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發布日期:2005-11-01更新日期:2005-11-01

【哈燒專題】

新高雄人

【哈燒專題.城市性格】蛻變。站在國際新舞台,優雅發聲

文/莫何 攝影/鮑忠暉

  邁入新世紀,高雄一點一滴累積著長期以來的改變,呈現出有別於以往的新風貌,「海洋國際的」、「浪漫休閒的」、「創意文化的」、「生態健康的」這些名詞漸次成為城市裡建設的內涵,從裡而外散發出令人期待、充滿人性化的城市特質。

-◇-  海洋城市 世界視野

  曾經,外人對於高雄的形象,不外乎是南部工業重鎮、全台第一大港的認知,但是這幾年高雄不一樣了,或許是因為要全力迎接全新世紀的競爭挑戰,也或許是來自於這塊土地上長久以來的關懷、改革動能的蓄發,高雄正以一種開闊遠大的城市願景,引領著城市進行另一場全面的體質革命。

  一直以來就以海港推進城市經濟與進步的高雄,以「海洋首都」自我定位,期待展現海洋文化的多元、包容與尊重等特質,發揮廣納時代潮流、世界視野與求新求變的特性與功能,帶領城市提昇,勾勒出更遠大的發展希望。

蛻變。站在國際新舞台,優雅發聲

-◇-  創意浪潮席捲 生活美感再發現

  高雄人現在已經很容易就能抵達城市的海岸線,聽潮音、賞海景,溫柔的海風也吹暖了高雄人忙碌的心,帶來一股悠閒的風潮,人們開始建立一種與城市、海洋的全新關係,發現遊玩散心都不必外求,城市裡開始有了可以駐足逗留、沉思漫步的好去處,也有了可以遠望懷思、胸懷世界的起點。

  從城市光廊帶動的城市美學與空間改造,喚醒了人們對於生活質地的感受,城市生活的美感需求,在市政建設中被重視與落實,因此產生了一處處高雄人願意徜徉其中的空間,這些地點都不大,或許只是一條街廓、一塊綠地,卻由此激發出城市潛藏的能量與渴望。

 -◇-  文化流域興起 健康生態重建

  從過去人人卻步的愛河沿岸,轉變成亮麗的文化景點,更是高雄人的驕傲,她的清澈再現,除了說明高雄下水道整治有成,她的河岸博物館群也展現城市文化藝術能量,她的美麗親和更代表著高雄致力推廣親水觀光新的政策,當她緩緩流貫城市,閃閃發亮的波光之中,也訴說著高雄在觀光、文化、健康及環保等不同層面的指標性轉變。 
 
  對於生態環保上的重視,是高雄城市發展的重要關鍵。高雄過去長期的重工業發展,背後呈現的是一種重經濟、輕環境的思維,如今在全球環保思潮下,政府與民間力量攜手合作,開始建構都市綠色廊道、濕地公園,從點到面,從綠帶到藍帶,一點一滴都是高雄人急欲重新找回城市的新面貌;建構與自然和諧關係的努力。

蛻變。站在國際新舞台,優雅發聲

-◇-  柔性與開拓兼具 的國際城市

  揮別以往只重硬體建設的發展邏輯,高雄各方面的改造翻新,都說明了她與國際城市同步的先進視野,除了硬體的,更重視軟體的,不再拼命向前衝的過度開發,轉而內在反省、在開創之餘也懂得珍惜保護,更柔性、更人性,同時也更開闊更具國際視野的城市正在成形。

  當今年高雄正式取得2009世運主辦權的同時,不但是高雄市環境獲得了國際肯定,也是未來高雄登上國際舞台展現城市能量的重要契機,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而我們相信,勇於作夢、也勇於實現夢想的高雄,將在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再次散發令人驚艷的活力,讓勇於蛻變、創新的高雄精神在國際上,優雅發聲!

蛻變。站在國際新舞台,優雅發聲

【哈燒專題.城市性格】味道。高雄獨家,別無分號

文/莫何 攝影/鮑忠暉.蔡宜亭

城市和人一樣,每分每秒都經歷累積與蛻變,這裡的空間規劃、生活步調、個性能量,都有著獨一無二的風格,等待著懂得的人,來此慢慢尋覓、細細品味。南方的高雄,不是優雅浪漫的巴黎、不是尖端流行的紐約、也不是繁華奔忙的台北,這裡有自己的風情、自己的味道。

