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11大港連線】
尋跡六龜山城歲月 重溫里山心靈之旅
聆聽蛙鳴鳥叫,沉浸森林綠意,綽號多多鳥老師的吳憶萍帶領眾人走進夜色,觀察大自然的奧秘。吳憶萍是高雄市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總幹事,攜手一群擁有共同理念的夥伴,藉由學習林下養蜂、種植山茶等,用最自然的方式實現人們與土地和諧共存。
採茶、養蜂、復刻木馬 體驗百年山林文化
六龜曾經是樟腦與伐木業興盛的山城,孕育出豐富的林業歷史和文化。隨著林業衰退,這些過往的記憶逐漸模糊。2012年,「高雄市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展開一場重現山林記憶、喚醒里山生活(見註解*)的行動,這背後的推手,是理事長林文智與總幹事吳憶萍。
林文智在1987年因工作來到六龜,他提到:「到這裡之後,不少朋友來找我玩,起初我都推薦標準的觀光客行程,買買當地特產、泡泡溫泉。」然而,在接觸到當地耆老,聽聞當地樟腦與伐木歷史後,他開始感受到六龜歷史的厚重與鮮活,並萌生保存這些記憶的念頭。於是,他與好友吳憶萍共同成立「高雄市荖濃溪環境藝術促進會」,兩人帶著對大自然的熱愛,開啟一場重繪山林的旅程。
吳憶萍擁有環境教育與藝術背景,她把六龜老家改造為「木木想書屋」,當作協會的基地,同時也是集閱讀、交流與創意為一體的空間。書屋旁邊的「多多鳥濕地學校」則是她的另一項實驗,這片荒地經過多年努力,如今變得生態豐富,水池與多樣化的樹木,可見昆蟲、青蛙與鳥類棲息,成為環境教育最佳素材。
他們推動的遊程不光限於林業的記憶保存,也融合了自然體驗與環境教育。林文智表示:「我們有一個很特別的體驗,就是讓遊客嘗試『拖木馬』,這是過去伐木工人的工作,還有鋸木頭的環節,讓大家感受那時伐木的真實過程。」不只是旅遊體驗,這些活動更是一種與過去對話的方式,透過老師傅的演示,彷彿走進那個充滿活力的山林歲月。
山茶也是六龜里山生活的一部分,在多多鳥濕地學校裡,吳憶萍帶著遊客手採原生種山茶,並觀察蜜蜂的生態。茶樹和蜜蜂在林蔭間自然生長,帶來純淨的森林蜜與清香茶葉。這些產品不僅是與大自然和平共生的回饋,也在潛移默化中喚醒人們關注環境保護的議題。
六龜生活美學 找回對家鄉的驕傲
不只是回溯往日歲月,他們也思考如何創新。林文智說:「有時候我們會想,故事總有挖盡的一天,未來該怎麼辦?」成員們腦力激盪,將傳統產業與文創結合,開發印有林業鋼印的伐木餅乾,以及溼地學校的森林蜜等,打造結合歷史與創意的自有品牌,不僅延續當地文化,也為六龜打造一條發展地方創生的新路徑。
即使如此,要讓地方能永續發展,社區成員的參與至關重要。吳憶萍提到,起初進行林業文史調查時,常遭遇部分居民的拒絕。「很多阿公阿嬤一開始不願意多說,覺得那些過去的事沒什麼好提的,但我們不斷溝通,漸漸地他們也開始感受到自己所擁有的故事是多麼珍貴。」居民們開始主動參與,也願意在活動中分享他們的故事,成為守護當地文化的一份子。
無論是參與活動或是成為解說志工,這些年長者不僅獲得經濟上的回饋,也重拾對家鄉的自信與驕傲。協會於每年年底還舉辦「甘單市集」,市集匯聚在地小農、文創工藝,展現六龜獨特的生活美學,與來客分享豐收的喜悅。
對於未來的想像,林文智與吳憶萍希望透過更多的合作,將六龜的美好推廣給每一個人知道。林文智說,「我們每年都會邀請在地協會與社區夥伴參與,我們相信,只有大家共好,這個地方才能真正地蓬勃發展。」他們堅持推廣環境教育,倡導不使用農藥的永續農業,讓他們在保存自然環境的同時,也為六龜的未來創造出更多的可能性。
六龜的山林記憶,不再只是停留過去的歷史片段,透過一群有志者的努力,這片土地正逐漸重拾生命力,六龜里山生活的新體驗,成為一場與大自然共舞的精彩旅程。
*註:里山(Satoyama):指人為聚落周遭的山林,與村落從事農耕與森林經營,形成山林、農田和聚落共生的地景。2010年聯合國第10屆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中,通過「里山倡議」(Satoyama Initiative),臺灣也於當年開始響應推動。(資料來源: 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12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