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001職人大賞】漁旗印染文化復興

來到位於棧貳庫的山津塢採訪李怡志與張淑雯,兩位年輕的漁旗師傅聊起大漁旗歷史與工藝,顛覆我們原以為傳統工藝老師傅的既定印象。關於漁旗文化,高雄在地人知之甚少,多半是造船廠附近的居民才知相關淵源,然而大漁旗是高雄港重要文化之一,30至40年代起,從日本傳入的漁旗文化,隨著台灣老師傅日漸凋零,這項傳統工藝近乎失傳,山津塢展開全台找尋大漁旗記憶,以及透過台日交流,致力將已式微近半世紀的高雄傳統漁業「大漁旗」文化復興。

李怡志(左)與張淑雯(右)投入高雄傳統漁業大漁旗文化復興技藝。(攝影/曾信耀)
李怡志(左)與張淑雯(右)投入高雄傳統漁業大漁旗文化復興技藝。(攝影/曾信耀)

海上漁旗的由來

  台灣的「大漁旗」是來自日本的傳統,日人稱「大漁旗」、韓國稱「船旗」、台灣人稱滿儎旗。由於船隻造價不菲,下水典禮需風光,船上的漁旗與店家開張的匾額有著相似的意義,除了討吉利的賀詞,數量愈多表示船主的人面愈廣,也愈有面子。

新船進水掛上漁旗,有滿載豐收的意涵。(照片提供/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郭晏緹)
新船進水掛上漁旗,有滿載豐收的意涵。(照片提供/打狗文史再興會社郭晏緹)

  傳統漁旗印染製作不僅需要專業知識,也要具備美術造詣,尤其傳統印染工序繁複,職人們將棉紗敷上米糊,以竹枝伸張畫布,再用鬃刷輕輕落筆,引染七彩,色暈繽紛,烘乾洗淨後縫製,從煮糊到引染都是一道道精深的學問與技藝。

  李怡志提到,70年代台灣進入造船高峰期,傳統工藝師傅來不及應付這麼大量的交船期,於是開始有了網版印刷,現在又改成電腦印刷,有些傳統工具與技藝在與時俱進之下,已成追憶。

張淑雯解釋,漁旗作畫過程要用竹枝伸張畫布,畫布懸吊以便於翻看上色、上糊的狀態。(攝影/曾信耀)
張淑雯解釋,漁旗作畫過程要用竹枝伸張畫布,畫布懸吊以便於翻看上色、上糊的狀態。(攝影/曾信耀)

漁旗文字圖畫有意思

  一般漁旗上常見「滿儎」、「大漁」,與漁業豐收相關連的祝賀詞,值得一提的是用字規則上的有趣意涵,「漁」字必須要三點水,不可以「魚」替代,因為三點水代表漁獲,不單單是一條魚而已;「儎」也必須加上人字旁,代表漁船出港返航,會把人和魚平安載回來。

  細看台、日兩地漁旗圖畫選擇類型也有分別,台灣漁旗多以旗魚、鮪魚、魷魚、蝦子繪圖,日本傳統漁旗則最常彩繪鯛魚,因為鯛魚的日文有吉祥的寓意,或是在日本有長壽代表的龜、鶴,李怡志笑說,台灣漁船會避免漁旗有龜、鶴,船主可不想「槓龜」、「夕鶴」觸霉頭啊!

  此外,台灣新船下水時,國旗會掛在船的最高處,依序是船東旗、船廠旗,然後才將親朋好友所送的漁旗掛滿船上各處,船尾還要掛上六面關東旗形式的漁旗,習俗上,這六面漁旗通常是船東的丈人(編按:船東老婆的父親)所送,即表示船東出港的靠山,而日本新船下水文化並沒有這麼多掛旗順序的意義。

新世代漁師的挑戰

  為了延續這項古老工藝,所幸受高雄大漁旗師傅吳明昌老師的口傳,並且赴日接受龜崎昌大師傅傳授大漁旗工藝。問兩人投入學習最難之處,張淑雯認為漁旗製糊階段有其環境條件限制,往往受限糯米品種不同,以及取得不易,為了找到合適的糯米粉做成米糠製糊,山津塢團隊甚至聯絡台東、桃園的在地碾米廠,只為了訂購原料;李怡志覺得線條最需要下苦功,擠糊步驟其實像寫書法,頓筆、回鋒、起筆、收筆全是技巧,套用老一輩的行話就是「畫一條線要三年四個月的練功」。

兩度來台的日本鹿兒島龜崎昌大師傅,帶來漁師の祝旗。(攝影/曾信耀)
兩度來台的日本鹿兒島龜崎昌大師傅,帶來漁師の祝旗。(攝影/曾信耀)

  全台灣只有山津塢專門針對大漁旗製作進行推廣,傳統糊染、上色工序介紹、相關文化採集、生活用品應用都需要更多的投入,山津塢工作室有一張大幅「漁師の祝旗」的背版,對李怡志與張淑雯而言,是傳承、也是祝福。

利用漁旗與藝術家、設計師合作創作出色有型的產品。(攝影/曾信耀)
利用漁旗與藝術家、設計師合作創作出色有型的產品。(攝影/曾信耀)
Information

山津塢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蓬萊路17號(棧貳庫2F)

電話:(07)525-2000#5650

時間:10:00~21:00、週五六~22:00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