味道。高雄獨家,別無分號

*  空間。直爽透氣,會呼吸的城市

  走過台南等屬於較為古老的台灣城市,再來到高雄,那種城市的空間感受特別的深刻,不管騎車或者開車都好,穿梭於巷弄間,城市的面貌與性格一覽無遺。

味道。高雄獨家,別無分號

 
  高雄,整齊有序的城市規劃、寬廣開放的公共空間,就算是擁有名列全台十大高樓中的五大,也沒有香港金融區令人窒息的密集,也沒有台北車水馬龍的擁塞。來到高雄真要迷路非常困難,因為她棋盤式道路規劃井然有序,從南到北,路名由一數到十,就算初次訪客,也可從所在路名約略知道自己的方位。任何一條寬敞筆直的馬路,都有台北少數重要幹道的水準,所以以前台北路上機車穿梭在汽車車陣中的驚險場面,在高雄幾乎很難見到。
 
  近幾年來不斷開拓的公共空間與綠地,又為高雄打開一扇扇透氣的窗,讓城市明朗亮麗起來,為原有的寬廣開闊氣息,增添幾許年輕活力。充滿合諧韻致的城市空間安排,提醒高雄人在忙碌之餘,也該懂得時時調整生活的節奏,不時慢下腳步,和城市一起深呼吸,細心品嚐屬於當下生活的美好。 

味道。高雄獨家,別無分號

*  步調。悠閒品味,屬於高雄的慢生活

  高雄除了上下班交通尖峰時刻,較之其他城市,相對悠閒許多,尤其這幾年來,隨著高雄港區海岸一處處的開放,清風徐徐,讓高雄人更享受山河海的悠閒情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節奏。

  值得一提的是,代表高雄蛻變及驕傲的城市光廊更彷彿魔法般,帶動了一連串的城市改變。這些在現代城市發展中,彌足珍貴的公共空間,不但提供了人們駐足休憩的空間,也提供了人們心靈紓解的處所,讓終日面對壓力競爭的都市人獲得些許養精蓄銳的活泉。
 
  來到高雄,得放慢你的腳步。不管是徜徉青山綠水、或是探訪時尚榮景,這裡最令人難忘的,就在那份對於生活的自在與閒適。

味道。高雄獨家,別無分號

*  能量。熱情奔放,點燃24小時

  說到高雄,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不外乎溫煦的陽光,就算冬天,穿著短褲短衫行走於馬路上的也大有人在。夏天下起雨來,常是一陣傾盆大雨,爽快又利落,冬天天氣乾爽,不像盆地型都市,夏日悶熱黏濕,冬天陰寒酷冷,讓人心沉重。

  生活在這裡的高雄人,自然也沾染了那一份乾脆利落、開朗熱情。有人說,高雄人愛穿拖鞋,或許就是因為拖鞋相較於皮鞋,雖然少了一些美感莊重,卻另有一種自由方便,好像隨時都準備輕鬆出發。

全國知名的六合夜市,每到夜晚總是聚集大批在地的夜貓族及觀光客。(攝影鮑忠暉)
全國知名的六合夜市,每到夜晚總是聚集大批在地的夜貓族及觀光客。(攝影鮑忠暉)

  高雄的夜晚更加熱鬧美麗,白天躲在冷氣房的高雄人,紛紛走出戶外。這裡有熱鬧的夜市、PUB,還有台灣城市很少有的夜間景色。漫步海邊,看遠處船影點點、聽不斷拍打岸邊的浪潮聲、數天上閃爍的美麗星光,或坐上短程的渡輪,到離島旗津品嚐鮮美的生猛海鮮、到碼頭邊的咖啡座看各式船隻往來。在越夜越美麗的高雄月色下,盡情點燃釋放高雄人身上源源不絕的奔放熱情。

英國領事館的開發,讓高雄市民多了一個休閒的好去處。
英國領事館的開發,讓高雄市民多了一個休閒的好去處。

【哈燒專題】從城市的欣賞者到新高雄人 專訪葉菊蘭代理市長

文/張筧 攝影/蔡宜亭

★  和新家的默契融合 讓她每天都快樂

  「過去我在高雄停留的時間不長,比較是過客、觀光客,來做一個研討、主持一個會議,探訪一個老友,就是一個城市欣賞者,可是當我受命到這裡來,不到二十天,我就希望能變成這裡長久的住民!」高雄市代理市長葉菊蘭在感性中帶點幽默表示:高雄的天氣好、乾燥、不陰冷、不潮溼,即使夏天海風也會送來涼意,不但是適合人居住的城市,對中老年人更是超好喔!

