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狗散策】古道、水道、人-登山街60巷
在中山大學的校舍、登山街巷弄內的民居、柴山的林木疊嶙之間,藏著一條靜靜的流淌著的水道。這條水道數百年來未曾斷絕,從山的脈搏裡像時間一樣的傾瀉出來。流過四百年前荷蘭船員汲上船的那一口清甜、流過英國領事記錄生物的畫筆畫具、流過填海造陸帶來的繁華街市、流過日本裕仁皇太子的腳下、流過歷經戰事離鄉背井的人的思鄉愁緒;最後流到重新看見它的你我的身旁。
去年十月才整修告一段落的登山街60巷步道,就是一條帶領遊人走過這條水道所流洩出的潺潺過往的歷史步道。
位於柴山南麓的登山街,是哈瑪星一帶街區發展的重要根基。它是哈瑪星填海造陸的北端,自它而南,在日治中期構築起了高雄最繁華的都會區「湊町」。但登山街60巷能訴說的故事,卻遠比湊町歷史還要悠長。
那是距今四百年前的事了,比哈瑪星的填海造陸要早了三百年。不過要聽這個故事還要有一點點的想像力;想像從渡船頭到捷運站的廣大陸地全沈入海底、想像這裡曾是片被柴山環抱住的海灣。在當時,過路的荷蘭商船會在外海停泊,換乘吃水較淺的小船進入灣內取水。他們泊船的地方應該離現在的60巷巷口不遠,沿著山道緩緩爬升不用多久就能抵達取水處。在17世紀的航海記錄裡,我們還找不到此處的名字,只知道因著這股水流,這裡在未來的兩百多年內,登山街60巷成為了哨船頭往來鹽埕埔的重要古道。而受柴山環抱在懷裡的這片淺海,則被喚作了「打水灣」。
1864年,以生物學家身分聞名的英國領事史溫侯(Robert Swinhoe)成為岸邊土地的所有人,預計以此地做為英國領事館的館址。但評估不合適後,便將這片土地轉為供外國人使用的「打狗墓園」。20年後,三尊購自英國的阿姆斯壯大砲從這裡運往山上的大坪頂砲台,從那之後,軍事設施便成了這條古道上常駐的景觀。見證一段段殖民的戰爭史。
1912年,在日本政府的填海造陸政策下,「打水灣」成了哈瑪星的一部分。原本是淺海的地方,蓋起了一棟棟日式的或西洋式的建築。而60巷也不再是專供柴山兩側居民往來的孔道,隨著大量日本居民的移入與經濟水準的提升,古道成了出遊踏青的「登山展望道」。日本帝國的裕仁皇太子來台訪視時,就是走過這條展望道前往下塌的「壽山館」。這片水源地,就這樣一點一點的吸引人群聚集、一點一點的牽動著整個哈瑪星與高雄的發展。
時序進入戰後,戰爭的結束又重啟帶來了這片山坡地的新成員。第一批是山上的防空部隊的軍眷,後來遷入的有的來自浙江、有的原籍湖南,他們一點點的拼湊自己在這座島上的家。最終,讓這片山坡有了現在的樣貌。
走一趟登山街60巷,你會看見高雄歷史從步道的源頭伏流而來。有戰後的在鄉愁中建起的民居、有日治的工法細緻的官用防空洞及山壁駁坎、有清代的水道遺跡。它們正沈澱在這條15分鐘路程的山坡水道裡,等待我們舀起一瓢細細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