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309大港連線】

中元忙糊紙:堅守百年傳統,打造全臺最大尊紙糊大士爺

小港龍湖廟委請高雄市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陳志良藝師,製作高達5.2公尺的紙糊大士爺金身,為全臺最大尊的坐姿紙糊大士爺。(攝影/Carter)
小港龍湖廟委請高雄市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陳志良藝師,製作高達5.2公尺的紙糊大士爺金身,為全臺最大尊的坐姿紙糊大士爺。(攝影/Carter)

  許多臺灣民間中元普渡祭祀禮俗,隨著進入工商社會改變或消失,有百年歷史的小港龍湖廟,至今仍堅守原汁原味的傳統,於每年農曆7月14至16日舉辦為期三天的「大士爺祭典」,委由高雄市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陳志良藝師打造全臺最大尊的坐姿大士爺,為高雄極具特色的中元普渡祭典文化。

陳志良藝師為不同廟宇普渡所做的大士爺,姿態樣式也略有差異。(攝影/Cindy Lee)
陳志良藝師為不同廟宇普渡所做的大士爺,姿態樣式也略有差異。(攝影/Cindy Lee)

小港龍湖廟 傳承百年的大士爺信仰

  道教信仰中,農曆7月15日為中元地官二品清虛大帝(又稱地官大帝)的赦罪日,宮廟舉行普渡法會祈渡化亡魂,由面燃大士坐鎮中元普渡,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事宜。面燃大士為陰間諸鬼之統帥,通稱「面燃監齋羽林普渡真君」,即民間俗稱的「大士爺」。

  小港於清代舊名「港仔墘」,據考證,港仔墘聚落的大士爺廟最早可溯至清乾隆60年間,迄今已有228年歷史,而清朝期間此地多福建泉州移民,自家鄉帶來玄天上帝信仰,逐漸合併發展為重要的地方宮廟。小港龍湖廟為全臺主祀大士爺的少數廟宇之一,前殿祭拜大士爺,後殿主神則為玄天上帝。

平時小港龍湖廟前殿供奉大士爺的令牌於佛龕內,於中元普渡時打造紙糊大士爺金身。(攝影/Cindy Lee)
平時小港龍湖廟前殿供奉大士爺的令牌於佛龕內,於中元普渡時打造紙糊大士爺金身。(攝影/Cindy Lee)

  走進廟裡,會發現一件特別的事,前殿神桌不見大士爺金身,大士爺的令牌於佛龕內,小港龍湖廟董事長李文洲說明,據傳大士爺認為自己鬼王的形象駭人,指示信眾毋須雕塑金身。然而辦普渡法會需要神尊金身超渡無主亡魂,大士爺便指示廟方請來糊紙師傅,現身於其夢中,師傅於是依照夢中所見以紙糊塑造出大士爺。此後每逢中元普渡,小港龍湖廟製作紙糊大士爺、舉辦大士爺祭典的傳統為地區盛事,至今已維持百年。

陳志良藝師本身也是道長,糊紙技藝家傳四代,自爺爺那一代就開始製作紙糊大士爺,圖為組裝紙糊大士爺工作現場。(攝影/Carter)
陳志良藝師本身也是道長,糊紙技藝家傳四代,自爺爺那一代就開始製作紙糊大士爺,圖為組裝紙糊大士爺工作現場。(攝影/Carter)

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 陳志良藝師巧手打造大士爺

  每年農曆6月底,小港龍湖廟委請文化部認證高雄市傳統工藝「糊紙」保存者陳志良藝師,製作紙糊大士爺金身,稱為「換衫」,金身採坐姿,自底座至頭頂上的觀音像,高達5.2公尺,大約和龍湖廟等高,為全臺最大尊的坐姿紙糊大士爺。

  陳志良藝師本身也是道長,自爺爺那一代就開始製作紙糊大士爺,糊紙技藝家傳四代,今年大士爺金身由陳志良藝師家族完成,包括第二代陳正男、第三代陳志良、第四代陳泓靖攜手製作完成。陳志良藝師回憶道,「年輕時協助爸爸做大士爺,在廟埕或主會首(註:該年主要協助大士爺祭典的信眾代表)家門口的空地搭起棚架作業,我們在兩個竹梯子中間架上木板,站在高架木板上糊紙,跟走鋼索的空中飛人一樣。」製作過程既困難又危險。