從城市的欣賞者到新高雄人 專訪葉菊蘭代理市長

  「直接、不做作、熱情而率真!」是葉市長和高雄人接觸的感受,葉市長不諱言上任後,每天公務十分的繁忙,但隨著城市節奏的起伏,她依然展現出奕奕的神采,愉悅爽朗的態度,顯示她對於高雄市這個新家正產生微妙的融合。

★  方向不變 加快執行腳步

  「我覺得蠻幸福的,在做了那麼多的工作之後,還能有個每天都有歡喜、新奇、期待心情的場域。」從2001年 到2005年葉菊蘭女士從立法委員、交通部部長、客委會主委、行政院副院長、末代國大議長、總統府資政到現任代理高雄市長職務,她認為每一個職務都是一個機會、一個學習,可以遇到好棒的人以及不同的專業團隊,也豐富了生活的歷練。

  葉市長表示,高雄的城市建設在整個市府團隊手中,有許多計畫刻在進行,無論是碼頭或愛河水岸的營造、便捷交通的建構,都正朝著願景高雄及雙核心首都的目標在走,只要方向正確、在中央的全力支持下,我們清楚看到整個高雄的願景,從謝院長在高雄提出「海洋首都」、「城市光榮感」等為高雄發展的基礎定調後,陳其邁代理市長更深化了這個價值,因此她認為,積極的加速腳步去推動、執行,才是現階段最重要的課題。

葉菊蘭代理市長期盼將高雄左營萬年季系列活動傳送到全國。
葉菊蘭代理市長期盼將高雄左營萬年季系列活動傳送到全國。

★  佈置舒服的家 打動你我的心

  更進一步的思維,葉市長說「能加強的應該是比較細緻文化內涵性的東西,就好像是招待客人到家裡來,希望對方感受到是乾淨的、細膩的、溫柔的的對待,因此從個人到整個社區都應該有同樣的自我期許,市府團隊尤其要以身作則。」

  葉市長在上任不久,即以女性獨特的細膩思考,在既定的城市建設規畫中,提出「家」的概念,以更深刻的人文生活與文化內涵來充實高雄市民的生活品質。

  「從對人的尊重、對自我的要求、對居住生活品質的提昇,打造高雄城市成為友善、健康、富有水岸花香的城市,才能真正打動你、我的心房」,這也是她把高雄當成一個家,以及一個女主人的待客心情。

柴山是高雄市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也是自然生態的寶庫。
柴山是高雄市民健身休閒的好去處,也是自然生態的寶庫。

【哈燒專題.臉譜表情】城市,陽光燦爛

  這座燦爛的城市中,有一則又一則動人故事,散發出關於高雄人「活力」、「幸福」、「分享」、「創意」、「夢想」等各式風采與魅力。

【哈燒專題】活力。希望奔馳,世界在握 撞球之子楊清順

採訪報導/崔家琪 攝影/蔡宜亭

■□  成功=天賦+努力

  很多人說阿順是個天才型的選手,其實成功除了靠天賦,最重要的還是有賴自己的努力。當同年齡的人正在擠聯考窄門時,阿順早已選擇撞球作為其人生的目標,全心全意為理想征戰,並結識張皓評、陳為志、趙豐邦等前輩,傳承高超的球技,才成就了今天的『撞球之子』。

  國小二年級,許多人都還是四處嘻鬧的頑皮小孩,阿順就跟著鄰居到球場看人打撞球,耳濡目染之下,與撞球結下不解之緣,國小五、六年級開始認真練球。阿順的堅持及投入,也改變了媽媽的心意與態度,轉而全力支持他的決定。 

■□  撞球神童 每年一個國際賽冠軍

  經過不斷的努力與自我挑戰,15歲那年,阿順開始在球壇嶄露頭角。

  這年,阿順相繼拿下光復盃全國公開賽及中正盃全國錦標賽冠軍,隨即轉入職業界,十八歲時,更首度代表我國遠赴日本參加日本大阪公開賽,一路挺進冠軍戰,氣走菲律賓名將巴斯特曼迪,創造該項比賽23屆以來最年輕的冠軍得主紀錄,並登上日本撞球雜誌的封面,得了『撞球神童』的稱號,被譽為世界最佳9號球選手之一。
 
  但楊清順並不因此而驕傲自滿,他知道,還有更多的挑戰,正等待著他。因此就在他獲得日本大阪公開賽冠軍後,他與自己約定,往後每年都要拿下一個國際賽冠軍的目標,面對不斷冒出頭的新秀與老將競爭,這不可不謂是個艱鉅的挑戰。今年二十七歲的他,很欣慰地表示,到目前為止,每年都達成自訂的目標,其中包括兩屆亞運金牌及2001年日本秋田世界運動會金牌。對於高雄市將主辦2009世界運動會,他也深信以國內水準,屆時必能贏得撞球項目獎牌。

