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4-02-01更新日期:2004-02-01
高雄傳【城市傳承】
吹毛求疵的專業傳統手藝─製筆老行家劉行
採訪撰文、攝影/崔家琪
現年七十多歲的劉行,自稱「洞庭湖人」,製筆是從他的祖父在湖南老家就開始的家傳行業。他在十六歲時繼承衣缽,也投入製筆行列,民國三十八年隨軍撤退來台,四十八年除役後,重拾祖傳的技藝,在高雄中學對面開了「萬和筆墨專家」,一開就是四十多年,也成為莘莘學子成長過程中不可磨滅的回憶。

師傅教你「挑毛筆」的門道
劉行以自身經驗教大家分辨毛筆的好壞。光看毛的品質、長度、比例,就能準確判斷出來。所謂好筆,基本要素是「尖、齊、圓、健」,也就是筆頭尖、筆鋒要齊、筆型要圓、毛料要有彈性,最重要的還是要用起來得心應手。
小小筆尖大大學問
講到毛筆的製作,劉行儼然是製筆知識的活寶庫,製筆過程中多達七十多個步驟,一點也難不倒他。從選毛開始就特別講究,不同的毛料有不同的硬度和彈性,甚至細到一根毛的尾部、節部等不同部位所需特質。
製筆步驟一開始,必須視用途選完需要的毛,將毛料以水浸透,再一小撮一小撮撕開,同時一字排開,接著以分化板裁掉毛料根部,再兜齊毛尾巴,以牛角筆梳將毛梳齊。
接著以主毛做成筆心,外包一圈較短的附毛,泡完海菜水,再放在篩子中曬乾,隨後用防水線綁緊筆頭,上端沾AB膠,黏進筆桿中,去除雜毛,最後檢查是否整齊劃一,到此,一枝毛筆才算大功告成。
國家級的手工極品
隨著許多高雄學生北上念書,劉行手製的毛筆也無心插柳,在台北這個人文薈萃的首善之區打響了名號。近二十年前,當時的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江兆申甚至慕名而來,訂做畫筆與寫字筆,並向院長秦孝儀大力推薦劉行的製筆技術,從此劉行獲得「國家級」的肯定,「萬和筆墨專家」也幾乎成了當年毛筆極品的同義詞。
古法為體進行改良
劉行製毛筆,大體上仍依循祖傳古法,不過,他認為人不能食古不化,時代在變,一些小地方也要從善如流。例如,以前連筆桿都要自己挖空,現在則有人代勞;過去的筆套以竹子或銅為主,現在多被塑膠取代。
除了做筆,劉行也碰過有人拿價值不斐的古董筆桿來請他配製筆毛。另外,萬和筆墨專家還有為毛筆「瘦身美容」的服務,例如胖筆改細,或筆端開叉,都可以拿來修改。
新生代應重視「書道」
最讓劉行感慨的是,「書道」在日本擁有極崇高的地位,也是傳統的一部分,反而是近年台灣對書法的重視程度遠不如過去,新生代對書法、國畫愈來愈陌生,接觸的時間也少得可憐,非常可惜。
雖然毛筆在時代洪流中已逐漸式微,不過,最讓劉行欣慰的是,四個孩子中有三個都會製筆,其中一個更和父親一起經營筆莊生意,萬和筆墨專家後繼有人,倒是傳統書法藝術何時才能起死回生,就有賴教育單位多花些心思了。
高雄傳【地方傳奇】活靈活「獻」古早味─台灣民俗博「土」朱南山
採訪撰文/崔家琪 攝影/李青亮
雖然只有初中肄業的學歷,不過,台灣鄉土收藏家朱南山的鄉土講座,台下坐的聽眾不乏教授及博士級的人物。究竟他有什麼三頭六臂,可以吸引這些學者專家放下身段,全神貫注上他這位「博土」的課?

