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05-04-01更新日期:2005-04-01
【哈燒專題】
無界影城─高雄,即將上映
城市電影新浪潮
2005年,對於高雄電影文化無寧是重要的一年,年初,當蔡明亮導演作品「天邊一朵雲」榮獲第55屆柏林影展三大獎項之後,這部電影的討論就沒有停過,其中關於電影內容的身體情慾討論,到底是「色情」或「藝術」?以及高雄市是否頒發一千萬元獎勵金的問題最受到矚目。
當高雄市政府決定頒發獎勵金時,顯然直接肯定了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同時也展現近幾年高雄市政府致力推動電影文化產業的行動力。熱鬧持續十幾天的媒體報導終於歸於沉靜。這幾年來高雄電影文化在市政府與有心人士的推動下,已經吸引了台灣電影人的目光,接下來,究竟高雄市要以什麼樣的條件與優勢,能讓在地的電影文化產業立足南方,進而放眼世界?
2005年高雄畫刊第一期哈燒專題即以「城市電影新浪潮」為題,分別從政策執行、電影學者專業剖析、五位前來高雄拍片的名導專訪,對高雄近年來在電影文化產業政策作一系列深入而完整的探討與紀錄。
最後我們更將為您介紹兩位老電影人及新興的高雄電影聖地-電影圖書館,以及近年來城市空間解放釋放出的多元觀影場地,讓屬於高雄的電影夢,越來越美麗而真實!

台灣坎城,在高雄 --陳其邁市長心中的悸動
文/李宜玲 攝影/蔡宜亭
■□ 令人心動的新城市夢想
電影是許多人成長過程中不可缺少的記憶,我們總是隨著劇情或哭或笑,跟著影中人一起揮灑創造我們人生的夢想與熱情。這就是電影最原始而強大的魅力,她的影響力甚至可以讓我們迷戀起不曾去過某個不知名城鎮,也可以讓某個城市因為成功的影展舉辦而行銷國際。
在高雄,新的電影文化也正逐漸凝聚再生,如何透過產官學界的通力合作,完善的長遠規劃,妥善利用在地文化的特色與熱情,開創屬於高雄的電影新世紀,將是文化高雄另一個令人心動的新城市夢想。
■□ 電影活力 綻放國際
當蔡明亮導演作品「天邊一朵雲」獲得柏林影展「最佳藝術貢獻銀熊獎」、「亞佛瑞德鮑爾獎」、「影評人費比西獎」等三大獎項,我們看見了一個勇於發掘人性、探索世界的導演,用藝術跨越了國界,獲得世界的肯定。
高雄市政府頒予一千萬元獎勵金,不但給予直接的肯定。這個全國地方政府首度編列的電影政策金額獎助,也是第一次頒予,對於沉寂已久的台灣影壇,更代表一種政府對於電影文化產業的支持態度。因為我們相信,早已為國際所肯定的台灣電影活力,還能有更大更遠的揮灑空間與潛力。
■□ 一座世界級的影城
從電影圖書館的成立、電影活動舉辦、人才培育、拍片補助政策、「數位影音媒體園區」的設立,這幾年來高雄市政府率全國地方政府之先,積極主導推動電影文化產業,透過「天邊一朵雲」在國際影壇綻放,除了重新建造屬於南方影像文化的主體性,也逐漸開創出高雄電影文化城市的新格局。
當電影文化在高雄漸漸深根茁壯,有一天,高雄也將如法國南方的坎城一般,綻放出如陽光般燦爛的電影文化,成為耀眼的國際影城!「台灣坎城,在高雄」將是指日可待!

期待一座南方電影城
文/李宜玲 攝影/蔡宜亭
印象中,台灣電影現象似乎是這樣的,南部影迷欣羨台北影展終年不斷,而台灣影人則感嘆台灣電影沒有產業,只是手工業,靠的是個人創作者的努力奮鬥。
但是,近年,一股由南方而起的電影文化新浪潮,正逐漸扭轉這種現象,除了南方原有的文化熱情,還有政府部門的重視,一步一步地落實推動,一座屬於南方的電影城,正耀眼成形,成為吸聚焦點的台灣好萊塢。

