較多元的解決方案,同時也在保存空間記憶與追求文化藝術的創造上找到了「連結點」,未來可預見,新生的空間將如雨後春筍般廣見於各地。

  高雄空間開拓所帶來的城市活動蓬勃,是空間使用的創意革命,大至如愛河、碼頭的重新發現,小至一個城市光廊對面相呼應的時尚咖啡館,從一座連接兩地的橋、到一間可以窺見高雄港風貌的最高書店,這些創意空間或建築點,為高雄市新型態藝術展演空間、優質的休閒文化,以及藝術觀光的發展,立下了標竿性的社會意義。

空間新革命 高雄創意新載體

城市全面造景計畫

  從令人全面感受高雄夜間魅力的照明建設,結合藝術創意建立的高字塔、光之塔、新光輪渡站等都會地標,將藝術與休閒空間巧妙運用的城市光廊、市民藝術大道,到完整呈現高雄水岸魅力的河岸與海洋景觀改造,高雄的公共空間建設充滿了想像與驚奇。

  迎向新的一年,相關的創意仍然如火如荼地高雄陸續發生,十一月底繼五福國中人行道景觀改善後,市府正在四維路、五福路進行打通到港邊的「臨港造景」計畫,甫完工令市民驚豔的民權路「城市風鈴步道」,即是五福路造景工作的延伸,整條五福路規劃做至七賢路,沿途將有包括文化中心藝術大道、自來水公園、風鈴步道、通學步道、城市光廊、新堀江、玉竹街、玫瑰堂、長老教會,以及雄女到愛河等各具特色的街景呈現給市民,未來還將接上中山路寬廣的「美麗島大道」。至於通學步道打通後,希望能讓社區的學童都能步行安全上下學,四維國小的部分預計半年內將可完成,可謂市區中心點道路的五福路造景則屬於長期工程。

在空間改造的路上,唯有結合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格特色及生態考量,才能創造出所謂的價值。圖為市民藝術大道。(攝影/蔡宗昇)
在空間改造的路上,唯有結合一個城市的歷史文化、風格特色及生態考量,才能創造出所謂的價值。圖為市民藝術大道。(攝影/蔡宗昇)

Free-Walker我的路

  另一項同樣必須排除萬難徹底執行的空間建設,更與市民優質生活有著密切關係,那就是「暢通騎樓、一區一條」專案。

  對市區街道隨處可見的騎樓阻塞、人行道不通等違法、違規行為,破壞市容景觀、影響學童和婦女行走安全,謝市長要求工務局、警察局、環保局,配合各行政區公所,選擇主要道路,以「一區一條」專案方式,澈底打通騎樓和人行道,以維護行人通行安全、美化都市景觀及創造商機,未來將再視執行成果逐步推行到其他道路。明年起更將著重人行道路面修補,和加強社區通學道等計畫,以期達到「系統造街」的最終目標。

  還給民眾「行」的權利,是障礙重重的空間革命,然而在執法拆除、清除障礙物及廢棄物過程中所需承受的罵名之外,市府團隊更期待的是,市民在享受到暢通行路空間的好處後,能夠養成共同維護的良好習慣,讓執行成效得以保存。

  除此之外,「周轉型商務停車位」自今年六月份於市府民權路試辦後,也於十一月起在前金、新興、苓雅及三民區等十三個黃金路段、五百個劃記淺黃線的車位,正式全面啟動限停一小時的停車措施,以有效提昇市區停車空間及使用效益。

空間新革命 高雄創意新載體

建立城市人的空間感

  居住在繁忙都會中的人們,常常忽略的空間品質與內涵的重要性,高雄的空間革命運動,為高雄人建立了新的空間感,有了新的公共空間、新的休閒空間、新的街道空間,甚至是新的交通空間,民眾將能以更開放的視野與態度,與城市進行親密接觸。

愛河景觀改造後,水岸咖啡飄香,成為民眾休閒的好去處。(攝影/鮑忠暉)
愛河景觀改造後,水岸咖啡飄香,成為民眾休閒的好去處。(攝影/鮑忠暉)