古靈精怪的天生個性
朱南山從小生長在鹽埕區,上面有四個姊姊,父親在四十歲才生了他這個寶貝兒子,自然是寵愛有加,希望培養他成為學識淵博的博士,好光耀門楣一番。鬼靈精怪的朱南山,對念書卻沒有什麼興趣,初中沒讀完就中輟學業,當過和尚、飯店雜役和冷氣工人,最後流浪到台北,四處走江湖,賣些雜七雜八的東西討生活,世面見多了,人生閱歷也比別人更豐富。也因為小時候住在市場邊,在好奇心驅使下,他總會去了解每一種東西的構造、用途,無形中孕育了喜好民俗文物的特殊嗜好,在四十多歲經商有成之餘,開始從玩票成為職業收藏家,一轉眼就是十多年,目前大小收藏品已超過三萬件,滿滿堆了四、五間房子。
破銅爛鐵成無價之寶
朱南山的收藏品,與一般的古董收藏家不同,全是生活化的東西,除了有典故、俚語作為解說的題材,收藏品涵蓋三百六十行,從早期台灣柴、米、油、鹽、醬、醋、茶和食、衣、住、行等相關器皿,充滿了懷念性、教育性、趣味性及創意性,別人眼中不值一文的破銅爛鐵,有可能是他心目中價值連城的寶貝。
前台中縣長廖永來有一次向他提一個交易,想拿一輛賓士車來交換他收藏的台灣第一部電動腳踏車,卻遭到他一口回絕。朱南山的理由很簡單,滿街都是賓士車,他的寶貝腳踏車永遠只有一部。
笑談俗語笑看人生
有人說,朱南山是一個活的國寶,因為他對文物的蒐集不遺餘力,而且對於每一件收藏的歷史典故都可以用很有趣、很通俗的俚語表示出來,說文化、談人生、講俗語,是他最內行的。朱南山隨便舉個例說,以前的人說最賺錢的三種行業是「第一醫生,第二賣冰,第三查某間」,這句話帶有濃厚的鄉土味,也貼切的反映了當年的生活型態。
江湖術語與民間俚語又有不同。江湖術語只有少數跑江湖的能懂,朱南山說,有句話「江湖一點訣,妻子不可說」,因為「訣」代表的就是飯碗,也是謀生的依靠,既然連妻子都要保密,後繼無人,那有不失傳的道理。

以感恩的心懷念傳統
朱南山還有一個心願未了,那就是政府早日成立一條「舊情綿綿」台灣老街,專門展示四、五十年代的農村古文物,除了讓老一輩有所寄託,年輕人也有機會體會父祖輩胼手胝足經營台灣的苦心。
【高雄設計】高雄建築新論述─城市空間的自省
特別撰稿/趙建銘(紐約哥倫比亞大學建築碩士、趙建銘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台灣過去的特殊政治經濟社會環境,都市發展長期被房地產的商業邏輯所主導。土地等同商品,發展則在創造其價值。
如此的都市發展邏輯,都市空間與市民的生活經驗與集體記憶割裂。都市空間已無法提供如同廟埕空間於傳統社會中成為居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份,同時滿足了市民在宗教信仰、文化、藝術、休閒和社會關係等各方面的需求。
都市空間的意義,不再以「公共空間」為彰顯,都市居民遠離都市空間,居民與都市,居民與居民的互動逐漸喪失。都市空間不再是市民生活的所在。

空間帶動居民自省
近年來高雄市的都市空間改造發展出另一種自省的看法,發展(通常代表土地價值的創造)不再是都市的必然策略,透過都市空間的修補與重新整理,型塑新的市民公共活動領域。城市光廊、市民藝術大道、愛河沿岸改造計劃、新光輪渡站等個案在城市美學的策略導入下,改變了城市空間改造的工程思考,以藝術、人文、活動呈現多元面向,雜亂無章的都市景觀獲得改善,市民對都市環境逐漸關心。
在上述硬體的興建同時,BOT觀念的導入確保都市空間後續的營運管理問題,河邊曼波、黃金愛河、哨船頭、盛興公園等均獲得私部門的高度參與。
空間成為想像舞台
新的「高雄城市論述」已成功的在「城市美學」的策略下,去除了高雄「工業化」城市的都市意象,並讓「都市空間」具有城市生活集體溝通的社會意義,都市空間成為市民的活動舞台,吸引並容納了各種對未來城市生活遠景的不同想像。
藉由市民對都市環境的關注,市民對城市文化地景亦有新的期待,「高雄驛」化身而成的高雄願景館、電影圖書館、駁二藝術特區、高字塔園區、英國領事館,均在尋求及延續城市的共同記憶。
對歷史建築的態度亦由過去的靜態保存,原樣復建,轉變為活化與再利用,對於城市共同記憶的時間標記,是一種動態的延續而非過去某一特定時間點的凝結。