-◆- 影圖在地紮根 觀影人潮湧現
當大家還在說高雄沒有文化,缺乏藝術電影觀賞人口之時,2002年11月3日高雄電影圖書館在高雄愛河畔成立。整年熱映不斷的影展,爆滿的人潮,讓人驚訝,發現高雄藝術片觀影人口還真不少!其實早在這之前,在高雄電影文化經營許久的高雄影評人協會便與新聞處合作,自1999年至2000年期間,共策劃四場港都電影週記,引燃了高雄影迷的熱情。
-◆- 獎勵高雄拍片 北部影人南下
有了影迷熱情的迴響,市府決心提昇高雄電影文化產業,並訂定了「高雄市獎勵電影片製作者至高雄市取景實施要點」,凡在高雄市取景之電影,並獲國際六大影展正式競賽之正式獎項,將頒予一千萬元獎勵金,藉以鼓勵影人南下高雄市取景拍片,提昇高雄市能見度,以行銷高雄。
接著,為了推動影視音像產業在高雄設廠營運,協助國內電影、電視公司及導演南下拍片之行政支援事宜,加強本市與國際間電影、電視、音像產業聯繫及人才培訓等事務,2004年9月,市政府又進一步成立了堪稱地方政府創舉的「高雄市電影事務委員會」。
-◆- 讓高雄成為電影聖地
2005年開春,連獲三項國際大獎的「天邊一朵雲」,讓高雄市頒出第一筆獎勵金,也讓高雄的龍虎塔、河堤光雕橋躍上世界影壇。市政府更積極籌劃其他電影文化活動與獎勵政策,計畫從劇本企劃、拍片執行開始就給予一定的補助獎勵,讓更多屬於南方的故事場景被拍出來,期望高雄城市美麗的景點能如「西雅圖夜未眠」、「麥迪遜之橋」般,打響國際名號,掀起一股影迷來探訪心中電影聖地的觀光風潮。
另外,也邀請了資深名導李祐寧親自撰文推薦高高屏適合拍攝的景點,加上住宿、交通等拍片資源介紹,製作攝影圖書和光碟,並計畫於七、八月出版,除了廣寄給國內外製作公司,也將於各大書店通路販賣。這一連串的推廣,至今已成功吸引了許多電視劇、電影、廣告片等影視業界人士計畫來高雄拍攝,名導吳念真、侯孝賢就接連來到高雄拍攝PHS手機、TOYOTA汽車廣告,成績斐然。

-◆- 數位影音產業的新夢想
除獎勵南下拍片之外,市政府希望能規劃一座「數位影音媒體園區」,訂定優惠之免稅、節稅政策,及提供拍製廠房、便利交通、方便的申請管道等,並向中央爭取資源及經費補助,再造高雄電影文化產業的新契機。
然而光有硬體還不行,近幾年來,高雄也紮根電影文化教育,聯合南台灣影視傳播院系開辦電影賞析等課程、工作坊,培育影視人才,,希望能提升軟體人才的素質,集合各式人才投入,為打造一座國際級的南方電影城而努力!
高雄,開麥拉!--名導看高雄
文/李宜玲
從70年代丁善璽的「八百壯士」、80年代侯孝賢的「兒子的大玩偶」、「風櫃來的人」,高雄就因其獨特的風情條件躍上大螢幕,近幾年,更因為高雄推動電影文化產業的政策相繼出籠,再加上本身擁有的好山、好水、好天氣,得天獨厚的環境,掀起影視業者紛紛南下取景的熱潮,高雄遠近馳名的春秋閣、愛河、旗津等,在鏡頭下,展現出不同的南方風味。
本單元高雄電影專題報導特別專訪了幾位名導,和讀者分享他們來高雄拍片的感受和心目中的高雄印象。

