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大港連線】
插畫家帶路:跟林佩穎鑽進時間縫隙 旅讀哈瑪星
「我喜歡親水的城市,高雄臨港很適合散心。」來自臺東的圖文創作家林佩穎大學時即遷居港都,她像個熱愛探索的好奇寶寶,記憶庫裡收藏數不清的舊港區故事,「挖掘地方故事很有意思啊!世界不只有眼前看到的模樣,透過這些故事能看見不一樣的城市,撐開另一種想像。」聊到她熟悉的旗津、鹽埕和哈瑪星,眼神都亮了起來。
林佩穎就讀高師大跨領域藝術研究所期間,開啟對鹽埕文史及常民生活的關注,她以畫筆觀察人群、紀錄老建築,透過職人訪談梳理地方發展的脈絡,描繪在地生活紋理,與文史工作者李怡志合著出版《港都人生:旗津島民》、《港都人生:鹽埕市井》等圖文書籍,她的插畫作品筆觸溫潤、色調柔和,市井小民的日常在水彩筆下凝結成一幅幅雋永風景。
在地深耕10年,哈瑪星早已成為林佩穎生活中無法分割的記憶。她建議初訪高雄的旅人走出駁二,鑽進哈瑪星巷弄間,體驗那刻寫著時代推移痕跡的生活感,「鹽埕有許多庶民和經商人家,屬於市井風味,哈瑪星則是日治時代的『埋立地』(海埔新生地),曾為日本人居住的文教區,留下許多日造建築,氣氛更閒散。」
林佩穎以在地人視角分享私房散策路線,從俯瞰舊鐵道的天空雲台出發,走過高雄第一座火車站,在「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木構建築內閱讀曾經繁華的新濱町,嚐一口「拿笑洋行」的招牌甜點,融化在哈瑪星的悠閒裡。接著漫步前往內溝仔(第二船渠),靜靜陪伴小漁船等待夕陽,日夜交替時分,拜訪當地信仰中心代天宮,廟口燈火通明,小吃有滋有味,讓人身心都飽足。
跟在林佩穎身後左彎右拐,穿梭於老建築與小巷弄之間,日治時期濱線鐵路的印記、風光一時的哈瑪星遠洋漁業、以及新開張的咖啡館在時空交錯的縫隙間短暫重疊,她著迷的分享:「光與影的夾縫間似乎隱藏什麼秘密,別人都不知道,只有我看到了。」那些值得深掘的故事,就是哈瑪星與眾不同的魅力。
走進林佩穎的口袋路線
天空雲台(哈瑪星鐵道文化園區)
從前連繫鹽埕和哈瑪星兩區的公園陸橋卸下任務,保留主體的紅色拱橋結構,改造成天空雲台。爬上鐵橋朝港口眺望,舊鐵道在廣闊綠地上畫出幾何弧線,古董蒸汽火車頭與舊打狗驛故事館低喃歷史,嶄新的輕軌緩緩駛入現代化車站,高雄港的過去與現在進行式在眼前交疊。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山一路32號
時間:全日開放
電話:(07)531-6209
打狗文史再興會社
日治時期的哈瑪星從新濱街廓(今捷興二街)開始發展,二戰期間,鄰近建築大多被炸毀,只留下此區木造建築。10年前,老房子曾面臨政府公告拆遷的命運,文史工作者和社區居民努力爭取,成功留下見證新濱町繁榮過往的街廓,而林佩穎也是「打狗文史再興會社」的創始成員之一。
「佐佐木商店高雄支店」在日治時期是經營木材、營建材料的公司行號,走過93個年頭後,現今由「打狗文史再興會社」接手,轉變成哈瑪星文史工作據點繼續陪伴市民生活,內部陳列日治時期建築構造、老照片、相關文史書籍、明信片及手繪地圖等。
拿笑洋行Nachill
需要喘息時,林佩穎喜歡散步到這間鄰近紅磚街屋的小咖啡館,用可麗露放鬆情緒。藍白配色明淨清新,騎樓下擺放幾張藤椅,搭配綠葉植栽,打造輕鬆慵懶的度假風格,若不是在地人帶路,一不小心就會錯過。
內溝仔(第二船渠)
越過交通繁忙的濱海一路,成排透天厝背後,隱藏小巧安靜的第二船渠,在地人稱為「內溝仔」。日治時期曾是濱線鐵道旁的倉庫群,遠洋漁業興盛時,碼頭旁林立製冰廠,而今喧囂早已遠去,小漁港般的靜謐氣氛,是林佩穎私藏的看夕陽秘境。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
時間:全日開放
代天宮
代天宮是哈瑪星人的信仰中心,廟口小吃則是哈瑪星人和中山大學學生的「灶咖」。華燈初上,牌樓燈光點亮廟埕,最能感受海港庶民生命力,旗魚丸湯、烤黑輪、臭豆腐、加上汕頭麵⋯⋯等,舌尖上的常民文化,是旅程中最難忘的印記。
地址:高雄市鼓山區鼓波街27號
電話:(07)551-8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