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發布日期:2025-08-01更新日期:2025-08-01

【202508城市大頭貼】

走進育兒現場 父職教育翻轉性別框架

  「當爸爸很容易,但要成為什麼樣的爸爸,可能需要更多的思考與學習。」

  在傳統家庭分工中,父親多半被期待扮演經濟支柱,照顧與陪伴則長期被視為「母職」的責任。但真正的性別平權,不只是讓女性能自由追求職涯,也應鼓勵男性走進家庭,讓照顧不再受限於性別框架。

走進育兒現場,父職不只是身份,更是陪伴與行動。(攝影/Carter)
走進育兒現場,父職不只是身份,更是陪伴與行動。(攝影/Carter)

順應生命節奏 走進育兒現場

  來自高雄的兩寶爸,同時也是高雄市全人教育家長協會理事的吳偉成,在孩子出生時,因妻子生產歷經波折,需要長時間休養,他便順勢接下主要照顧的角色,一邊細心照料妻子的身心,一邊呵護新生命的成長。這段轉變並非刻意安排,而是順著生命的節奏,自然而然走入育兒現場,用日常的陪伴實踐他對父職的理解與選擇。

父子三人合力完成拼圖,也拼出家的快樂時光。(攝影/Carter)
父子三人合力完成拼圖,也拼出家的快樂時光。(攝影/Carter)

  申請留職停薪後,吳偉成成為全職奶爸,陪伴孩子走過每一個成長階段。他經常和孩子一起玩桌遊、下棋、說故事,到公園玩耍、運動、放風箏或一起旅行。這些日常累積出親密與信任,也讓孩子從小感受到,父親不只是陪在身邊,更是一位能傾聽、能對話的朋友,甚至連那些敏感私密的話題,也都能自在分享。

父子一起運動,是日常最放鬆的時刻。(攝影/Carter)
父子一起運動,是日常最放鬆的時刻。(攝影/Carter)

打破偏見 讓家庭分工回到真實需要

  作為主要照顧者,吳偉成也曾面對來自社會的不同聲音。有女性長者曾稱讚他是「好男人」,也有人質疑:「靠太太養,不太好吧?」甚至在求職面試時被問:「太太薪水比你高,會不會介意?」這些話語,無不反映出社會對性別角色的既定想像。對此,他表示:「我從來沒想過翻轉性別角色,但我覺得家裡的事情就是全家的事情,誰的條件和能力適合承擔哪個工作和角色,就由那個人去做。」

在家打造各種環境與孩子互動玩樂,讓生活充滿想像與樂趣。(攝影/Carter)
在家打造各種環境與孩子互動玩樂,讓生活充滿想像與樂趣。(攝影/Carter)

字句之間 都是孩子愛的回應

  每天的陪伴,在孩子心中悄悄烙下溫暖的印記。吳偉成說,孩子曾在幼兒園時親手織圍巾送他,小學四年級時寫下《給爸爸的一封信》,字裡行間滿是感謝與幸福的回憶。他們還攜手完成「生活中的偏見與歧視」的專題研究,一同探索、討論、成長,這些回饋與笑容,都是這段父職旅程中最深的感動。

孩子曾以「偏見與歧視」為主題,與爸爸一起完成專題研究。(攝影/Carter)
孩子曾以「偏見與歧視」為主題,與爸爸一起完成專題研究。(攝影/Carter)

成長路上 陪孩子認識自己

  隨著孩子漸漸長大,開始對身體產生好奇,他選擇不迴避、不簡化,而是以平常心陪伴探索。長時間的相處建立起親密與信任,也讓他思考如何談論「身體」與「性」。除了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引導,他也運用性別翻翻書與性教育桌遊作為媒介,例如卡牌設計的性教育遊戲,透過自然、不刻意的方式引導,讓孩子在沒有壓力與距離感的情境中,認識身體、理解性與生理知識,進而建立身體界線、自我尊重與情感理解。

親子桌遊同樂時光,孩子也能專注思考,從桌遊中培養邏輯力。(攝影/Carter)
親子桌遊同樂時光,孩子也能專注思考,從桌遊中培養邏輯力。(攝影/Carter)

育兒不是孤島 而是彼此依靠

  「我覺得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要學,還在持續練習怎麼當一個好家長。」吳偉成坦言。談起育兒心得,他分享:「對某些家庭而言,繪本和書籍可能是奢侈品,但其實只要善用圖書館等公共資源,不僅能讓孩子學會共享與守時,也能幫助家長走出家門接觸人群,避免陷入育兒的孤島。」吳偉成說,爸爸不一定要「主內」,但至少應該要參與家庭照顧,減輕另一半的負擔,建立彼此都能安心依靠的日常生活。

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不只能獲得新知,也是在日常中慢慢累積溫暖的陪伴。(攝影/Carter)
親子共讀的過程中,不只能獲得新知,也是在日常中慢慢累積溫暖的陪伴。(攝影/Carter)

家的溫度 從陪伴開始

  談及如何打破「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吳偉成認為,不論身處什麼樣的職場位置或社會角色,都不該忽略「父職」這個身份。他強調,應該放下對傳統陽剛角色的執著,回歸到作為家長與伴侶的本質立場,在家人需要時,給予能力所及的照顧與陪伴。這樣的身影,才是親職最真實的模樣,且唯有親自投入、真實參與,才能真正體會親職歷程中的酸甜苦辣與深刻情感。

育兒是彼此的承擔與陪伴,透過平等分工,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每一步。(攝影/Carter)
育兒是彼此的承擔與陪伴,透過平等分工,陪伴孩子走過成長的每一步。(攝影/Carter)

  吳偉成深信,一個家不只是靠經濟撐起來,更需要情感與心理的交融,才能擁有屬於這個家的溫度與味道。「陪伴,是無法用金錢衡量的。」這句話,道出他溫柔而堅定的父職信念,也回到育兒最初的本質。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