蔡明亮 「一千萬獎勵金是重視電影文化及一種"態度"的示範」
被認為「總是在都市裡尋找漸被時代棄置、卻又隱藏昔日溫暖的電影場景」的蔡明亮,最近又以「天邊一朵雲」掀起世界影壇的注目,談到為何選了高雄春秋閣作為片中象徵甜蜜愛情歌舞場景時表示,「二十年前大學同學帶我來到左營,就對春秋閣印象深刻,這種帶有東南亞俗艷特色的景觀,已經逐漸在都市現代化的過程中消失了,沒想到高雄還保留著,完全符合我的電影情調,配上懷舊老歌,希望能呈現出詼諧的趣味」。在他的掌鏡之下,曾經是老高雄人約會聖地的春秋閣,這次又以另一種大膽又懷舊的風情詮釋了現代人的愛情世界。而高雄光雕橋迷離的燈光景象,河裡漂浮著的一顆顆大西瓜,宛如超現實的都會空間,不禁讓人佩服導演的想像力。
片名:天邊一朵雲(2005)
演員:李康生、陳湘琪、陸奕靜
場景:高雄春秋閣龍虎塔、河堤光雕橋
蔡明亮認為拍片最重要的是「創作」,對於拍片常面臨到的經濟資源困境並不以為意,反而認為政府和觀眾對電影的關切與支持才是最重要的。他認為文化和產業都是電影應該被同等重視的,這次來到高雄取景,市府陪著勘景、准許挖馬路拍電影,就讓他深深感受到市政府對電影文化的高度支持。

鄭文堂 「高雄改變的速度看得到,人民的自信也慢慢出來」
拍完原住民在都市流浪的故事,這次鄭文堂以女人為主角,講述一個有著純真眼神的女人,在都市流浪的生活,因此選擇以海作為背景,用水來突顯主角的心靈旅程。「我們看了台灣許多海港城市,高雄天氣好,陽光足,重要的是在擁有海港的同時,卻又散發出國際都會城市的氣息」,坐在旗津漁港小船上,背後的藍天白雲寬闊明亮,他轉身望向遠方,指著前面來往的各式船隻說,「高雄海域很特別,不但有旗津漁船、國際貨輪、觀光漁船,還有飛越天際的飛機,層次很廣,和東部漁港很不同」。
片名:深海(2005)
演員:李威、蘇慧倫、陸奕靜
場景:高雄前鎮加工出口區、愛河流域、鼓山輪渡站、旗津觀光漁港、西子灣
二十年前曾經在高雄地下街撞球場,和朋友一起渡過一段歡樂時光的鄭文堂說,這幾年來高雄可說是台灣變化最大的城市,空間的改變帶動了城市質感,足以令台北人感到羨慕。另外,拍片過程中得到相當多的幫助,新聞處熱心協調借景,還有熱情的南部鄉親聽到拍片,都樂於伸出雙手給予幫助,跟北部拍片感覺很不同。

黃玉珊 「高雄影圖建物雖小,能量驚人,成了吸聚南部電影人的基地」
從小就在高雄長大,大學畢業後才搬到台北的黃玉珊眼中,高雄這幾年隨著都市建設空間的改變,以往的工業大城,灰色剛硬形象,已經煥然一新,顯得更為柔軟包容,再加上原有的愛河、壽山等風景名勝美麗依舊,在電影文化的推動下,已經吸引了許多影人注意到南部這個拍片的新天地。
在導演身份外,同時擔任台南藝術學院音像藝術管理研究所副教授、國家電影資料館董事,長期推動女性影展的黃玉珊指出,南方其實一直是台灣文學上的重鎮,也有許多老電影人在努力耕耘,基於對高雄的深厚情感和電影專業,從電影圖書館規劃設立、第一屆高雄電影節、南方影展開始,就一起投入推動高雄電影文化,在有限的經費下,獲得很大的迴響,也讓人看見南部電影市場的潛力。如今影圖成了外地遊客、影人必訪的觀光景點,並成為吸聚南方電影人的基地。
片名:南方紀事(2005)
演員:徐懷鈺、黃清呈、張鈞甯
場景:高雄史博物館、美術館、高雄老火車站、高雄港區、哨船頭公園
她指出,當高雄電影文化正逐漸成形興盛,接下來更應該從長遠規劃,建立起完整的電影上、中、下游產業結構,這需要各種行銷、財務、法律人才的投入,而高雄的人才多元,正具備有利的發展條件,同時更應該從影像教育、硬體環境的建設,甚至是拍片劇本、企劃案的獎勵,吸取國外經驗,將南方影展、高雄電影節打造成國際知名影展。如此在外片如洪水般湧入的電影市場中,台灣電影才能再找回她的觀眾。

