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112高雄藝廊】鳳山「跨蝦米藝術節」

  鳳山的第一個地方藝術節「跨蝦米藝術節」,今年於11月20至21日舉辦,以鳳山這塊土地上豐饒的文化資產為養分,免費音樂會、跨界實驗表演、移動式的環境劇場,以及特色文創導覽等多元活動,凝聚所有創作者與參加者,一同為鳳山寫下珍貴的在地回憶。

閉幕演出由「臺灣風歌樂集x弓爵大提琴樂團x微熟成樂團」擔綱,臺灣風歌樂集以田野調查,製作具在地文化特色的歌謠,結合大編制的大提琴等樂器,唱出熟悉又創新的鳳山歌謠。(攝影/Carter)
閉幕演出由「臺灣風歌樂集x弓爵大提琴樂團x微熟成樂團」擔綱,臺灣風歌樂集以田野調查,製作具在地文化特色的歌謠,結合大編制的大提琴等樂器,唱出熟悉又創新的鳳山歌謠。(攝影/Carter)

用藝術號召一場生活革命

  風和日麗的鳳凌廣場舞台前,來自旗山的「台青蕉樂團」響起輕鬆搖擺的節奏,充滿南國氣息的臺味香蕉搖滾,為第三屆跨蝦米藝術節揭開序幕。

「跨蝦米藝術節」是民間自發策畫的活動,展現自由的創新精神,也凝聚相同意識的地方人士,透過藝術節的舉辦,為老街區注入創作活水,也讓城市帶來更多活力。(攝影/朱上均)
「跨蝦米藝術節」是民間自發策畫的活動,展現自由的創新精神,也凝聚相同意識的地方人士,透過藝術節的舉辦,為老街區注入創作活水,也讓城市帶來更多活力。(攝影/朱上均)

  7組駐地創作的藝術家,在為期兩天的藝術節中進行演出,還有深度導覽與工藝體驗,免費草地音樂會和藝術展覽等活動。活動場域則跨越室內與戶外,包含地標鳳山古城、鳳儀穀倉、香火鼎盛的城隍廟,乘載眷村回憶的黃埔新村,不為人知的巷弄也都成為創作者舞台,從早到晚的精彩節目,為鳳山描繪出一道色彩多元的藝文風景線,吸引民眾走出家門共同參與。

  以鳳山為據點的跨領域音樂劇團「南熠樂集」,從2019年發起跨蝦米藝術節。一開始是為了讓同為跨領域的劇場創作者,能有個表演的空間,於是利用咖啡店二樓等閒置空間,以藝術節形式進行發表。團長林喚玲說:「我希望用節慶的概念吸引民眾參與,讓藝術走入生活,帶來一些正面的影響。」活動從首屆4檔節目,到今年發展成12場表演4場導覽,也從過去的單打獨鬥,加入了高雄市鳳山城文化志工協會、臺灣風歌樂集等地方單位參與,讓內容更深化在地,規模與迴響逐步擴大。

《欸,我回來拉!》音樂創作者邱宥芩邀請觀賞者參與演出,結合音樂、戲劇與環境氛圍,探索自己內心的聲音。(攝影/朱上均)
《欸,我回來拉!》音樂創作者邱宥芩邀請觀賞者參與演出,結合音樂、戲劇與環境氛圍,探索自己內心的聲音。(攝影/朱上均)

  戶外主舞台連續兩天樂隊接力,演奏屬於在地的音樂,讓人們可以坐在草地野餐,聆聽音樂跟著搖擺,釋放內心的藝術感性。負責開幕演出的「台青蕉樂團」透過輕搖滾,分享旗山地方故事與香蕉田裡的農工生活。閉幕演出由「臺灣風歌樂集x弓爵大提琴樂團x微熟成樂團」三團聯手,8首鳳山歌謠以陣容龐大的大提琴、流行樂團搭配人聲婉婉道出,讓在場民眾聽得如癡如醉,沉浸在鳳山的老城回憶。

在曹公圳演出的「源」以飲水思源為發想,創作者趙自在藉由音樂演出,從城市的起點水源開始,道出對環境保育的思考與重視。(攝影/Carter)
在曹公圳演出的「源」以飲水思源為發想,創作者趙自在藉由音樂演出,從城市的起點水源開始,道出對環境保育的思考與重視。(攝影/Carter)

  「鳳山悠久歷史,文化的底蘊深度都很豐厚。」林喚玲說:「但很多人對這裡的故事並不熟悉,我自己也是到了快40歲才真正去理解。」讓藝術家說鳳山的故事,藝術季甄選7位創作者至鳳山駐點創作。邱宥芩以互動式音樂劇場,在黃埔新村的底加睏民宿,引導參與者共同思索「家」的歸屬感。兩場環境劇場,《路過之間》創作者喻敏婷透過身體和服裝,引導人們穿梭在後巷、老城區等常民聚落,在建築與街道的縫隙中,透過移動重新審視與連結記憶。來自臺中的表演團隊「狂夢藝術」結合馬戲、舞蹈、物件等表演形式,以鳳山城區為移動式背景,帶來異想天開的感官新體驗。

畫家蔡沐橙在鳳山黃埔新村即興作畫,詮釋抽象的鳳山印象,而即興作畫的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行為藝術。(攝影/朱上均)
畫家蔡沐橙在鳳山黃埔新村即興作畫,詮釋抽象的鳳山印象,而即興作畫的過程本身也成為一種行為藝術。(攝影/朱上均)

  利用藝術連結彼此,主辦單位推出觀戲X商家特惠PASS,希望為在地商家帶來人潮。導覽路線中也安排打鐵工藝、紅龜粿製作4種文化體驗,為鳳山文創產業與傳統手工藝盡一份力。「我們希望能打破劇院的圍牆,讓民眾了解表演藝術其實離生活很近。」林喚玲說:「地方型藝術節不只是一個節慶活動,而是一個由地方的人們所共同創造出來的大型作品。」把藝術帶到鳳山人的家門前,多元創作打開想像視野,讓人們對生活的土地擁有更深感情,也希望為老市鎮灌注新的活力。

在黃埔新村演出的《眷村故事—時光收納》,創作者游婷芳穿梭日式老宅角落,以肢體互動映照自身記憶,構築顏色已經斑駁的年代。(攝影/朱上均)
在黃埔新村演出的《眷村故事—時光收納》,創作者游婷芳穿梭日式老宅角落,以肢體互動映照自身記憶,構築顏色已經斑駁的年代。(攝影/朱上均)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