撞球之子楊清順

■□  向世界冠軍邁進

  行事相當低調的阿順,除了打撞球,也靠其他消遣來放鬆自己,以前是釣魚、釣蝦、下棋,最近則迷上打小白球,已有八十桿左右的實力。

  阿順說,只要還能在球場上拼戰,就不會輕言退休,畢竟撞球已成為他生命中的重要一環,而且他還有最後一個目標尚未達成,那就是拿下夢寐以求的世界比賽-「冠中冠」。

【哈燒專題】幸福。友善城市,無國界 泰國新移民Ann Rungnapar

文、攝影/崔家琪

-∞-  放棄優渥工作 隨夫離鄉到高雄

  從泰國嫁來台灣的Ann Rungnapar,在先生鼓勵下共同創業,三年前選在中華路、大同路口附近開了「彩虹泰國餐廳」,以其道地美味的泰國家鄉菜建立口耳相傳的好口碑,成為少數在台灣闖出一片天的外籍配偶。
 
  Rungnapar在泰國擁有大學學歷,讀的是行銷,英文聽讀說寫流利,原來在台商企業集團擔任秘書,認識赴泰國旅遊的林三龍後,兩人突破語言障礙墜入情網。五年前Rungnapar毅然放棄優渥的工作,離鄉背井來到陌生的異地,過起平靜的家庭生活。

  剛開始Rungnapar嚴重適應不良,人生地不熟,再加上國、台語都不靈光,幾乎過著足不出戶的日子,老公覺得這樣不是辦法,逼著她去上社會局開辦的外籍配偶聯誼會,學習台灣的風俗文化,也結識了不少來自泰國的朋友,稍解思鄉之愁,但每天仍無所適事。

泰國新移民Ann Rungnapar

-∞-  以泰國家鄉菜 解鄉愁 交朋友

  老公怕Rungnapar吃不慣本地菜,帶著她吃遍了高雄市的泰國餐廳,但吃來吃去總吃不出家鄉味,於是林三龍靈機一動,在結婚兩週年前夕,以她的泰文名字Rungnapar原意「彩虹」,為她開了一家泰國餐廳,沒有亮眼的招牌、沒有炫目的裝潢,有的只是對純正泰國料理的執著。

  餐廳開幕不到幾個月,就碰上令人聞之色變的SARS風暴,經過慘澹經營,道地泰國家常菜逐漸擄獲泰籍及本地饕客的胃,在夫妻同心之下,好不容易撐了過來。現在老公負責上菜市場採購,老婆則和兩位泰國同鄉幫忙廚房工作,夫妻倆每天雖然忙碌,卻滿足於這種簡單的幸福生活。

-∞-  用心經營 令人稱羨的異國婚姻

  林三龍欣慰地表示,看過太多台灣與外籍聯婚失敗的例子,很慶幸自己有一個懂事又能和自己一起打拼事業的伴侶。其實,只要雙方都有心,即使來自不同國家、文化背景不同,也能經營出成功又令人稱羨的婚姻。

【哈燒專題】分享。快樂交流,串聯生命能量 看史博館資深志工陳壘如何玩出美麗的生命風景

文/謝美萱 攝影/蔡宜亭

*  志趣想法 比無私奉獻重要

  你對志工的想像是什麼?熱情、奉獻、無私?這樣的形容詞映入眼簾,多半有些模糊的距離感,你是否曾經想過,志工的真實面貌並非那樣平板,而遠遠凌駕表面的想像?他們其實很愛玩,很愛呼朋引伴,也很有想法。

*  呼朋引伴,閒不下來

  在海上工作三十多年的資深船員陳壘,21年次,退休之後,從民國87年底在高雄史博館擔任志工服務至今,年年全勤,身為星期三小組長的他,是志工圈的老大哥,講話直率誠懇,他說自己「比較雞婆、被整」所以才當小組長,但其實大家都知道,他一穿上志工背心就閒不下來。 
 
  陳壘說,大家都說志工是因為有愛心、想奉獻,所以才來義務服務,但那其實不是主要的原因。「老實說,來當義工的人很多是退休了,孩子也大了,生活沒可以忙的事情,就跟著鄰居朋友吆喝一起當志工,像台語說的『一串粽子』,一整串一起去玩。」他毫不避諱打破人們完美的想像,開朗大笑地描述義工們私下一起聚餐、玩樂的畫面,甚至開玩笑地說,「如果其中有一個人偷懶不來當班,他自己也會覺得不好意思」。他描述的志工面貌,不是平板的犧牲奉獻,而是貼近生活、朝氣蓬勃。

