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港都萬花筒】
穿越時光300年 登左營「見城之道」眺美景
位於左營蓮池潭邊、龜山腳下的「見城之道」今年3月正式啟用,以舊城內的見城館為起點,連接大小龜山既有步道,最後銜接至北門,全長770公尺步的空中步道沿著舊石城興建,重新縫合被勝利路切斷的大小龜山,讓許多左營耆老感嘆:「左營的靈龜終於復活了!」


踏上左營「見城之道」,空中步道於老榕枝椏間蜿蜒,勾勒出左營舊城輪廓。遊客藉由平緩易行的步道,穿梭高雄建城的前世今生,一覽古城連接山、湖之間的地理特色,對許多老左營人而言,見城之道的啟用,更有縫合百年龜山風水的意義。

左營舊城土城所在位置左倚龜山、右連蛇山、面臨蓮池潭,過去就被視為是風水寶地。1722年,鳳山縣經朱一貴糾眾起兵抗清後,於左營興築鳳山縣土城,一時官吏、商賈雲集,左營成為打狗政治與經濟中心。1786年林爽文事件發生,起事者攻破土城,鳳山縣治遷至「下埤頭街(今鳳山區)」,稱為「新城」,左營自始稱為「舊城」。年久失修的舊城土城牆,在1826年完成重建,堅固石牆圍繞龜山,並延伸至蓮池潭,為臺灣第一座石城。


「見城之道規劃目的,是要讓民眾看見左營城。」高雄市舊城文化協會理事長郭吉清說:「走在城門的高度,和城牆保持一些距離,才能清楚看見舊城的樣貌。」從步道眺望古拙的舊城牆,步道護牆採用玻璃帷幕,文字解說與實景巧妙結合,歷經滄桑的舊城牆頓時又鮮活起來。

1940年代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政府為打造左營軍港,強制遷出舊城聚落,「龜頸」也因開設戰備道路(即現今勝利路)而遭截斷。戰後中華民國政府延續左營軍港功能,大批國軍與家眷遷入左營舊城,建立起數座眷村。「你看,那邊的(房屋)有開窗的城牆。」郭吉清指著一排荒廢老屋,城牆竟與民宅的牆面融為一體。他說,昔日舊城空間有限,安家落戶的軍人就地取材,在舊城牆將馬道挖空後再加個屋頂,就是一座現成的房子,歷經時代更迭,舊城牆與居民生活徹底融合,成為「城中有宅,宅中有城」的特殊景觀。
散步於見城之道,微風輕拂樹梢,舊城輪廓映入眼簾,穿過勝利路進到「龜首」,制高點設有觀景平台,蓮池潭瀲灩美景盡收眼底,巍峨龍虎雙塔虎虎生風,池中蓮花一片淡粉,壯闊美景如同風景明信片一般。

繞過龜首,高架橋後的道路與原有自然步道結合,綠蔭濃密、生機盎然。郭吉清指向牆緣內的筆直竹林,說道:「這種刺竹枝幹上長了許多長刺,清代除舊城防禦,還種植許多刺竹用來抵禦入侵。」古老城池借龜山之勢築成,在當年具有鎮守地方、護衛家園的重要功能。

步道以北門為終點,北門外的聚落清代就有了,彷彿瞥見百年前的生活光景。「十字路口人孔蓋下,其實是一口井……城門上過去曾住著居民…」多年來鑽研舊城歷史,郭吉清對城牆內外故事如數家珍,陪伴訪客細數左營舊城300年來珍貴的時光軌跡。


為重現「臺灣第一石城」歷史場景,見城之道的啟用為「見城計畫」串接舊城的第一個篇章,未來見城之道將延伸至東門、南門,將可穿接舊城三座城門,完整呈現舊城風華。有機會到左營蓮池潭一遊,除了欣賞湖畔風光,不妨步上見城之道漫步天際,順道參觀北門城牆、東門護城河及西門遺址公園,其中左營舊城東門,城牆外長達500公尺的護城河,2020年引蓮池潭水,護城河也終於恢復通水,重現高雄獨特的歷史現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