李祐寧 「奔進中的高雄,也留下了古典,顯得既現代又充滿感情」
從80年代入圍金馬獎多項獎項的「老莫的第二春天」、「父子關係」、「流浪舞台」等片開始,就在高雄取景拍片的李祐寧導演,和高雄有著深厚的淵源,談起「爺爺的家」,他說「因為年輕時對旗津燈塔的難忘回憶,讓我決定說一段旗津燈塔管理員的故事,」「年輕時我在左營海軍醫院擔任預備軍官,有一次出外海回程時,不知為何,船隻沒有往左營基地,卻駛入了高雄港,黃昏時分天色漸暗,只看到遠遠山頂上有一座白色燈塔射出的光亮,像銀河,又像流星雨,這段奇遇三十年後還是很難忘」。
談到來高雄拍片,他指出「高雄對拍片者的支持很令人感激,拍「爺爺的家」時,蘇有朋曾經商借高雄電影圖書館化妝拍戲,凌晨五點館方人員就來為我們開門,讓我們點滴在心頭」。
片名:爺爺的家(2003)
演員:蘇有朋、張如君、張富建、蕭穎
場景:旗津燈塔、三輪車、旗津老街
也因為這樣的熱情,讓曾任金馬獎執委會祕書長、中影公司製片部經理的李祐寧,義不容辭的接任高雄市電影事務委員會委員,以豐富的製片經驗,為高雄規劃一套完整的電影政策和拍片行政流程,並負責製作專書影片,介紹高高屏的拍片場景和資訊,為的就是吸引更多國內外影人來此拍片。因為在他眼中,「高雄天氣好風景佳,還有熱情的民眾,可發展的地理空間大,加上政府的支持,有著絕佳的發展機會」。

王毓雅 「從小就喜歡愛河、西子灣,讓我決定回高雄拍一部電影」
2004年一口氣完成「終極西門」、「浮生若夢」、「虎姑婆」、「愛與勇氣」4部新片,堪稱目前台灣影壇產量最驚人,國內外影壇受矚目的新銳導演王毓雅,本身就是一位高雄長大的小孩。「愛河、西子灣都是我們以前一群朋友常喜歡去的地方,在那裡擁有許多美好的回憶,所以這次決定回來高雄拍一部電影,就很自然的挑選了這些在我記憶中高雄最美麗的場景」,在她的眼中,現在的愛河就像是歐洲河畔一樣,散發出溫柔又迷人的魅力,因此也是這部探討講述一位小兒麻痺患者憑著愛與勇氣,努力追求自己人生的勵志愛情片,最恰當的場景了。
片名:愛與勇氣(2004)
演員:蕭淑慎、安鈞燦、侯湘婷
場景:高雄市苓雅區、愛河流域、美術館、技擊館
擁有廣告片、數位電視劇、電影等豐富拍攝經驗的王毓雅,去年曾在高雄舉辦「高雄女兒回娘家」個人影展活動,受到高雄影迷的支持與迴響,讓她很感動。她說,「我記得那天的記者會是在英國領事館上舉辦的,經過了整修改建,整棟建築物都亮了起來,在都市空間的改變的同時,仍保持著南部人的活力、熱情,高雄成為了一個更令人感覺舒服愉快的城市了!」

【學者論壇】建構南方數位影音產業
撰文/范妮非 攝影/鮑忠暉
高雄市政府政正全力結合學界及業界催生打造「高雄數位媒體園區」,所有影音業者、工作人及創作者有所期待,亦有建言,然而高雄的發展定位與潛力何在?卻是建構全球化產業所亟需探討的宏觀議題,本專欄我們為您專訪了黃建業及余為政兩位學者,就多年的研究及實際經驗,針對高雄發展數位影音文化產業提出專業意見。