陳志良藝師自小學習糊紙技藝,除了家學淵源外,也拜師臺南糊紙大師洪新發。(攝影/Cindy Lee)
陳志良藝師自小學習糊紙技藝,除了家學淵源外,也拜師臺南糊紙大師洪新發。(攝影/Cindy Lee)

  製作紙糊大士爺,先以細竹篾紮綁骨架,接著糊紙塑形,待紙模乾燥形成初胚,而後上底色、彩繪細節、上亮光漆,並使用剪、黏、雕等技法裝飾戰甲紋樣細節。陳志良藝師表示:「最困難的部分是紮形、塑形、以及調整大士爺頭部和身體的比例。」他接手主導後,改良一體成型的製作方式,將大士爺的頭、手、腰帶上的獅頭、以及軀幹拆分製作,同時能避免高空作業的風險。大士爺上半身於陳志良藝師的工作室完成,再搬移至廟旁空地,組裝下半身的座椅。陳志良藝師感嘆地說:「比較可惜的是,現在戰甲紋樣都用印刷,傳統描繪神明戰甲的模具幾乎都不見了。」

大士爺上半身於陳志良藝師的工作室製作,再移至廟旁空地組裝下半身的座椅,製作精巧且須多人合作完成,相當耗時費工,圖右為陳志良藝師,圖左為其子陳泓靖。(攝影/Carter)
大士爺上半身於陳志良藝師的工作室製作,再移至廟旁空地組裝下半身的座椅,製作精巧且須多人合作完成,相當耗時費工,圖右為陳志良藝師,圖左為其子陳泓靖。(攝影/Carter)

製作紙糊大士爺,先以細竹篾紮綁骨架,接著糊紙塑形,待紙模乾燥形成初胚,而後上底色、彩繪細節、上亮光漆,並使用剪、黏、雕等技法裝飾戰甲紋樣細節,圖為大士爺腰帶上的獅頭。(攝影/Cindy Lee)
製作紙糊大士爺,先以細竹篾紮綁骨架,接著糊紙塑形,待紙模乾燥形成初胚,而後上底色、彩繪細節、上亮光漆,並使用剪、黏、雕等技法裝飾戰甲紋樣細節,圖為大士爺腰帶上的獅頭。(攝影/Cindy Lee)

  民眾見到的大士爺畫像中,通常為赤腳形象,龍湖廟的紙糊大士爺卻穿著鞋子,當初大士爺以此形象出現在港仔墘糊紙師傅的夢中,成了龍湖廟大士爺的一大特色,龍湖廟董事李春生笑說:「我們的大士爺是商人,所以穿鞋戴串金。」也有耆老相傳,大士爺著鞋履是因為三年小旱、五年大旱的農業社會認知有關,若當年度雨水較少,大士爺穿鞋較不會因大雨或泥濘而弄濕,反之若雨水較豐,以赤腳行動可能較為方便。雖目前大士爺著鞋履形象出處為何不易考證,但目前大士爺的形象已然成為龍湖廟大士爺文化特色之一。

  此外,大士爺頭頂有觀音像,李文洲董事長表示,可用「觀音化大士」來說明,而此由來有兩種說法,一者是大士爺原為鬼王,被觀音菩薩「感化」之後改邪歸正,在中元地官大帝赦罪的農曆7月,負責監督亡魂享領人間香火,渡化四生六道、盼讓無人祭祀的孤魂早日脫離苦海;另一種說法則為大士爺為觀音菩薩「多重化身」,以不同的法相示於世界,來渡化有緣的眾生,佛經所述「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故大士爺而化身鬼王樣貌,藉以拔度亡魂,使之往生淨土。

大士爺頭上的觀世音菩薩像也是獨具特色,除為坐姿觀音外,也多了綠色竹林、普陀山背景,此貌象徵不僅是被觀音收服或化身為鬼王樣態,更是和觀音菩薩共同修行、庇蔭人間大小事。(攝影/Carter)
大士爺頭上的觀世音菩薩像也是獨具特色,除為坐姿觀音外,也多了綠色竹林、普陀山背景,此貌象徵不僅是被觀音收服或化身為鬼王樣態,更是和觀音菩薩共同修行、庇蔭人間大小事。(攝影/Carter)