史博館資深志工陳壘

【哈燒專題】創意。勇於開創,走自己的路 來自高雄,風靡全台的帆布哈燒包 HIRES與行銷時尚總監Amber Yen

文/張筧 攝影/蔡宜亭

★  從新堀江出發 奠定事業基礎

  新堀江商場是高雄市的流行窗口,每一個小巧精緻的店面,都代表著一個機會。近期才從國內崛起的形象品牌HIRES就是從新堀江這樣的精品商店街,走出自己的道路。十幾年前廿多歲的女孩黃淑芬在這裡尋夢,就像新堀江大部分的商店一樣,「露露貨倉」琳瑯滿目的舶來品,打下黃淑芬的事業基礎。

★  用時尚拖鞋 打下一片江山

  「改變我們的是一雙拖鞋」,目前擔任HIRES行銷時尚總監的Amber Yen表示,當時老闆考慮到要引進一些配件搭配服飾,恰好有一個為日本代工的廠商表示願意配合設計出貨,讓黃淑芬決心一試。沒想到此一設計款式,大受市場歡迎,也為露露貨倉在拖鞋批發的市場上打下一片江山。

HIRES與行銷時尚總監Amber Yen

★  鮮豔帆布包 引領街頭流行

  僅管當時休閒拖鞋的利潤還不錯,但黃淑芬已開始構思第二條產品線,並且開始以「帆布包」探索市場。Amber Yen說,「帆布包美觀、耐用、具濃厚的休閒風,世界各大品牌都少不了帆布包的款式,但我們要做出不一樣的帆布包。」

  露露貨倉以「ORANGE」的品牌,大膽的配色和款式進入帆布包市場,有別於傳統帆布包的米色、黃等色系,一開始就擄獲年輕族群的芳心,還有許多人以為ORANGE是代理國外的品牌。

★  打造一個國內崛起的國際品牌

  因為求學時至新堀江逛街,和黃淑芬相識的Amber,也在黃淑芬的熱情邀約下,回到高雄,以其具有的流行商品行銷專業,加入經營團隊。兩位來自高雄的年輕流行創意家,企圖以具國際視野的流行、設計、行銷觀點,加上極具流行度的敏銳美感,全新打造一個國內崛起的國際品牌。

  未來還將再開創什麼樣的美麗風潮,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來自高雄,風靡全台的帆布哈燒包

【哈燒專題】夢想。人生,就是不妥協 在高雄品嚐法式慢板生活 科技人許正吉的浪漫舞台

文/張筧 照片提供/新思惟生活科技公司

-◇-  跨足餐飲業 只為曾有的感動

  即使不是週末假日的下午,河堤社區「帕莎蒂娜烘培坊」,仍然高朋滿座,裡頭流洩著一股濃郁的咖啡及糕點的香氣,讓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更加的溫暖。和烘培坊比鄰的「帕莎蒂娜法國餐廳」的主廚則開始蘊釀一場浪漫晚宴的靈感。 

  「帕莎蒂娜法國餐廳」在2000年成立,精緻的法式風格很快的在高雄地區得到口碑,但更令人意外的是它的負責人許正吉先生長年從事高科技產業,第一次跨足餐飲業,卻令人刮目相看,就像許正吉自己所形容的那樣「湧力實業公司經營了廿幾年,業界以外知道的人非常有限,而帕莎蒂娜進入市場兩年,大家都知道了!」他的眼神裡透露著不可思議的驕傲。

新思維生活科技董事長許正吉

-◇-  搭車南下打拼 二十年後終得圓夢

  廿四歲剛剛完成基礎的學業,許正吉在家人的建議下,從台南歸仁的鄉下,坐火車來到高雄。在許正吉的記憶中,「當時台灣正處於經濟起飛的階段,高雄是一個充滿機會的地方」,儘管過了廿幾年,許正吉在高雄完成了人生不同階段的夢想,這個想法依然沒有改變。

  「我最初的夢想是開一家咖啡店」,許正吉談起帕莎蒂娜緣起時表示,長年從事的高科技產業,和日本企業客戶形成一種伙伴和友人的關係,在一次私人的接待中,來到東京巷內一家經營了三代的咖啡廳,那是當地人生活與集體記憶的所在,就像台灣早期柑仔店、廟口那種感覺。許正吉在感動中繼續找尋這種感覺,直到十五年後帕莎蒂娜在河堤社區落腳。

在高雄品嚐法式慢板生活

-◇-  心靈的安頓 才有真正的享受

  在經過事業打拼的充實與忙碌,許正吉要為和他一樣的高雄人,營造一個「享受生活的地方」,對他而言,「有工作的成就和心靈的安頓,才會有真正的享受」。因此帕莎蒂娜從一家法國餐廳開始,到所屬兩家烘培坊及作為展演使用的新思惟人文空間,都以實踐「享受生活、快樂、幸福」為新思惟生活科技公司的企業指標,用心營造生活的慢板,堅持這個步調,也讓高雄的飲食生活多了一個精緻文化的刻度。