行人收復徒步權
有人說要提昇城市的生活品質及價值,問走路的人最知道。
伴隨著捷運時代的來臨,步行系統的建構,表彰的是徒步權收復的城市新價值。如美麗島大道、五褔國際觀光大道及其它之系統造街均藉由對台灣都市最普遍環境問題-街道,進行全面的重新檢討及賦予新的思惟。
接續的徒步權收復計劃,其最終的目的乃藉由都市空間改造的手段及行政整合措施進行實質的社會改革。一種空間價值及生活價值的改革,此種改革行動涉及市民共同生活價值的重塑,新的環境秩序,公部門的公權力伸張及行政效率的整合。其改革成果尚待觀察。

街道上巧遇文化
新的街道文化空間亦在街道空間改造過程中被提出。市政府以民權、四維路兩條高雄市主要林蔭大道的公車亭為行動文學館的都市場域。
藝術大道則將人行道視為藝術文化的策展空間,一、二期結合了國際鋼雕藝術節,三、四期則以情詩散步道,整合文學、音樂、活動重塑文化中心的愛情場域記憶。
如此的藝術、文化都市空間型態,摒棄固定地點與文化事件關係,藝術、文化事件不再被動等待居民參與,而是主動游移於各個都市空間。
藝術文化事件不再僅僅發生於美術館、音樂廳等固定場所,都市空間與藝術經驗相互融合,文化藝術事件與居民日常生活結合,事件的發生在於非特定性,不期而遇的安排、通勤返家的歸途、購物、休閒活動、、、,街道擺脫作為通行及交通的單一機能,成為一文化活動空間的承載體。
從人性開始思考空間
「高雄論述」新現象,將對建築的關注擴大至市民日常公共生活的環境層次,開放空間及開放空間與建築物之間的界面關係的思考,超越建築量體本身的侷限。
都市空間改造,不再單純只是空間設計或工程施工的思考,它涉及了人與自然的共存及城市的人文脈絡,一種環境的營造過程。
這樣的營造過程不僅是「現有環境的診斷」,且是一種「發現、發現、再發現」的動態過程,發現城市的潛在能源,發現社區的潛在能量。我們期望這樣的過程喚回的不僅是空間的主體,更希望藉由城市集體記憶的塑造喚回的是人與環境關係的反省。

【高雄IN】城市新韻─我們的浪漫詩生活
特別撰文/謝岱樺‧攝影/李青亮
在充滿各種流言的城市,我們在南方,用一種近乎童言的書寫方式,書寫高雄,以散步的長詩和屏息等待的短詩,譜出南方城市的浪漫詩生活。
高雄有詩,並非起於春天的偶然。在巨大而沈默的城市意象之外,詩的伏流沿著下水道到透著天光的河口,開始在兩岸歡唱,和城市的光展開搖滾的對話,我們開始在太陽底下讀詩並且預約情人的時間,用簡訊把侯車站的上的詩傳到對方的心裡,我們像孩子一樣在藝術大道上捉迷藏;按著詩的指引在城市迷路;只要有詩,我把公車坐一百遍;到天涯海角喝一杯重口味的咖啡,寫一首自己的詩,送給這個有心的城市。
打開心的圍籬讀詩
詩應該怎麼讀?就在夜裡湊著文化中心的石鼓燈箱讀起來吧!誰說讀詩還需要一把椅子?廿年來高雄市中正文化中心,除了是高雄市民心目中藝文的展演中心,四週匝得密不透風的欄杆也正是權威的象徵。2003年在文化人士的催生下,圍牆一段段的被拆除,綠意盎然的草皮一下子,溢滿了整個街道,車水馬龍的廣州街一時也浪漫起來。詩人醫生曾貴海肯定的說,空間的解放就是社會解放的一部分,更可喜的是─詩也伴隨著藝術、文化和美學的空間氛圍,把市民的文化口味誘發出來。
詩人不改社會改革者敏銳的觀察指出,「等待」有時是一件多麼枯燥的事啊?但是公車站牌的詩,等待的不只是人,還有堅持站在那裡的詩,有了詩的等待,一切會變得不樣,你可能一下子有了一種全新的心境。