有譜,才能開展。
目前中央推動文化創意產業,電影產業振興計畫亦為其中之一,但長久以來,國內電影研究多以美學探討為主,對產業的議題卻少有見解,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黃建業即認為,由於所謂的「數位影音」所涵蓋的範圍過於廣泛,包括數位音樂、電玩遊戲等都是環節之一,因此雖具有深遠的發展潛力,卻也說明可發展的方向多元不一。加上目前國內缺乏確實的產業評估,因此透過台灣先進產業與城市產業結構的調查、盤點,進一步為發展方向定位,才能為正要起步的高雄奠定成功的基礎。就像演奏一首好音樂一樣,心裡有譜了,才能成功地延續美麗的旋律。
他並認為足夠的腹地、低廉的資金成本與順暢的行政系統,是高雄發展數位影音產業勝於其他城市的優勢,至於媒體園區應該定位在哪種產業?他則建議可以參考國際上可依靠的成功模式,如近年來成功迅速發展數位電影的韓國。
* 數位不只是技術 還要能說故事
法國畫家杜布菲曾大聲疾呼:「藝術的本質便是新奇」。在數位的議題上,國內專家學者大多探討技術層面,拋開數位技術不談,黃建業更強烈地希望有更多人能反思,在數位技術的背後,所要訴說、呈現的故事究竟是什麼?這直接關係到創意人才的培養,透過多元文化呈現台灣的創意風格,才是推展產業國際化最根本的關鍵思維。
而目前正戮力為南方培植創意人才的余為政,則對於南部所具備的有利資源條件,感到希望重重。「要先有作品,才會有市場。想像力、創意才是數位內容產業的關鍵。」他認為發展數位影音產業,創意及國際市場行銷缺一不可,目前南部多所大學院校皆積極開設相關學習課程,進行人才擴大培訓計畫,在政府以政策法令、預算編列輔導的同時,未來若能結合南科、高鐵,並透過活動行銷提升國際能見度,即深具數位影音城的發展潛力。

* 整合產官學研的新產業潛力
數位科技的運用,已成為影視媒體製作不可或缺的成功要素,數位影音的發展是台灣電影產業重新出發的新契機,然而如同兩位學者所言,欲透過電影產業的跨業結盟方式,推動數位影音產業,應針對創意、資金、市場、技術、人才培養、跨業整合種種要素嚴謹探討,並引鑑各國之成功產業推動經驗,運用全球行銷與商業策略的新思維,並由政府帶頭整合產官學研等資源,才能增加該產業的投資與成長潛力,創造具國際競爭力的高附加價值。
受訪學者
余為政
香港、台灣資深電影/動畫製作人、導演,現任南藝音像動畫所所長。
黃建業
生於香港,前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曾任中華民國電影年委員及研究發展部副主任兼學術研究組長、《影響》電影雜誌主編、2002年台北電影節總策劃及副主席,台灣紀錄片雙年展副主席。
戀戀高雄電影夢-資深影癡NO1 許參陸/資深影癡NO2 胡慶國
文/范妮非、李宜玲 攝影/蔡宜亭
每個人心中都有個電影夢,在那裡,我們可以自由夢想,在黑暗中,踏上心靈的流浪旅途,讓影像交疊的精采故事,伴隨著一路走過的歡喜歲月。
更有些人,用他們的痴與熱情,將這華麗的電影夢具體實現,他們本身就如一部高雄電影史,精采厚實又深刻,本單元將帶領你一起,領略他們的迷人風采!
* 因為分享,所以幸福
走入台灣美文物館,映入眼簾的是琳瑯滿目的巨幅海報、剪報、明星照片、甚至是代表電影發展史的多部放映機,讓這個說大不大的空間,變成一個電影萬花筒。「有許多導演、專家學者都說,這樣同步展出所有真跡文物,感覺好像太奢華了。」但對資深影癡許參陸來說,更重要的是一種分享感動的幸福。
年輕時熱衷繪畫,許參陸最初曾在當時的亞洲戲院繪製電影看板多年。後來輾轉進入台北第一影業擔任設計及企劃,也讓他從一個單純的美術創作者,變成藝術產業行銷人。回到當時人人皆稱為文化沙漠的高雄,許參陸開始將台北的電影產業行銷引進,曾經,他為國賓戲院規劃小廳制,鋪上整潔的紅地毯,甚至因為發送小袋子方便民眾吐檳榔渣而轟動一時,在宏總戲院任職時所訂下的戲院禁煙規則,更是高雄首創。
【影痴筆記】
走一趟 高雄電影時光隧道
台灣美文化館
主題/全館三百多坪,以展出電影文物為主,於民國93年開館,目前已獲得文建會補助,將於今年6月正式掛牌。
展覽內容/免費參觀,「百年電影經典真跡文物展」,包括國內罕見的8mm手搖式剪接機、各式老式放映機、1866年電影幻燈機、古董剪接台、真跡劇照、絕版海報、本事等。
館址/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61號(坎城戲院)七樓
電話/07-3129216(可申請預約導覽)
* 映演藝術片 是種回饋
以「服務、分享」為本質的行銷理念,也應用在藝術片的映演行動上。「很多人質疑藝術片在高雄的市場,但現在電影圖書館影展場場爆滿,就不難發現高雄民眾對於藝術片的高接受度。」許參陸始終堅持應該有更多的戲院映演藝術片,即使票房不佳,也是對電影迷的一種回饋。
* 不間斷的高雄映畫夢想
在自力進行高雄電影歷史田野調查,完成「港都跨世紀電影史」一書後,充滿夢想的許參陸,更說服坎城戲院房東-美萊奇百貨娛樂,將七樓的撞球間改建為現在的「台灣美文化館」,希望以拋磚引玉的方式,找回更多愛好電影文化的人。
許參陸現在已過著專心畫畫的退休生活,但或許下次當你走進文物館參觀,他又將熱情地帶你細數從前,你將發現,高雄市不僅能擁有一個人人稱羨的電影文物館,在吉光片羽中、還蘊藏著城市文化發展的新希望。