綠野仙蹤 柔軟生活,自然延伸

文字/王妃靚

  不管是綠色街道、社區公園、或是安全島上的花圃,將自然引進城市硬體,結合生態與現代化環境,是高雄市提昇國際競爭力的另一重要建設精神。從現在起,我們用自然保養新城市生活。 

童話般的幸福

  來到博愛路旁的農十六運動公園,每到清晨或下午時段,你會看見逐漸聚集的人群,不論是慢跑、散步、蹓寵物,一幕幕如童話般幸福的畫面,是以往給人「工業都市」負面印象的高雄,所不曾出現的景象,每逢週末假日,更是出現了騎自行車、放風箏、大玩遙控飛機與舉行寵物聚會的人潮,熱情的民眾更開心地表示,這片難得的綠地不僅提供了民眾最佳的休閒場所,也帶動了親子間的生活自然教育。「一向不敢清理寵物排泄物的女兒,說因為捨不得弄髒這片草地,也和其他蹓狗的朋友一樣,隨手帶著塑膠袋和衛生紙,自己學會處理善後了。」寵物聚會其中一位民眾驚喜地說。

市政府利用農十六開闢綠地,成為假日親子休閒的好去處。(攝影/蔡宗昇)
市政府利用農十六開闢綠地,成為假日親子休閒的好去處。(攝影/蔡宗昇)

   為了整體美化高雄市容,開發閒置公有土地成為市民戶外活動新綠地,繼博愛特區農十六植草成功之後,不僅創造出十公頃的綠色草原,利用閒置空地改變市容景觀,也提供民眾更寬廣都市活動空間,獲得市民極大迴響,日前市長謝長廷再度率同市府首長與民眾共同在市立美術館旁二處學校預定地植草,以充實內惟埤美術館園區之休閒功能,營造花園城市,並希望提供市民更多的綠色空間及全新的休憩活動場所,提升市民生活環境品質。

佈置繽紛幸福花園

  高雄市每增加百分之一的綠地,即需要開發約一百五十公頃的空地,工程經費及人力耗費龐大。根據全國各縣市公園綠地比例的統計數據,擁有百分之八點五綠地的高雄市排名第一。截至九十二年度全市公園綠地開闢面積計659.2652公頃,平均每位高雄市民享用綠地面積為4.37平方公尺,為全國領先。高雄市都市計畫綠地平均為全國最高,這是市府近年努力開闢荒廢、髒亂空地的綠美化的工作成果。

正式啟用營運的高雄國際花卉市場,是全台最大、最好的花卉市場。(攝影/蔡宗昇)
正式啟用營運的高雄國際花卉市場,是全台最大、最好的花卉市場。(攝影/蔡宗昇)

  除此之外,積極打造「花園城市」,高雄市也在今年有了全國創舉。辦理過規模最大、參觀人次多達三百多萬人的花卉展活動,位在小港區占地八.一八公頃的高雄國際花卉市場,在中央農委會補助二千萬經費,與高雄市議會支持下、動支市長二千一百萬元預備金的合作下,才得以如願正式啟用營運,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合力促成高雄花卉市場公辦民營的經營模式,堪稱史無前例,同時並發行了全國第一張花卉金融競價卡,首創全台花卉批發市場無現金交易的新制度。其中不僅增加了千餘個就業機會,在傳統農業與新高科技結合之後,這個花卉市場將會是全台最大、最好的花卉市場。

  可以想見的是,推行「高雄新公園」綠地運動、建立「花園城市」、舉辦花海節、正式營運國際花卉市場,不僅能將自然生態導入經濟與科技產業,更為城市帶來軟性氛圍。

四季高雄幸福進行曲3 秋波送暖。新城市關係宣誓版

什麼年紀都可以學習,

生命的腳步就停不下來。

忙碌汲營,

等待一起倒垃圾的時間,

讓人不感到孤單。

不論男女老幼,

都可以找到安身立命的現代家園。

相依相偎福利權益不打折扣,

每個人都可以在這裡找到自己的新安全感。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