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首都·有情城市 魅力高雄城鄉新風貌<建設篇>2002/09
發布日期:2002-09-01更新日期:2002-09-01
【新聞處長序】
城市的質感來自於人性
高雄市政府新聞處處長/管碧玲
私家與公共空間的差別,建立在「接觸」的意義上,也就是產生不同的人際行為活動,當一個公共空間夠吸引人,就能引起我們的停留駐足,或者更進一步地和別人「接觸」,也許沒有相互地交談,也許只是坐在角落沉思,也許安靜地看著來往人群或景觀而獲得了靈光乍現,這些都是「接觸」的行為,這也是在私家甚至是電影照片上得不到的,如果你停駐得更久,或許你會開始和別人有言語或肢體上的溝通,種種的互動性社會行為,都是公共空間吸引人的地方。
也因此,現代城市的改造,應該以人性化為主體,不論是在景觀或建築上。「城鄉新風貌」的改造工程,目的並不是再創造一個新的景點,而是如何發現舊有景點的真正定位與新價值,經過再改造,創造一個「更新」的公共空間。而這個新的價值,即建立在市民的使用功能與情感上。
近年來,高雄市創造了許多令人驚艷的空間奇蹟,儘管不包含在城鄉新風貌的計畫中,但在本質與所創造的成果,都稱得上是城市改造的過程,如城市光廊、市民廣場、市民藝術大道的誕生,不僅為高雄市民帶來一個可以融入生活的城市角落,甚至許多親子活動、青少年運動、藝文活動都不斷地誕生在這些公共場域中,因此本期特刊,將介紹自1999年度至今,及今年度甫通過的「城鄉新風貌」計畫,也希望市民朋友們在認識高雄之美後,將高雄的魅力向外推薦,熱情性格的展露,也將是高雄的城鄉新風貌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