【哈燒專題.眷戀理由】因為‧所以‧愛上高雄

  每天匆匆過,但還有許多的生活記憶與情感沒有消失,一點一滴都成為每個人和這座城市共享的秘密,這些存在高雄人心中,各式各樣眷戀的緣由,反射出這座城市真正的價值與豐富內涵。

【哈燒專題】黃友棣以音樂回報高雄

文/傅孟麗 攝影/李宣融

* 遷居高雄 治好眼疾

  1987年,音樂大師黃友棣自香港珠海書院退休,遷居高雄。在此之前,黃友棣因眼壓過高就醫,榮總醫師建議他最好住在氣溫高一點的地方,他問醫師:「高雄可以嗎?」醫師說:「非常適合。」搬來高雄兩個月後,他的眼壓就明顯降低了,至今仍輕鬆譜曲、閱讀,平時不需戴眼鏡。他,今年已經九十四歲了!

黃友棣以音樂回報高雄

心懷感謝 義務做樂教

  黃友棣對高雄心懷感謝,他發願「不賺高雄人一毛錢」,義務協助高雄樂壇,盡心盡力做樂教,讓高雄樂壇開出滿園芬芳。定居高雄的他,只要有合唱團需要他指導,他絕不推辭。他不僅為各個合唱團創作歌曲,為學校作校歌,近年更為佛教團體寫佛曲,因為對佛典的深入研究,寫出的佛曲,意境深遠,禪味動人。最近更完成了多年心願,將儒、釋、道三家的特點,各作一首歌曲為代表,可以連貫演唱出來。九十四高齡的他,仍心心念念致力於樂教,他常嘆:「學校花大錢買樂器,卻放著不花錢的樂器不用。」他認為人唱出來的歌聲是最動聽的,所以指導合唱團、鼓勵有志之士寫好歌、義務將他所學傳授給弟子,他希望高雄能唱出一片和諧。

優遊自在 離不開高雄

  獨居在仁愛三街的大廈,一住就是18年。黃友棣一直自己料理三餐,幾乎每天步行到附近的國民市場買菜,他把買菜當作運動。除了上菜場和跑郵局,他足不出戶。住在高雄的好處不只是氣候佳,有利健康,而且弟子眾多,大家都爭先恐後的想服侍他,到哪裡都有專人接送,比自己的子女還周到。黃友棣在高雄優遊自在,這輩子不會離開高雄了!

【哈燒專題】余光中的海緣

文、攝影/傅孟麗

⊙定居高雄二十週年

  今年九月十日,詩人余光中伉儷慎重其事的在國賓飯店川菜廳宴請幾位好友,因為這天是他們定居高雄二十週年的紀念日。

  席間,詩人回憶二十年前,中山大學剛創校,李煥校長禮聘他出任文學院長。西子灣的海景,對他有很大的吸引力。香港住了十三年,感情深厚,實難割捨。他們離開香港當天,面對大批朋友送行,其夫人范我存哭得唏哩嘩啦,詩人也黯然神傷。行前,他們還曾去問卜,結果是「大吉,在高雄會結交許多朋友。」果真如此,朋友,是他們初到高雄就立即領略的熱情友善。

余光中

⊙壯麗的風景 跳動的詩心

  喜歡高雄長年晴爽的氣候,喜歡高雄寬闊的道路。至於其他,詩人常說自己缺乏革命性,二十年來,請客吃飯就在國賓川菜廳,理髮購物都在固定的地方,沒有變化。他慶幸晚年能在高雄「就位」,從容回顧生命,這壯麗的生命場景,使他緊握著筆,一顆詩心依然劇烈跳動著。

【哈燒專題】認份耐操,造就迷人的高雄市! 陳建銘/成功國小校長,定居高雄17年

文、攝影/葛蔓

◇-純樸熱情 沒有距離

  「高雄人很認份,也很耐操!」從事教育工作22年,很喜歡和家長互動,現為成功國小校長的陳建銘字眼精準描述高雄人的性格。「這大概是因為高雄市民來自附近農村,生活並不容易,因此他們很認份,才會那麼努力工作,成就了高雄市成為台灣工業大城。」

  故鄉在高雄縣田寮鄉,國中畢業後,一路從屏東師專、師大唸上來,現在還在高師大唸教育研究所博士班的陳建銘,在台北服務5年之後,民國77年就回到高雄工作,最愛高雄的原因跟很多人一樣,就是「高雄人真的很純樸、熱情!」,陳建銘笑笑的表示,「他們總讓你覺得彼此很親近」!

