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大躍進】五
幸福高雄 寶貝婦幼銀髮 城市社福力第一
在低出生率和高齡化社會的趨勢下,實現「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無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福利,已成為幸福宜居城市最重要的指標。今年9月,《天下雜誌》公布2014年「幸福城市大調查」,高雄的「幸福力」在五都中排名第二,「社福力」則再度蟬連冠軍。
這項評比囊括了每萬人口社會福利工作人員數、平均每位列冊需關懷獨居老人被服務次數、社區關懷照顧據點服務村里涵蓋率、每一兒少福利服務中心需服務兒少數、高風險家庭個案平均面訪次數等15大項;而另一項親子天下雜誌針對2013年六都托育力調查評比報導,高雄在有限資源下仍勇奪「最適合生養小孩的城市」第二名,展現了自縣市合併以來,市府大幅擴增社會福利預算、放寬申請標準,照顧低收入戶及近貧家庭,致力追求社會福利「高高平」的抱負和願景。
社福網絡 城鄉零距離
縣市合併是大高雄發展的新契機,但也必須面臨城鄉差距和各項社會福利措施落差的問題,因此市府提出「社會福利高高平」的主張,不僅保留原有福利,更從優規劃齊平補助和福利項目,積極建構綿密完整的社會福利網絡。目前社會福利服務據點已有573處,遍及38個行政區;今年9月,位於旗山、左營、仁武、岡山及前鎮等5處的綜合社福中心正式掛牌營運,如衛星般的社福網絡,提供更貼近市民與地方特色的福利服務,讓高雄成為名符其實的幸福宜居城市。
而包括公共托嬰中心與育兒資源中心、婦女館、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社福中心、日照中心、青春福利社等新設置或整修的社福場館,都充分利用學校、里民活動中心或國宅的閒置空間,無論在空間動線規劃、設施安全考量及色彩配置皆令人驚豔,相當受大小朋友的喜愛。如仁武及新興公共托嬰中心善用國小閒置教室;彌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運用原鄉代會場地;位於鳳山區的婦幼青少年活動中心經過空間規劃改造後,成為具備公共托嬰中心、親子共讀室、戶外閱覽區等多功能的服務據點,滿足眾人不同需求。
面面俱到 快樂老人家
高雄是全台最早補助年長者裝假牙的城市,從1999年開始至今已有將近5萬位年長者受惠,滿意度達9成。縣市合併後,這項福利和65歲以上老人健保費全額補助、健檢、身障者與老人免費搭乘公共車船、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日照托老補助等福利,也同步擴及至原高雄縣地區。
截至今年10月底,高雄市65歲以上長輩已達32萬9千多人,占全市總人口近12%,為因應人口老化趨勢,市府推動各項老人福利政策,包括設立195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南北兩區銀髮家園,並持續增設老人活動據點與日間照顧中心,提供安置頤養服務、居家與社區照顧、文康休閒、獨居關懷等措施,希望讓老人家退休後也能活得開心、活得尊嚴。
為實現在地安養、在地生活、在地照顧的「三在一生」銀髮生活,市府規劃居家服務、日間照顧、到宅沐浴車、喘息服務等貼心策略,延緩年長者入住安養機構的時間。目前高雄共有29處居家服務支援中心,提供近50萬服務人次;而11處的日間照顧中心則提供失能或失智長者護理、生活照顧、交通接送、餐飲服務、機能回復訓練等完善的照顧,截至今年6月服務近20萬人次,無論在單位數、服務人數與人次都高居全台之冠。
家長的好幫手 育兒負擔輕
家庭是幸福人生的起點,為支持0至2歲的育兒家庭,減輕家長托育負擔,除了生育津貼、保母托育費用補助、父母未就業家庭育兒津貼外,2013年8月進一步率先開辦「支持夜間工作家庭育兒服務」,加碼補助夜間托育費每月最高2000元,解決夜間工作者常找不到夜間托育保母或托育費用較高的困擾;有托育需求的市民朋友還可利用6個社區保母系統,從納管的3600多位合格保母中尋求適當人選,這些都是全台首創的婦幼措施。
