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大港連線】
老街的溫暖好味 揪感心深夜食堂
凌晨3點開賣的「蕊姨素食」(五元粥)、傳承手工原味的「50年杏仁茶」,以及將人生百味熬煮成美味麵線糊的「江糊」,他們就像日本漫畫「深夜食堂」,為夜歸人點亮一盞燈,端上暖呼呼料理,守護他們的味蕾,讓漂泊的心在夜裡有了歸處。
五元粥平價好味道 溫暖滿足宵夜與早餐味蕾
新鮮蔬菜下鍋快炒,夜裡鍋鏟鏗鏘翻炒聲,劃破了寧靜的深夜,被大家稱為五元粥的「蕊姨素食」,在鼓山區河川市場飄香了40年,樸實的裝潢,平價好味道總吸引客人摸黑排隊,常常一開門就大排長龍。
一會兒幫客人夾菜,一會兒拌炒新菜,食材在炒鍋裡翻騰,現場香味四溢,蕊姨說,好吃沒什麼祕訣,重點就是新鮮食材,菜色隨季節變換,道道讓客人口齒留香。蕊姨推薦必點菜色有炒豆皮、素肉排與豆包等……,有時候還會出現限量版椒麻雞!
充滿媽媽味的家常菜背後,有一顆溫暖的心,因為許多學生熬夜晚睡,蕊姨為此提早1小時開店,「希望趕快讓他們吃,早點回去休息!」雖然今年已73歲,她說,一直想退休卻又擔心這些小孩沒得吃,只要大家吃得高興,她就不覺得辛苦。
凌晨3點賣到清晨7點的蕊姨素食,包辦學生、上班族的宵夜場,以及晨光微曦時,在地長輩美好的早餐食光。中山大學傅同學與曾同學說,幾乎中山人都知道這家店,半夜肚子餓都會來吃,而吃了8年的老客人鍾先生說,覺得口味不錯,每天一早吃完去上班。
古早味杏仁茶 堅持傳統飄香71年
進鹽埕巷弄尋味,早在1950年代美軍協防臺灣時,許多美國大兵來此度假,形成熱鬧的夜生活文化,「50年杏仁茶」在當時以傳統手工製的牛奶茶、豆漿起家,後來才加入杏仁茶,一賣就賣了逾70年;數十年如一日的味道不變,從過去美軍流連之地,成為鹽埕區宵夜首選。
第二代老闆娘黃百佛,是藝人黃小琥的親姊姊,當了10多年的琴師後傳承家業,她說,招牌杏仁茶使用純杏仁原豆,經過手搓脫膜、加米熬煮過濾等過程,不僅耗時又費力,一開始父母在學做杏仁茶時,燙得雙手都是傷疤,堅持熬煮出不添加化學物質的古早味。
傍晚6點開到凌晨4點,店裡客人總是絡繹不絕,許多都是熟面孔,還有人對黃百佛直接喊「阿母!」對她來說,這些人早已不是客人,而是朋友是家人,有人從高中吃到結婚生子,再帶小孩來吃,也有長輩來到店裡,靠眼神默契點餐,不用說一句話,想吃的隨後就送上桌。
沙拉堡、煎蛋堡與火腿蛋吐司是店裡的招牌,這些餐點看似簡單,但細節不馬虎,像是麵包裡裹的沙拉醬,下重本使用鮮奶調製而成,再加上自家醃製小黃瓜、精選澳洲進口奶油等,口味清爽不膩;另外爆漿奶油餐包,也是店裡的人氣商品之一。
「很少人賣真正的杏仁茶!」黃百佛說,堅持延續父親的傳統技術,雖然辛苦,也會覺得累,但為了讓客人吃的安心,這份味道一定要傳承下去;第三代將把杏仁茶推上網路,也希望能找到新地點,打造如星巴克咖啡店的舒適氛圍。
從賽車到麵線糊 江糊食堂顛覆街邊小吃
美食如人生,只有走過江湖才知真滋味!「江糊」的老闆尤宏彰曾是馳騁賽場的賽車手,後來面臨人生低潮,興起了中年轉業念頭,想起學生時期,路邊的阿嬤麵線糊的美好回憶,或許這個「最初的美好」可以成為40歲中年轉業起點!
從賽車手到麵線糊的尤宏彰,起初對吃一竅不通,還好有從事餐飲業的朋友帶他邊吃邊學習,吃遍全臺知名店家。全心投入研究食材與烹調功夫的他,每天一早親自採買食材、蔬菜熬湯頭,講究麵線品質與酌料,將大支排骨放入麵線裡,事先烹煮的排骨,火候控制的剛剛好,一剝骨肉分離、吃進嘴裡軟嫩不柴,再搭配特製辣油香而不辣,不僅增添香氣,也打開了饕客味蕾;日式關東煮湯頭甘甜清爽,淋上加入香菜調製的獨家甜醬,暖心的好滋味鮮上心頭。
店內營造懷舊臺式氛圍,一邊聽著鄧麗君的歌「月亮代表我的心」,一邊細細品味麵線糊,湯頭加入九層塔與新鮮柴魚片熬煮,清爽不過糊,再滴上幾滴辣油,多層次口感,每一口都是絕配,這一味從小朋友到阿公阿嬤都深深迷上;另外,手工魚片與黑輪也是必點選項。
營業7年來,搬遷了5次,仍不少死忠顧客緊緊跟隨,對尤宏彰來說,與客人從陌生變熟識,發現越來越多人認識他,都讓他充滿動力,就算累也很開心。客人許先生說,蠻喜歡這家口味,一周至少會來一次,從一開始吃到現在,本身不太吃辣,但若不加他們的辣油,就覺得吃起來少一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