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4-04-01更新日期:2004-04-01
【高雄IN】
生態保育新運動
全民環保風潮,保護「福爾摩莎」美麗山林。
採訪撰文/吳峙嵩 圖片提供/高雄市野鳥學會 高雄市柴山會
近年台灣遭逢一連串的天災襲擊,造成重大傷亡事故,使得有識者驚覺到,是否因過度開發,在沒有做好水土保持及生態保育下,逼使大自然力量,不得不進行反撲?
民間自省聲音早已覺醒,不少人很早投入環境保護運動,以期帶動全民環保風潮,拯救這片屬於大家共有的「福爾摩莎」美麗山林。
高雄市柴山會與高雄市野鳥學會,長期致力推動環境保護與生態保育工作。柴山會從社會運動的角度出發,積極投入各項環保改造議題,特別留意且積極推動社區環保運動。高市鳥會則以生態教育著手,從觀察及保護各類過境台灣的候鳥,一直到認識本島的留鳥生態,企圖建立屬於南方特有的自然生態圈。

由於這些環保社團大力教育民眾,了解與接受生態保育及環境保護,吸引志同道合者加入。例如兩位暑假過後,即將升上大三的中山大學政經系同學陳紹元與姚量議,從大一開始,就投身柴山會擔任義工。
陳紹元表示,在高中時代所參加的社團,都偏屬團康性質,曾出任廣播社長、班聯會主席,就是較少接觸社會服務範疇。直到甄試考上中山大學政經學系後,系上規定每位新生都必須完成一學年六十小時的志工服務,在學長的推薦與慫恿下,就選擇參加校外環保社團柴山會,擔任義工服務。
他笑說,會選擇擔任柴山會義工,主要原因是他的體型較胖,希望透過攀登柴山藉此減肥,當然柴山是爬過幾次,但身材還是沒有明顯瘦下來。
陳紹元指出,以往他對柴山的印象,都侷限於動物園、忠烈祠及中山大學等地,但參加柴山會後,才逐漸了解柴山會強調的「大地為本,利益眾生」的道理,從關懷高雄地區柴山生態、台灣山林保育、水資源永續發展,一直到文化內涵等議題,層面廣泛且深入。
陳紹元雖是高雄人,但未加入柴山會義工前,並不了解柴山為「高雄綠肺」的重要性。自從接觸環保議題後,學到很多課本上無法學習到的東西,例如柴山會也透過社會運動,關心政治發展,並以身為環保團體,為促使相關單位重視柴山保育,在市長、市議員選舉中,勇於表達立場,企圖利用輿論影響政策制定,形成壓力團體。

至於家住彰化的姚量議,家中開設養雞場,從小在鄉下長大,會選擇到中山大學就讀,也是看中該校依山傍水的環境,感覺都市化程度不會過深,這也是他第一次離家到城市居住。
既然學校規定志工服務制度,他當然樂於選擇與山野自然環境有關的社團擔任義工,柴山會就是優先考慮對象,事後證明他的選擇完全正確。
他認為,參加柴山會的最大收穫,是日常生活接觸面向增廣。透過該會所舉辦的活動,使外地來此求學的他,接觸高雄在地議題,進而深入認識。尤其從外地人角度觀察,姚量議說,「高雄市確實正在改變,感受很不一樣。」
在報社擔任發報工作的洪福龍,加入高雄市野鳥學會已有七年時間,問起他為什麼喜歡賞鳥?原因無他,平時閒暇就愛往戶外走走。起初到野外是隨意、無目的地觀察鳥類活動,後來加入鳥會,才完全投入鳥類生態保育行列,擴大自己視野及生活領域。
他表示,開始加入鳥會,就購置高倍望遠鏡及高級相機,有了這些賞鳥利器,讓他可以透過鏡頭,更清楚地觀察到鳥類生態。由於住家距離鳳山水庫不遠,就選擇那裡,方便他長期觀察鳥類活動的最佳場所。
據他野外觀測,鳳山水庫為每年來台灣避寒過冬的鸕鶿(俗稱魚鷹)最多之處,這種鳥類屬冬候鳥,每年的十月飛來台灣,至隔年的三月才又北返,牠們喜歡棲息在樹上。

