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日期:2025-10-01更新日期:2025-10-01
【202510城市風采】
新懷舊秘境 六燃丁種宿舍重返油人記憶
中油宏南宿舍區中,枝繁葉茂的雨豆樹旁,矗立著一幢連棟木造建築——「六燃丁種宿舍」。過去曾被圍牆包圍,披著神秘面紗,今年在園區轉型後,老宿舍翻新開放,以員工生活的老照片、刻畫歷史感的傢俱和特色格局,串起從1940年代到臺灣經濟起飛80年歲月間,數代「油人」們的共同記憶。


走出捷運世運站,沿著漫長的牆垣往前走一小段路,就能看見中油宏南宿舍區的入口。陽光灑落老房的斜屋頂,四周蒼鬱的老樹伸枝展葉,繁茂綠葉彷彿阻隔了時空流逝,守護著自1940年代延續至今的生活氣息。
二戰時期,日本政府在高雄、台中、新竹等地,設立第六海軍燃料廠(簡稱六燃),本部設於高雄爲精製部(下稱六燃高雄本部),供應艦艇重油與航空汽油。為了安頓軍官與技術員家庭,宿舍依官階分為甲、乙、丙、丁四種。丁種宿舍採雙併木造格局,寬敞的前庭後院,以及獨立設置的小屋(倉庫),是特地為軍官打造的居住空間。


戰後,六燃高雄本部由國民政府接收,改名為高雄煉油廠,熟悉的中油正式誕生。職員們以宿舍為家,白天為臺灣工業發展付出心力,夜晚則在老廠房中度過家庭生活。對老中油員工而言,宿舍不只是住處,也是生命歷程中不可取代的根。
「這裡以前什麼都有,醫院、學校、游泳池,甚至還有高爾夫球場。」煉製事業部副執行長陳正喜回憶。宿舍區自成一格的生活機能,讓孩子們在此成長求學、課後在防空洞裡玩躲貓貓,像是一個大家庭,讓一代代員工孕育出歸屬感。


六燃高雄本部打造的宿舍群中,丁種宿舍其實並非最大間,但由於獨特的木造結構,在2014年被指定為高雄市定古蹟。為了修復「起家厝」,中油費時近3年,歷經原始木料難尋、白蟻侵擾等與時間、自然界搏鬥的種種難題。陳副執行長坦言:「為了保護木造結構,施工時還得先搭建大型鐵皮屋遮蔽,從修整到維護都投注大量經費與心血。」

脫下鞋子推開拉門,跟著螢幕中放映的老生活照一起穿越時空。宿舍展示由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協助規劃,透過動態投影與模型,介紹宿舍群的緣起及獨特的建築工法等知識,老屋裡的時間彷彿特別緩慢。仔細觀察廚房裡不插電的木造冰箱,翻閱中油人出版的拾穗等文史刊物,或是坐在緣側,靜看庭院裡的老樹藍天,彷彿踏入過去中油人的家庭時光。



除了靜態展示,科工館也規劃專人導覽與講座、體驗課程等活動。特別是利用投影設計的「抓碳」體驗和「加壓氫氣」遊戲,以有趣方式介紹中油對淨零排放的努力。



漫步宿舍區,一株株蒼勁高大的龍眼、芒果與雨豆樹,枝葉交錯如同撐起一頂天然的綠色帳篷,高雄手搖品牌「沐沐茶飲」進駐於辦公室兼活動中心區內,點一杯香濃的特調厚奶茶,細細欣賞造型獨特的拱廊與木框窗戶,別有一番懷舊風情。來到這裡,一定要品嚐造型獨特的「梅花冰棒」,為了煉油程序,廠區曾設有專屬的製冰工廠,讓中油冰棒成為福利社的招牌商品。清甜沁涼、爽口不膩的滋味,正是屬於中油的甜蜜標誌。

「不只是修復古蹟,還要完整地把我們的故事說出來。」陳副執行長說。繼丁種宿舍之後,園區內另有兩棟宿舍正進行發包與修復工程。2015年高雄煉油廠功成身退後,宿舍群也逐步轉型,陳副執行長期待未來文創資源進駐後,打造兼具展示、教育與休閒的文化園區。


從軍官宿舍,到煉油廠職人的生活據點,再到今日的油人展示館,六燃丁種宿舍承載著臺灣工業化歷程與日常文化的縮影。在歲月的縫隙間,靜靜訴說著屬於高雄、也屬於臺灣煉油、石化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