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507高雄好生活】

戒菸有方法 練習跟香菸說再見

  「這是戒菸班,不是吸菸班啦!」這天傍晚,祥全診所的3樓教室傳來陣陣笑聲。

  站在講臺上的祥全診所院長張倡榮醫師,手持各式戒菸藥物,正逐一向學員詳細解說。長年投入戒菸衛教的他,憑著幽默風趣的語調與親切的互動,讓原本可能枯燥生硬的課程,頓時變得輕鬆又有趣,也讓這段告別菸癮之路多了溫暖與陪伴。

戒菸班不只課程,還有學員相伴,增加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攝影/Carter)
戒菸班不只課程,還有學員相伴,增加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攝影/Carter)

  這場由高雄市前鎮區衛生所舉辦的戒菸班,內容兼具知識與實用性。課程中除了講解戒斷症狀與對應方式,也實際介紹如尼古丁貼片、口嚼錠、吸入劑等替代療法,並指導正確使用方式。課程尾聲更特別安排放鬆與紓壓練習,引導大家利用透過運動來穩定情緒、釋放壓力,逐步取代過去「想抽就抽」的習慣反應,建立更健康的因應模式。

課堂上也實際介紹如尼古丁貼片、口嚼錠、吸入劑等替代療法。(攝影/Carter)
課堂上也實際介紹如尼古丁貼片、口嚼錠、吸入劑等替代療法。(攝影/Carter)

  「他們並不是不了解吸菸對健康的危害,而是不知道有更輕鬆、有效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戒菸。」張醫師說,許多人曾嘗試戒菸,卻因方法不對而失敗,進而對戒菸產生抗拒與挫敗感。他強調,戒菸其實有許多有效的輔助方式,重點是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並獲得正確的支持與引導。

戒菸重點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需要各種層面的協助。(攝影/Carter、後製/陳泊君、洪楙淳)
戒菸重點在於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也需要各種層面的協助。(攝影/Carter、後製/陳泊君、洪楙淳)

菸癮拉鋸戰 原來不只我這樣

  戒菸的路上,不僅需要生理層面的協助,更少不了心理上的支持與鼓勵。當學員們開始打開心房,分享各自的故事時,教室裡瞬間多了幾分真誠與共鳴。每段經歷,都是對抗菸癮的真實寫照,也讓彼此在交流中找到力量與理解。

  曾一度成功戒菸的學員Reax說:「一開始是跟當兵學長學抽菸,不知不覺就抽了8年,後來遇到情緒低潮又抽了起來。」這次重新回到戒菸班,他希望能再次找回當初的決心。

用運動對抗菸癮,可以穩定情緒、釋放壓力。(攝影/Carter)
用運動對抗菸癮,可以穩定情緒、釋放壓力。(攝影/Carter)

  「我自己平常抽得不多,但在工作場合難免抽幾根交際菸。」學員Victor分享,他參加戒菸班的初衷,是希望先從自己做起,進而鼓勵爸爸一起戒菸。「爸爸一天要抽一到兩包,我希望能學到一些有效的方法,再回去影響他。」在這段過程中,Victor期盼能成為家人改變的起點。

不抽香菸 改抽電子菸對身體的危害比較小?

  除了傳統香菸(紙菸),新型菸品如電子菸與加熱菸也成為現今戒菸路上的新挑戰。張倡榮說,電子菸雖號稱「無害」,但實際上成分仍含有尼古丁。「因為煙霧少、不易被察覺,加上帶有水果香氣,反而更讓人忽略風險。很多人一天抽下來,不知不覺就攝取了2~3包香菸的尼古丁量。」他提醒,這些新型菸品的隱蔽性與誘因,反而讓戒菸變得更加困難。

前鎮區衛生所人員拿出儀器檢測大家吐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讓學員更清楚抽菸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攝影/Carter)
前鎮區衛生所人員拿出儀器檢測大家吐氣中的一氧化碳濃度,讓學員更清楚抽菸對身體造成的影響。(攝影/Carter)

  無論傳統紙菸或新型菸品,尼古丁成癮都是核心問題。一旦停止攝取,身體便容易出現各種戒斷症狀,例如焦躁不安、口乾、失眠、咳嗽等反應。但張醫師強調,這些不適都是可以有效緩解的,例如藥物輔助、規律運動、轉移注意力等方式。

戒菸路上不孤單 戒菸資源一次看

  高雄市在戒菸資源的推動上相當多元且完善。目前高雄各區衛生所每年皆會不定期開辦戒菸班,並結合診所、醫院、社區與職場等單位合作授課,提供實用的知識與實際策略。民眾也可前往「戒菸合約醫事機構」(如醫院、診所、藥局等)接受專業的諮詢與藥物治療。

戒菸不孤單,有衛教師、藥師、醫師與營養師組成的團隊一路相伴。(攝影/Carter)
戒菸不孤單,有衛教師、藥師、醫師與營養師組成的團隊一路相伴。(攝影/Carter)

  張倡榮表示:「戒菸其實有方法,也有資源可以依靠,關鍵在於能否獲得適當的引導與支持。」他也提醒,民眾還可撥打免費戒菸專線 0800-636363,透過「國民健康署戒菸專線服務中心」專業諮詢人員一對一電話訪談、鼓勵與行為建議,陪伴戒菸者一步步擺脫菸癮,成功迎向健康新生活。

Information

戒菸門診服務:

為鼓勵吸菸者戒菸,並減輕戒菸者經濟負擔,接受戒菸輔助用藥服務,
不分對象皆「免收」戒菸輔助用藥部分負擔費用,詳情請洽各轄區衛生所

Information

健保「大家醫計畫」 健康管理更省力

預防慢性病從調整健康生活型態、預防篩檢做起,
健檢數據偏高或異常不要怕,讓家庭醫師做您掌握健康的好幫手!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