詩不只站立還會旅行
詩像精靈,飄飄忽忽;有時安靜躺在書頁,像一隻吮蜜飽足的蝴蝶;有時站在藝術大道等待和你相逢,有時在站牌親吻你;有時帶著你在高雄遊蕩,坐著最平民的公車,在你專注時為你看守背包,那就是公車詩。
詩,作為高雄市的導覽大使,現身在高雄市四百多部公車,從機場幹線到百貨專線,從愛河、柴山、蓮池潭、西子灣、旗津渡輪、城市光廊。你可看見他們的身影和帶來的美麗觀想,在城市漫遊的時光?

尋找城市詩人
廿世紀人類進入工業社會,詩人不再只是歌頌田園鄉野和神祇,城市更成為哺育詩人的土壤,城市的陰暗、頹廢和華麗的生活儀式皆成養份,反過來詮釋城市意象,從城市的書寫中,如同看見鏡面的倒影。
一百個詩人,有一百個書寫高雄的方式,一百萬個市民,有百千萬種書寫人生的方式。在高雄寫詩,可以寫在蔚藍天空上、綠草地上、石板路上,甚至沙灘上,詩人不再沈默。
高雄詩路
循著詩人歌誦的節奏,一路從中山大學海邊到哨船頭,吹的一股旅行風,帶著海洋的鹹味,我們可以從詩裡繪出詩人散步的地圖,從貼著海平面的咖啡座,到旗津的高雄燈塔,對面是三百多公尺高的壽山雅座,有人在那裡沏好茶,等待一天的晨光。
詩人也從山林,走向人群,河的兩岸已經高朋滿座,年輕且熱情洋溢的生命,已經為詩譜好新曲,許許多多的城市角落,都開始要一面屬於自己的面貌。
城市光廊從一個似乎已顯蹣跚的公園脫胎換骨,文化中心褪去了一層層鐵布衫的圍牆,才像個書生般瀟灑起來,哨船頭公園洗淨了幾十年的油污,露出秀麗可人的面貌,在紅毛港你可以找到一些巷弄如迷宮,那是一個城市從漁村到國際大港的歷程中,一頁寶貴的遺跡,詩的字眼往往掉落在那些古典的院落裡等待找尋。而二港口的高字塔呢?因為偏遠而神秘,偷偷告訴你,這才是高雄離世界最近的地方。
在文學與政治之間,曾貴海不諱言的指出,「文學家會比同一時代的人更加的敏感,也不能避免的去碰觸社會集體的潛意識或心靈的夢想,而這些潛意識的集體圖像,被政治扭曲的一面,在詩人的創作對話裡是無法逃避或視而不見的」。這也說明了曾貴海在現實生活之中的扮演的社會運動者的角色與詩人之間的微妙情境。
而「書寫高雄」在曾貴海的形容是「詩人的地方誌」,從「高雄詩抄」到「台灣男人的心事」,不只是在高雄書寫,也紀錄了都市情調的變化,而都市裡僅有的自然,「如阿勃勒、台灣欒樹、羊蹄甲、鳳鳳木的開花時節,我都很清楚」曾貴海這麼說,當然也成為詩的書寫。
【IN派角色】詩人醫生曾貴海
第一次搭乘人身載具進入城市
街道超乎異常的沈默
咖啡座肢坐著幾個顧客
品嚐巴西雨林出產的卡布奇諾
茫然的眺望街景......
地球生物界命運的操控者
急速晃動的逃亡身影
變得極度謙卑
我們停留在冷清的街道
靜靜的分享人類建構的文明城市
這是詩人曾貴海2003年寫的一首詩,收錄在一本「三稜鏡」的合輯裡。
曾貴海,一個活躍於南部社運界的健將,一個因為對社會理想的抱負,在政治領域裡「撩落去」,卻也受到爭議的角色,他以社會運動者的性格和詩人的浪漫,追求屬於自己的生命真相。
從就讀雄中開始寫詩,到成為醫師、社會運動者,廿多年詩的一路陪伴,並且以詩人的身份自豪的曾貴海談到對詩的追尋時表示:「就好像是一種未完成的狀態...用詩作為個人的自我追求,所以關心的既是多重的向面,也是多重人格的表現。」
曾貴海回顧廿年來的詩歷程時指出,第一階段約莫1980年間從社會觀察、社會批判書寫社會的變遷,寫人們從鄉村到都市面臨的處境和現象,「鯨魚的祭典」是這個階段的詩作;而進入「高雄詩抄」和「台灣男人的心事」兩本詩集的出版時,曾貴海的作品擷取了大量的都市情境和元素,同時也藉著大自然的花開時序,和生命展開對話,這同時曾貴海在催生衛武營都會公園、拯救高屏溪等南台灣綠色運動的訴求也風起雲湧。