2013年起,高雄接續在三民、鳳山、前鎮、左營、小港、仁武、大寮、新興、岡山、鼓山等行政區成立共12處公共托嬰中心,收托2歲以下嬰幼兒,每5位嬰幼兒即配置1名托育人員,並有1名專業護理人員;而家中有0-6歲孩子的父母們,還可以利用前鎮「幸福‧童愛館」、三民兒福育兒資源中心,前鎮愛群育兒資源中心的玩具資源室、兒童遊戲室及育兒諮詢,作為育兒好幫手,民眾也可以透過「雄愛生囝仔‧FUN心育兒資源網」,無論是「找活動」、「找托育」、「找福利」、「找育樂」都能輕鬆上手。
快樂城市 兒少保護更周到
《康健雜誌》2013年針對22個縣市政府在兒少保護之「執行力」、「人力」及「積極度」等15項指標進行評比,高雄獲得5片銀杏葉之最高肯定,即是因為高雄具備了完善的社福體制。
依據高雄兒童少年保護執行概況統計,由醫事人員通報的案件占總通報量2成,顯示醫療協助在受虐案件中的重要性。今年7月起,市府與高醫合作,啟動全國首創的「兒童少年驗傷醫療整合中心」,除透過社會局、衛生局合作醫療團隊給予兒少受虐個案即時診斷治療,也藉由聯合會診評估機制及完整鑑定報告,提供調查單位更完整佐證資料,提升兒童少年驗傷採證及醫療服務品質,健全兒少權益保護制度。
對於特殊境遇家庭協助,高雄市16處社會福利中心集合各界捐助成立「愛的物資分享銀行」,存放有米糧、嬰兒奶粉、尿布等用品,這些物資的集結就是為了幫助遭遇變故、生計陷入困境的家庭,只要民眾提出需求,社工員訪視後會立即提供協助。今年11月,市府進一步在三民區成立「幸福分享中心-高雄實物銀行」,跳脫傳統捐款救助方式,改採物資媒合,以實物的陳列與定期管理發送,讓愛心資源能夠快速分享到需要的人手中。
寒暑假期間,市府更結合公益彩券盈餘基金及民間企業、團體等善款支應,提供經個案評估受助學童每張60元的餐食券,持券即可至高雄境內的統一超商、OK超商、正忠排骨飯及太師傅等連鎖店兌換物超所值的餐食,以補充寒暑假期間弱勢學童必要餐食的不足,目前高雄有約600個兌換據點,平均每年受惠學童達3700餘人。
慢飛天使 早療服務再升級
慢飛天使成長路緩,透過早療復健慢慢學,也可以擁有一片天。為提供慢飛天使與其家庭社區化、在地化的服務,市府已於三民、鳳山、旗山、岡山、旗津、小港、鹽埕、阿蓮、大社、林園、甲仙等11區設置早療服務據點,今年3月再成立六龜早療服務據點,服務六龜、茂林及桃源等偏遠地區,每處早療服務據點都配有專業的教保老師、治療師及社工人員,提供日間托育訓練及專業的療育訓練。
「終於不用長途奔波了。」家長陳媽媽開心地分享著,以前帶孩子至鳳山早療中心上課,往返交通就需要40分鐘以上,大社據點成立後可就近提供時段教學,讓她覺得很貼心。9月起,無障礙之家兒童發展中心進一步結合教保、社工及專業治療師群的專業團隊,試辦 「專業團隊到宅評估」,以個案家中現有的環境資源,提供家長可運用的方法,讓早療兒童的學習成效可以從課堂延伸至家庭,以求獲得更好的療育成效。
建立完善醫療防護網
縣市合併後,為克服醫療資源的城鄉差距,市府積極健全市民健康服務系統。原杉林區衛生所曾於1980年間重建,使用已逾30年,歷經莫拉克風災摧殘後,建物老舊不堪,再加上新設大愛村人口移入以及老年人口逐漸上升等因素,已不敷當地居民的需求,因此市府於2010年自籌經費遷建,2012年底正式揭牌啟用,提供更完善的健康照護服務。
同時,為因應鳳山區人口快速增加,今年初新設鳳山區第二衛生所,拓展服務層面,讓醫療保健工作走入社區;那瑪夏區衛生所及醫師宿舍、分駐所於6月重建進駐後,也開始發揮社區居民健康諮詢、疾病治療、健康保健與緊急醫療等功能;10月新旗津醫院正式開幕,由高雄醫學大學以「醫學中心」規格承接營運,不但設有內外科、婦女門診、家醫科等25科別,為體貼討海人,還設立下午5點30分至晚上8點的黃昏門診,此後65歲年長者免費裝置假牙、兒童牙齒預防保健,洗腎患者無須奔波至市區醫院治療,行動不便的民眾也能就近接受復健,省去轉診不便,嘉惠更多病人。
此外,市府衛生局大樓興建高齡身心整合醫療照護中心、推動長期照護計畫、推動大高雄婦女友善醫療環境、成立跨局處食安小組及訂定高雄市食品安全自治條例等,也提供多元化且全方位的醫療及預防保健等照顧服務,持續朝向健康暨高齡友善城市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