陳建銘/成功國小校長

◇-居民懂得美 城市就更美

  身為教育工作者,一直認為生活美學教育對於孩童很重要,這幾年高雄市變得比以前美麗,他的感受就更為強烈了!陳校長認為在高雄市生活真的很方便,未來如果在人文、教育上更為多元,他相信高雄市一定會更迷人!

  深信讓城市變得更好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在台灣師大唸教育研究所時,就了解到老師對於學生很重要的陳校長,也開始對這份教育工作有很強的使命感。現在他就在學校裏積極推動「社區小學」,不僅配合市府政策把圍牆打掉,還以開放的心思邀請社區議員、里長、家長、志工媽媽一齊來討論如何美化學校。同時,也以「生命教育」為主軸,與社區醫院合作;完成第一份以學校名義大膽向信義房屋提「社區一家」活動案,希望透過社區居民們巧思的活動設計讓小朋友學習珍惜生命。

  他希望,未來成功國小能成為「社區人文中心」,讓居民在學校裏就能學習欣賞美的事務。因為他深信懂得美的城市,一定會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哈燒專題】高雄的慢步調,我最愛! 王榮德/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院長,定居高雄12年

文、攝影/葛蔓

*因為深厚情感 回到故鄉

  「我一直覺得高雄是塊寶地!位於陸、海、空絕佳的地理位置,是地球上少數的優勝美地!只要執政者懂得這塊樸玉,一定可以讓它大放光彩!」現年五十二歲,出身醫師世家,現任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院長的王榮德這樣形容高雄。

  身為基督徒的醫生,在外地工作十幾年後,最後還是決定回到故鄉地繼續醫療傳道工作,王榮德對高雄一直有很深感情。「我喜歡高雄的『慢步調』,不管在食衣住行,我都可以很隨性的生活,生活機能也很好!不像在台北很忙碌,也很煩悶,每天好像在打戰!」 

王榮德/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院長
王榮德/高雄基督教信義醫院院長

*多了人文味 高雄更具競爭力

  談起高雄市的未來,王醫師充滿希望與期待,「環境的改變,已經使得港都多了一點人文味!現在教育上的競爭力也比過去強,雄中考上台大醫學院的人數就要比我那個年代好!未來高雄市只要在文化上再加把勁,配合國家經濟政策,讓商業更為活絡,我相信高雄市有能力成為猶如『上海』在中國的地位。」

*期許陽光大城 健康又快樂

  不過,觀察高雄人健康十二年之久的王醫師還是覺得高雄人不夠健康,有三成以上的勞工階層,身心健康指數並不高。「其實高雄常年陽光普照,陽光是人們快樂的重要元素,應該可以讓人更快樂才對!但在我的病人當中,有很多市民卻是長期忽視自己的健康,因此我很能認同目前市政推動『健康城市』的想法,這也是我未來的工作使命!我希望未來我能投注更多的心力在『預防醫學』領域,讓人們更健康!」

  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的王院長,正對於自己人生的下一階段目標、對於這最愛的城市未來,擘畫著有如陽光般燦爛而光明的願景。

【哈燒專題】我在家,用美食招待我的朋友! Jimmy Lin/夏都康堤法國料理主廚,定居高雄5年

文/李宜玲 攝影/蔡宜亭

◇來高雄,開疆闢土

  談起法國料理,似乎是高貴、精緻的代名詞,但往往料理文化的隔閡,也讓我們一方面對於法國料理有無盡的浪漫想像,一方面卻也在心中隔起一道道的高牆,望而卻步。

  來自台北的夏都康堤法國料理主廚Jimmy和老婆LuLu,五年前來到高雄,以對法國料理驚人的熱情與毅力,為我們打開一扇認識法國料理文化的窗。

  談起來到高雄打拼的原因,Jimmy說「因為朋友的建議,我們完全沒有做任何的市場調查就下來開店了,以為法國餐廳少,代表著機會無限,沒想到那其實也代表著市場仍未成熟。」兩人因此宛如法國料理「開疆闢土」的鬥士,一路摸索而來。

Jimmy Lin/夏都康堤法國料理主廚
Jimmy Lin/夏都康堤法國料理主廚

◇堅持,傳遞法國料理文化的精髓

  性情中人的夫妻倆,往往靠著機緣挑選店面,僻靜的小巷,傳統低調的店面裝潢,陌生的飲食文化,其中的艱辛可以想像。但他們堅持用最好的食材與烹飪,調理出法國料理的精髓,連餐飲界專業人士都不禁問道:「用這麼頂級的食材,有多少人能懂!」

  但是,五年來,他們的「堅持」始終如一,「飲食是一種文化,我希望客人來到這裡可以享受。」所以,「夏都康堤」法國料理放棄了更大的店面,「堅持」只有12個席次,只接受預定,就為了能給每一位客人最細緻的服務、最安靜的用餐環境,如果你不了解法國飲食,Jimmy和LuLu兩人還會拿著書,為你解說其中的奧妙,如此,在不靠宣傳廣告下,慢慢地累積了一群忠實的老顧客。今年,兩人更跨出了另一個大步,在擁有「理想」後,向「現實」探進,另開了一家單價較低、以商務客群為主的「樂貝蒂康堤」法式料理小館,為了只是能讓更多人認識法國料理。

 我在家,用美食招待我的朋友!