為什麼鳳山水庫,是鸕鶿最喜歡駐留的過冬處?洪福龍推測,可能「這裡距離高屏溪口不遠,況且水庫為保護區,無論覓食與棲息較不受干擾,使得鸕鶿成群結隊選擇落腳此地。」
他認為,自加入鳥會社團後,可以結交許多志同道合的鳥友,同時對於賞鳥的資訊、知識及對生態保育的了解,都能獲得第一手的資料。而且不僅限於鳥類生態,凡昆蟲、植物等方面,也都有所涉獵,同時生活重心,也以觀察鳥類為主。除上、下班外,幾乎都脫離不了鳥,彷彿打開另一扇窗口,可以觀察不同生物,增添不少生活樂趣。
【高雄傳】畫電影看板的男人
採訪撰文/朱正杰 攝影/史乾佑 朱正杰
一幅好的電影廣告看板經常可以吸引路人的目光,讓人留下深刻印象,讓故事人物躍然紙上、維妙維肖,令人讚嘆,蔚為另一種特殊的城市景觀。
一個像樣的電影院絕對少不了要有「電影海報看板」,「電影海報看板」不僅預告著上映的節目內容,具電影院的指標性意義,為大眾流行文化中的一環。
當你走在街頭,有時會抬頭瀏覽電影看板,看看現在正演些什麼電影,不過,對一些不看電影的人來說,「電影看板」可能對他起不了任何作用。但不論如何,它卻成為現代化城市中一種特殊都市景觀,讓人印象深刻。
你可曾想過這「電影看板」的幕後功臣是誰?這些「畫電影看板的男人」,他們的甘苦又有誰知道?

究竟是誰有著這樣的好本領,讓故事中的人物躍然紙上,維妙維肖,讓大家讚嘆不已?平常想要看見這些「畫電影看板的男人」還真不容易,現在高雄還有講究質感以師傅純手工作畫的電影院所剩不多,大概唯有在坎城影城才能看見他們的蹤影。
即使停車場的客人進進出出,也很難發現在影城地下樓層裡這塊不起眼的狹小空間,就是洪武松老闆和王清心師傅作畫的地點。
也許在外人眼裡這裡並非是一個好的工作環境,幽暗的燈光加上混濁的空氣,讓人有著酷熱窒息之感受,但因「興趣」使然,對於在此處作畫他們習以為常且甘之如飴。看著他們兩人用心調配色彩,專注作畫的神情,好讓人感動。問他們到底要畫到什麼時候?兩人說畫到不能畫為止,做這一行需要很好的眼力。對他們來說,「畫電影看板」不只是一份工作而已,已經成為生活、甚至是生命的一部份。
儘管兩人已是師傅級的人物,除了影城之外,洪老闆的case遍及各縣市,有時還要趕場。王清心還在外頭開班授課,甚至開過多次畫展,才華洋溢,但問他們學畫看板要多久才能「出師」?兩人卻異口同聲很謙虛的說,做這一行很難說什麼時候「出師」,因為個人的天份能力和努力程度不同,真的是「學無止境」,像他們也是一直在進步。
不過因為作畫學習的過程辛苦萬分,加上現在市場萎縮,在這個行業中算是「碩果僅存」的兩人,對於傳統手繪電影看板技藝的傳承有些擔憂。他們說,即使是自己的孩子也不見得會子承父業,也得有興趣才行,而且還要考慮到未來發展的出路。
洪老闆感嘆地說,這一行的風光早已不在,回想年輕時這一行景氣最好的時候,薪水是當時公務人員的好幾倍,真是讓人羨慕。「今非昔比」,現在雖然生意好的時候,一個月可以畫到十幅看板,但工作薪資只能說「還過得去」,和全盛時期不能同日而語。也難怪愈來愈沒有年輕人願意以此為業,說著說著兩人感慨、久久無法釋懷。
大幅的電影看板需要熟練的師傅方能傳神地繪出影片中男女主角的樣貌。也許之前你對電影看板從不以為意,不過「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工」,師傅們作畫的功力與精神實在令人敬佩。下次若有機會看電影或是路過街頭,別再忽略「電影看板」,一定要認真地看一看它,因為在電影故事的背後那些「畫電影看板的男人」,他們的故事同樣值得你細細體味。
【高雄設計】水與光編織的港都 愈夜愈美麗
特別撰稿/金鴻展(愛河七座橋燈光設計者) 攝影/史乾佑 高雄市政府工務局 養護工程處
每個城市或景點都有各自歷史上積澱下來的特點,因此夜景照明設計主要再突出城市的特點。
如何將「燈光」的運用由傳統的單一照明的功能,延伸為表達環境的個性和氣氛的工具,是一個燈光設計者最重要的任務;藉由不同的燈光設計,來突顯城市的特點。