22萬張金紙變「串金」 大士爺祭典場面壯觀

  每年農曆6月,廟方即展開大士爺祭典的前置作業,除了製作紙糊大士爺,還包含串金、貼路頭帖、挫燈篙等。

  「串金」是小港龍湖廟大士爺獨有的特色,信眾合力將22.4萬張金紙摺成元寶狀,再把元寶結成16串,於「化大士」時披掛大士爺肩上,目的是方便大士爺攜帶升天。農曆6月30日傍晚鬼門開啟前一刻,廟方便於聚落各處張貼「路頭帖」,昭告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牲、餓鬼、地獄 )普渡法會舉辦時間及地點。李文洲董事長表示,從前會公告於主要路口電線桿,配合現今法令,改為貼在里辦公室公布欄、菜市場以及信眾私宅外牆。

小港龍湖廟建廟之初,金紙摺成元寶狀後,以大竹簍盛裝堆放偏房, 清末民初的一位信眾發想,以針線將這些元寶串起,節省儲放空間又美觀,「串金」遂成為大士爺祭典的特色。(攝影/Carter)

小港龍湖廟建廟之初,金紙摺成元寶狀後,以大竹簍盛裝堆放偏房, 清末民初的一位信眾發想,以針線將這些元寶串起,節省儲放空間又美觀,「串金」遂成為大士爺祭典的特色。(攝影/Carter)
小港龍湖廟建廟之初,金紙摺成元寶狀後,以大竹簍盛裝堆放偏房, 清末民初的一位信眾發想,以針線將這些元寶串起,節省儲放空間又美觀,「串金」遂成為大士爺祭典的特色。(攝影/Carter)

  祭典於農曆7月14日正式展開,下午1時「迎大士」,大士爺遊行隊伍從主會首家啟程,遶境港仔墘聚落各處,最後回到龍湖廟廟埕。接著由道長「開光點眼」、至小港漁港「放水燈」指引海上孤魂上岸受供、於牌樓後「豎燈篙」以備翌日法會使用。

小港龍湖廟依循百年古禮於農曆7月14、15、16日舉辦大士爺祭典,包括迎大士(遶境)、安座、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五更早朝、燈篙豎旗、午供、打水狀、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及安座等傳統科儀。
小港龍湖廟依循百年古禮於農曆7月14、15、16日舉辦大士爺祭典,包括迎大士(遶境)、安座、開光點眼、放水燈、公筵、五更早朝、燈篙豎旗、午供、打水狀、入醮、普渡、坐座與普施、恭送大士及安座等傳統科儀。(攝影/Carter)

  到了農曆7月15日中元節當天上午5時,道長主持「五更早朝」諷誦經典並執行法會,「燈篙豎旗」昭告三界神尊及境內好兄弟一同參與盛宴。經過一整天的「午供」、「打水狀」、「入醮」、「普渡」、「坐座」等祭儀,最後於晚上10時「化大士」到達祭典高潮,無數善男信女聚集廟旁的小廣場,伴著熊熊焰火恭送大士爺升天,象徵已渡化好兄弟、帶走災厄,並護佑百姓健康平安。農曆7月16日上午8時,道長將大士爺佛龕及令牌請回廟中「安座」,並將兩尊護法(山神和土地神)一併火化,大士爺祭典才算圓滿結束,祈福平安。

中元普渡前一天(農曆7月14日)傍晚於小港漁港放水燈,特別書寫八首頭名字,象徵代表小港龍湖廟具名邀請好兄弟上岸赴中元盛宴,並由陸上道士接引孤魂。(攝影/Carter)
中元普渡前一天(農曆7月14日)傍晚於小港漁港放水燈,特別書寫八首頭名字,象徵代表小港龍湖廟具名邀請好兄弟上岸赴中元盛宴,並由陸上道士接引孤魂。(攝影/Carter)

「化大士」伴著熊熊焰火恭送大士爺升天,象徵已渡化好兄弟、帶走災厄,並護佑百姓健康平安。(攝影/Carter)
「化大士」伴著熊熊焰火恭送大士爺升天,象徵已渡化好兄弟、帶走災厄,並護佑百姓健康平安。(攝影/Carter)
Information

• 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

地址:高雄市小港區平正街55號

電話:(07)812-2579

FB搜尋:財團法人小港龍湖廟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