◇用飲食交朋友

  「從事餐飲業,不用出門就可以交到好朋友,就像在家料理美食,招待朋友一樣,很享受!」對於怕熱的Jimmy來說,為何會留在艷陽高張的高雄,原因連自己也說不清,但從他一談起和高雄老顧客相交的故事就停不了,臉上有如小孩般的興奮神情,那答案似乎一切都盡在不言中。相信未來,我們可以預見,在城市某個角落裡,Jimmy和LuLu仍將持續以對法國料理的熱情與堅持,用飲食搭起一座座友誼的橋樑。

【哈燒專題】這是個屬於年輕人的城市! 趙家榆、黃詩尹/六年級女留學生

文/李宜玲 攝影/蔡宜亭

*遠赴歐洲尋夢 回鄉打拼新人生

  在青春年華時,帶著一籮筐對外國文化的美麗想像,出外尋夢,是許多台灣年輕人的故事。兩個來自於高雄的六年級女留學生,她們千里前往人文薈萃的歐洲,大口呼吸藝術的精華,今明兩年即將成為社會新鮮人,她們選擇回到家鄉,開始踏入人生的新階段,卻也因此發現,家鄉的改變,她們異口同聲的說,「這是個屬於年輕人的城市」!

黃詩尹(左)、趙家榆(右)
黃詩尹(左)、趙家榆(右)

*色彩更繽紛 空間更開闊

  分別於奧地利維也納研習建築的趙家榆和到英國研習織品設計的黃詩尹,不諱言,在她們的專業領域裡,歐洲的確有著較多的發展機會,但這裡有思念的家人、有熟悉的社會文化,所以決定先回來。沒想到,以往灰灰暗暗的高雄市,卻變妝為色彩多樣、開放的海洋城市,令她們感到驚艷!

  母親為高雄知名室內設計師林佩欣的趙家榆,觀察高雄城市空間的改變,最明顯莫過於公園變多了、種了更多的花草樹木, 可見城市對於市民的需求有了更體貼的了解, ? 也讓城市變得開闊而不擁擠。 以前總是往墾丁等外縣市玩樂的她們,如今高雄的西子灣、打狗英國領事館、漁人碼頭、城市光廊、愛河步道與咖啡座,則是她們最新探訪的地點。

*味蕾眷戀家鄉味

  談起在國外求學的日子,置身於歐洲文藝古都,,音樂劇、歌劇音符處處飄盪,跟隨著歐洲人放慢步調、享受生活的同時,味蕾卻仍不時懷念起家鄉味,珍珠奶茶、傳統飯團、黑輪小吃等、或僅僅是阿嬤煮的一道家常菜,都讓她們念念不已,尤其在聖誕節,路上、電視上處處是團聚歡樂景象,更讓她們感受對於遠方家鄉的想念。

  現在,她們回來了。對於年輕的她們來說,24小時充滿活力衝勁的家鄉正展開雙臂歡迎著她們,提供她們另一個大顯身手的新舞台!

【哈燒專題:城市性格】品味,高雄的新與舊

  曾經是個機會處處的海洋冒險天堂,如今蛻變為國際港埠與觀光大城的高雄,交雜著新與舊的城市風貌,擁有獨特的城市特色與源源不絕的能量,正等待你來發掘。

一座城市,365天,時時刻刻都在變化中, 瞬間,下一秒又是另一種模樣,另一種表情!

落腳在這座城市的人,從四面八方而來, 懷抱著各自的夢想,在這裡寫下各自的故事。

偉大的城市給予人們生活的機會與夢想。 城市人則用生命豐富了這座城市的內涵與面貌。 他們彼此之間不斷進行著關係交流, 影響改變著城市、城市人的定義與樣貌。

走入21世紀,新高雄、新高雄人的定義也已全面翻新! 不知您是否察覺?

本期哈燒專題--新高雄人, 邀請您,和我們進行一場「城市與人」的觀察探索, 用好奇的眼睛與心靈, 一方面看看高雄本身的蛻變與成長, 一方面聽聽不同的高雄人故事與不同的意見及聲音。 或許你也將從中發覺, 更多看待的角度,更多關於這座城市、這群城市住民的想像...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