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首都·有情城市 魅力高雄城鄉新風貌<建設篇>2002/09
發布日期:2002-09-01更新日期:2002-09-01
【城市魅力方案三】街道
走進高雄.靜觀世界
文/非非 攝影/謝明祚
小巷弄總是散發著吸引現代人前往一探究竟的特質,在狹窄蜿蜒的盡頭,充滿著神秘與冒險的氛圍。那麼現代城市中的街道呢?
仔細回想,所謂的「街道」或「路」,在以往、兼具著連接文化政經的意義,然而曾幾何時,在繁忙的現實生活裡,我們以將之視為單純的交通系統,並且忘了記憶中那些關於街道上的招牌、路燈甚至植栽的情感與價值。「月光照在三線路」的詞曲意境、矸仔店前的一塊台灣省菸酒公賣局的圓形招牌、一條總是有情侶成雙成對的椰林大道,這些都是不可被取代的生活記憶。
19世紀由拿破崙三世的都市設計師Baron Haussmann所設計的香榭大道,是早期的都市更新案,一條筆直的街道,成功地將行駛中的車輛與徒步的行人分隔開來,凱旋門前是十線道的高速道路,路旁3公尺寬的綠帶之外,是人行步道與停車場,接著在人行步道旁則是商店街與露天咖啡座,我們不難發現,街道規劃成功的原因即在於建立舒適的環境,以適合人們長時間行走與停留。
因此特色商店街、行人徒步區、植栽、街道家具等,都將是現代都市設計的改造重點。規劃完善的街道,將讓人們走進高雄,甚至將帶領高雄,走向全世界,這樣的生活,需要生活在此的人共同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