資深影癡NO.1 幸福映畫收藏家 許參陸
高雄市電影戲劇公會常務理事
高雄市美術協會理事長
* 開店圓一場電影夢
採訪的地點,是一間光華路上的影碟店,進門除了原版外片海報外,還可以在陳列的各國VCD、DVD影片中,發現僅流傳於影痴間的珍品,如:未在台灣商業映演、為楊德昌獲得一座坎城影展最佳導演殊榮的「一一」。更令人驚訝的則是,放在店裡一組高級音響配備,可想見老闆絕對是這領域的玩家。經採訪後才知道,自認為和所有人一樣,年輕時總愛看電影的胡慶國,最早開的其實是一家音響電器行,後來才因為濃厚的興趣,在三多路開了家影碟店。
* 試辦影展 場場爆滿
之後,因為台灣新聞報副刊藝文版鄭春鴻主編的建議,胡慶國慷慨的拿出所有珍藏的影碟,集合南部愛好藝術電影人士,彼此交流觀影經驗,並刊登於報上分享讀者。此外,更於民國81年,提撥公司盈餘,在樓上成立高雄影評人協會,定期舉辦主題影展。電影愛好者的迴響,也讓胡慶國開始注意到,其實高雄喜愛藝術電影潛在人口很驚人。
【影痴筆記】
看電影外,還要話電影
高雄影評人協會
成立於民國81年的高雄影評人協會,目前共有30至40位會員,成員有醫師、世新大學學生、記者等,背景各異,入會無門檻,只要你有一顆愛電影的心,勇於探索電影的影像世界,都歡迎前來一起話電影!
* 退而不休 熱情不減
影圖成立後,胡慶國個人率先捐出了一千片影碟,同時高雄影評人協會也加快腳步,致力於影像教育的推廣,和教育局及中華藝校合作,培訓電影導讀種子老師,也和社會局、教育局,各大學院校協辦各類主題影展,將電影文化種子散播在校園裡。回顧過往,胡慶國一路走來,總是在許多因緣巧合中,一步接著一步完成了許多在自己意料之外的高雄電影文化推動事業,而這一切動力,都只源自於他對於電影藝術最原始的熱愛。

資深影癡NO.2 影音專業級玩家 胡慶國
中華民國影碟協進會理事長
高雄市影音商業同業公會顧問
高雄市電器商業同業公會常務理事
【戀戀高雄電影夢】高雄影癡 必訪電影聖地!走訪高雄電影圖書館
文/李宜玲 攝影/鮑忠暉
這年頭在高雄看電影,除了買票進電影院、租影碟回家裡看,還有另一種你不得不知的新「看」法,那就是來到愛河畔,走入一棟玻璃建物,靜靜欣賞一場又一場在高雄其他地方看不到的世界電影,這裡就是影痴絕不可錯過的南方電影基地-高雄電影圖書館。
當台北有光點戲院、新竹有影像博物館,矗立在南方的則有耀眼的高雄電影圖書館,精采的電影文化活動,凝聚了南方的力量,將夢想深植在這個陽光燦爛的土地上,讓全世界都看得見!
以下我們將為你一一介紹到訪這裡,不可錯過的特色!
* 特色1 建物小而美 功能完善
高雄電影圖書館原為高雄市實驗國樂團舊址,自2002年11月3日啟用後,就成了高雄最耀眼的電影藝文天地,佔地雖只有292坪,但是呼應電影主題的透明建物設計,美麗耀人且功能完整,有影像資料庫、展覽廳、視聽室、圖書室、放映廳,還有最美的河畔電影廣場,不時舉辦戶外電影放映,是別的地方享受不到的觀影樂趣。
* 特色2 最熱情的志工
高雄影圖館交出亮眼的成績單,開館4年,就突破66萬參觀人次。完善的志工制度,195位熱情的志工參與,功不可沒,而她們的美麗身影,也出現在高雄拍攝、揚名國際的「天邊一朵雲」影片中,撐起艷紅雨傘,翩翩起舞,下次如果來到這裡,請不要忘記,對於她們熱心的服務給予微笑鼓勵。

