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合!高雄吉祥物出任務No.092019/09
【201909在地時令】從頭吃到尾 台灣最早養殖魚種:虱目魚
車子行駛在養殖魚池邊的產業道路上,一池相連著一池,彷彿沒有盡頭似的,這是高雄沿海地區養殖業的日常風景,茄萣、路竹、彌陀、永安等區都不陌生。獨特的海味與鮮味撲鼻而來,在這些相連的池子裡,光是彌陀區就有三百公頃占地、養著營養豐足的虱目魚,年產量可達六百多萬斤。截至2018年的統計,高雄區虱目魚年產值約10億元,年產量及年產值均佔全國第2位,彌陀是高雄區虱目魚養殖的重鎮,素有「虱目魚故鄉」的稱號,加上虱目魚的經濟價值高,從魚頭到魚尾都能食用,還能延伸製成加工品,讓虱目魚料理成為南部餐桌上常見的菜色。

虱目魚的歷史可從明清鄭成功時期追尋起,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這魚的名字眾多,像是牛奶魚、國姓魚、塞目魚或海草魚都有人叫,甚至在《臺灣通史》中記載:「台南沿海事以蓄魚為業,其魚為麻薩末,番語也。」足見此魚是台灣最早養殖的海水魚種。南部養殖以嘉義、台南跟高雄為多,而高雄養殖採深水式養殖,更因地利緣故氣候較為穩定,收成穩定不易受價格波動,通常會在中秋節前後開始收成販售,海口人更會把虱目魚風乾後烤,別有一番風味。

庶民美食虱目魚 料理餅乾都好味
彌陀區漁會以虱目魚為產品並取名「虱想起」,有魚丸、虱目魚肚、虱目魚柳、虱目魚鬆、虱目魚飛魚卵香腸跟虱目魚黃金水餃等,品項豐富多元,也考量到虱目魚多刺的特性,特別販售無刺虱目魚,方便不會挑刺的人料理,相當便利。
另外,除了生食的產品線,還有可即食的「思慕‧魚」系列,將虱目魚做成餅乾,老少咸宜,像是思慕魚薯薯就是使用虱目魚肉加上馬鈴薯薄片,製作成薯條的造型,吃起來鹹香好味,一口接一口,打破大家對虱目魚的一般印象,相當值得一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