每個城市或景點都有各自歷史上積澱下來的特點,因此夜景照明設計主要在突出城市的特點才會顯得有意義。
高雄市打造的城市光廊、愛河沿岸親水景觀、文化中心週邊的藝術大道、風鈴步道、高字塔藝術文化園區、哨船頭沿岸景觀等及即將執行的五福國際觀光大道;都是藉由具地方特色之照明設計及藝術燈具來呈現出具藝術語言傳達的魅力,打造出具人性化、藝術化、科技化、國際化的友善空間情境,並達到作為節慶活動、休閒、藝文、教育等完整全時性活動空間。
時間延伸空間的舞台,燈光展現空間的風貌,為了讓高雄港都夜間,城市景觀風貌璀璨的演出,市府藉著有計劃的光環境之表現和具特色之公共藝術,使得夜景與燈光的藝術匹配,達到海洋城市發光的夜間魅力,利用將光藝術與環境景觀的結合,串接港都之心、形成「港都光軸」,點亮「海洋首都」,讓高雄城市風貌更具有特色、氣質。
高雄城市特色除了工業重鎮之外,還擁有港灣與海洋風情的世界級港口,與國際其他大港口都市比較起來,除了在天然地理環境佔極大的優勢外,得天獨厚地擁有「愛河」蜿蜒流經市區,陪伴著市民度過無數的歲月,也見證著城市之成長發展。

愛河,在市民記憶中,宛如不可缺少的一部份。愛河為全國聞名之河川,隨著市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提高及市府對愛河整體有效的規劃整治下,已使愛河展現另一新的風貌,不僅提供視覺官能上之享受,亦增加開放空間的遊憩樂趣。
市府團隊藉配合既設的愛河主體景觀做有效的規劃,將周邊主要道路與橋樑夜間照明加以改造,以提昇愛河及周邊道路與橋樑整體的風貌,目前愛河已成為日、夜皆為人們欲親近的遊憩的場所。
打造出優質城市藝術光場的環境,創造出更具特色的海洋城市之特色,除了吸引更多的觀光客外,亦能提升城市整體的藝術氣息和環境。

高雄已創造出不少之「藝術光場」,但在這些眩人的燈光秀展示的同時,應考慮燈光對環境和生態的影響,避免控制不當或設計不當的光源,造成光污染的產生,而破壞了自然的夜空美景,也浪費了大量的電力資源,對城市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看不見星星,從而影響了天文的觀測、航空等。
近年來,城市夜景照明已成為城市建設的一部分,看夜景也已逐漸成為市民和遊客的休閒時尚活動,怎麼處理美化城市夜景和控制光污染的矛盾?如何帶給人們的隨「時」隨「地」最適合、最舒服的光環境,對一個燈光照明設計者而言將是一大考驗。
因此未來在燈光的設計上,更應合理選擇光源、燈具和方案,盡量使用光束發散較小的燈具,並在燈具上採取加遮光罩等措施,以如何營造出具人性化的「光環境」來適當表達環境的個性和氣氛;在技術上也要探索有利於減少光污染、有效應用自然能源的方法。此外,對於街頭藝術品的多樣性能提昇,達到藝術街道的目標;結合正確的夜間照明設計,打造出具高雄特色的「藝術光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