* 特色3 看不完的主題影展
高雄影圖啟用後,高雄人終於可以一吐悶氣,不用再羨慕北部的電影資源,因為這裡終年有看不完的電影等著你。
同時,就有如世界各國愛好電影文化的城市一樣,高雄市政府也大力支持舉辦城市影展,期望以地方性的文化特色,打造出獨一無二的城市影展特色,期待有一天能如世界三大影展般,將高雄電影推向世界舞台!
2001年開始一連舉辦「高雄電影節」、「南方影展」,除了強調地緣文化,也分別以南方電影人專題回顧,和鼓勵華語獨立製片等方向,營造特色!
* 特色4 多樣化的電影活動
除了影展放映,影圖也舉辦了其他各式活動,深耕高雄電影文化,不但於電影映後舉辦專業影評座談,和南部大專院校影像科系合作,舉辦影像研習營,推廣影像教育。如「媒飛攝舞-南台灣青年音像創作聯展」,便有九所大學院校十二個科系150支影片,提供南部新生代電影創作人才發表與交流的舞台。
在引進更多不同於好萊塢電影,拓展南方觀影視界的同時,影圖也著力於挖掘高雄當地電影文化史,定期推出主題靜態文物展、出版電影專書,成了許多民眾認識台灣電影百年發展軌跡,最好的電影教育媒材。

無界影城─高雄,即將上映
文/范妮非 攝影/蔡宜亭
在高雄,將建築、空間與電影美學結合,是下一波的新文藝復興浪潮,除了振興電影產業尋回戲院觀眾,有更多場所將成為高雄的新天堂樂園,為你找回光影交錯間的感動。
■□ 情節‧情結
電影情節,把觀眾引領進入一個奇異的空間,這空間裡新舊交雜,有過往回憶,有未來嚮往,有你我週遭的生活內容,也有虛擬的故事傳說,這都是我們喜愛電影的上癮情結。曾幾何時,電影的映演空間成為時間稍縱即逝的空間代表,這其中的戲劇張力,透過映演活動、與觀眾的流動而表現得淋漓盡致。
導演楊德昌曾說,電影導演和建築師是極近似角色的人。而觀影者與空間使用者又會產生相同的感受嗎?或許問問那些時常探訪電影圖書館的人,可以獲得更有趣的答案。
■□ 尋回高雄的新天堂樂園
從閒置空間到愛河邊最閃亮的文化館,親近這所空間的人和觀影者一樣,分別在空間與電影中各取所好,結合博物館、展覽場、放映廳、講座、影展、露天咖啡的電影圖書館,讓高雄的藝術文化,在光影流動之間,恆定著市民文化觀與城市文化資產。
另一項更令影迷心動的,是政府計畫將新光碼頭旁的中油用地,規劃設置為「汽車電影院」,在海天之際讓電影的發展與想像更天馬行空。
■□ 映畫高雄,不再缺席
高雄與電影的關係,不只是電影的取材之地,透過具體建築空間、電影輔導政策、以及數位影音媒體園區的都市規劃,結合高雄的電影產業發展,同時完整地紀錄電影文化的藝術價值。
從前,人們從電影略知高雄,將來,高雄要透過電影文化,讓全世界都認識這個無界影城。
新銳高雄,即將上映,如果你期待重拾關於電影的無限想像,請憑熱情入場,在藝術文化繁花似錦的國際城市中,我們都不再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