【新動態】
活動名稱 | 內容 | 時間 | 地點 | 主辦機關及電話 |
打狗開港140週年系列活動 | 1.台灣闢地界碑記者會。 2.愛爾蘭船員威廉憑弔之旅。 3.船的遊行。 4.向海洋出發及遊港活動。 5.打狗開港歷史巡禮。 6.各項表演活動。 | 5月5日至5月16日 | 高雄港二號碼頭棧二庫新濱碼頭 | 文化局 2225136轉322 |
從空中看地球﹣空中攝影藝術特展 | 展出世界知名攝影大師楊亞祖貝童,自1995年開始在世界各地所舉辦的空中攝影展 | 5月7日至7月14日 | 河西路愛河畔 | 新聞處 3314987 |
「國民戲院系列」台灣VS.東歐影展靈魂深處的對照與呼喚 | 2004年「國民戲院」首波影展,策展單位希望透過影像的「對照觀摩」,來比較台灣與東歐諸國的文化差異或相似處,除了讓國人有另類的眼光來觀賞國片外,亦希望透過電影名作的欣賞,與深入淺出且多樣化的映後座談,來呈現國片與東歐電影的動人取材、電影大師的風貌、觀眾可以用心耹聽東歐音樂,並從電影中邂逅東歐,進而關心國片未來的發展。 | 5月11日至5月23日 | 高雄電影圖書館3樓大放映廳 | 高雄市電影圖書館鹽埕區河西路10號5511211轉17 |
假日親子廣場-創意相框創作 | 1.參加對象:國小、幼稚園大班親子一同參加,名額100人。 2.參加人員請自備大瓶保麗龍膠、剪刀。 3.現場報名。 | 5月16日上午8時40分至11時30分 | 社教館青少年文化體育活動中心中庭(小港區學府路115號) |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8034473轉213或214 |
愛之船正式首航典禮 | 愛之船首航紀念船票開賣,首航儀式及活動 | 5月16日下午5時 | 12號碼頭(前海上皇宮) | 高雄市公車處 7490515 港都電台 3365888轉613 |
團結台灣、創新未來─慶祝第十一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晚會 | 就職晚會 | 5月19日下午7時-10時 | 農16特區 | 新聞處 3314982 |
High up少年囝仔攀岩競賽 | 1.攀岩競賽 2.攀岩趣味體驗 3.攀岩巧藝DIY4.獎勵方式:各組前三名可獲豐富獎金及獎狀乙紙。 | 5月22日上午9時30分至下午5時 | 社教館青少年文化體育活動中心多功能草坪(小港區學府路115號) |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8034473轉209 |
「宣導安全座椅」聯歡園遊會 | 與社團合作舉辦聯歡園遊會、卡拉OK、有獎徵答、摸彩活動等。 | 5月29日下午4時至8時 | 內惟九如公園 | 高雄廣播電台5310943轉127 |
汽球造型創意設計 | 1.參加對象:凡高市市民皆可報名參加,名額共200人。2.報名方式採通訊報名:即日起請書寫姓名、出生年月日、就讀學校、連絡電話及住址,郵寄至「高雄市楠梓區新昌街42號3樓楠梓社教工作站吳進喜先生收」,額滿截止。 | 5月29日上午8時30分至11時30分 | 楠梓區加昌國小 | 高雄市立社會教育館8034473轉213或214 |
高市高中職招生博覽會 | 高中職宣傳各校特色招生,並宣導多元入學、社區化、綜合高中等 | 5月29.30日上午9時至下午5時 | 文化中心 | 教育局第一科33731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