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發布日期:2025-11-06更新日期:2025-11-03

【202511打狗記事】

讓拆船老物件重生的收藏家──黃道明與他的航海古董商行

  水波閃爍中,臨靠著愛河河岸有間外觀低調的小店,招牌上斑駁的漆痕歷經歲月,門口及四周放置著潛水頭盔、陳舊木舵、黑膠留聲機、氣壓閥表、時鐘等老物件,僅留可錯肩而過的走道,像是時光通道引領著人們前進。

高雄曾是世界拆船王國,因戰爭沉船而衍生的拆船產業,延伸到船上物件買賣,造就了黃道明與文物收藏的人生故事。(攝影/Carter)

高雄曾是世界拆船王國,因戰爭沉船而衍生的拆船產業,延伸到船上物件買賣,造就了黃道明與文物收藏的人生故事。(攝影/Carter)
高雄曾是世界拆船王國,因戰爭沉船而衍生的拆船產業,延伸到船上物件買賣,造就了黃道明與文物收藏的人生故事。(攝影/Carter)

  黃道明站在留聲機旁,輕輕轉動搖桿,將針頭放上黑膠唱片。隨著一聲輕微的「滋——」,音樂緩緩流出,這台留聲機已有百年,是從老客輪上拆下的古董,早期只有大型客船才會配給此類設備,陪伴乘客橫越海洋。如今,它在愛河畔重啟,讓整個空間瞬間變成航行中的艙室。

黃道明專注地播放留聲機,獨特的聲音,充滿懷舊氣息。(攝影/Carter)
黃道明專注地播放留聲機,獨特的聲音,充滿懷舊氣息。(攝影/Carter)

  這裡是黃道明的「航海古董商行」,店裡從事老物件的交易買賣,同時也訴說著他與這些老物件的人生故事。

從文人懷錶到拆船廢鐵 守護時間的收藏家

  父親從員林來到高雄落腳,黃道明自小在高雄長大,住在港邊倉庫區附近。下課後他會刻意繞道,就為了研究工人如何拆卸物件;因父親教書且雙手皆能書寫好字,因此家中常有文人雅士來訪,每每看到這些人掏出懷錶看時間,姿態優雅又獨具情懷,也讓他迷上了懷錶,開啟他和機械、金屬及航海的緣分。

  1970年代的高雄,是世界知名的「拆船王國」,黃道明在當兵時開始接觸拆船的物品買賣,發現許多美軍都會買一些老物件帶回自己國家,因此退役後回到高雄開始投入拆船工作,並成立自己的店舖,從最初的好奇,到開始收購、修復、轉售,他逐步建立了自己的收藏網絡。

黃道明有自己獨特的船隻記事本,記載著來過高雄、拆過船隻的身世。(攝影/Carter)

黃道明有自己獨特的船隻記事本,記載著來過高雄、拆過船隻的身世。(攝影/Carter)
黃道明有自己獨特的船隻記事本,記載著來過高雄、拆過船隻的身世。(攝影/Carter)

  「當時船隻一進到高雄拆解,美國客戶就會透過電報下訂單,我都會去華王飯店打電報,能夠上船的物品都相當堅固耐用,特別是客輪上的時鐘、電話、家具那些用品,也有一些人是為了收藏,像我自己就特別喜歡天文鐘、六分儀、星球儀。」黃道明搬出一箱箱小木盒,都是他的收藏。

(攝影/Carter)

黃道明握著六分儀,示範船員如何在航海中測量天體位置、判定船隻方位。(攝影/Carter)
黃道明握著六分儀,示範船員如何在航海中測量天體位置、判定船隻方位。(攝影/Carter)

  散發著懷舊氣息的星球儀,隨著蓋子掀開,被保護得相當仔細。黃道明說:「能用上星球儀的船,絕對都是有一定等級,一艘船只有一顆,用來辨認星體,跟六分儀搭配就是現代的GPS系統了。」來自不同船隻的物件在他拆解、修復後,再度發亮,他也在這些過程中,更能掌握整理與修理老物件的方法。

  除了收藏天文鐘、六分儀、星球儀外,另外,別具意義的收藏就是航海圖了!他攤開一張張紙本地圖,即使陸域水域都已褪色,卻依然清晰描繪著航線與緯度,紙張上仍留有當時船隻航行時的筆墨痕跡,這是黃道明特別珍視的藏品。「能拿到這些地圖,代表這些船都曾航行至此,是這些船的經歷,表示高雄也存在於此。」

航海圖不僅有船隻的航線,更描繪著當時的歷史特色。(攝影/Carter)
航海圖不僅有船隻的航線,更描繪著當時的歷史特色。(攝影/Carter)

老物件收藏聞名國際 記憶裡的船仍在航行

  他的藏品不僅吸引收藏家與研究者,也曾進入電影世界,像是導演李安拍攝「少年Pi的奇幻漂流」時,劇組曾特地前來租借道具。電影中主角戳著老虎的那根桿子,就是出自這,目前還放在店裡。

  「李安導演非常嚴謹,會親自挑選、確認每個物件符合他劇中的年代與質感。」黃道明笑著說。對他而言,這些道具不只是拍攝素材,同時也讓世界看見台灣。「這一本都是紀錄著劇組來往交易的物件,像是垃圾桶、各種燈具、斧頭等,電影拍完劇組還特別傳真來知會對照,清點物品,真的非常用心。」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讓這些由拆船而來的老物件跨越時空,登上大銀幕,生命在電影裡延續。(攝影/Carter)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讓這些由拆船而來的老物件跨越時空,登上大銀幕,生命在電影裡延續。(攝影/Carter)
「少年Pi的奇幻漂流」讓這些由拆船而來的老物件跨越時空,登上大銀幕,生命在電影裡延續。(攝影/Carter)

  這些年到店裡拜訪的不只是收藏家,也有學生、學者、電影美術指導,甚至已過世的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外國議員、將軍等旅人都是他的知音。黃道明說:「買賣是一時,誠信才能一輩子。」他經手的老物件,已遍佈在國際間、博物館及私人收藏者手中。或許他的名字不一定留存在上面,但有機會在博物館看到這些物件時,他心中都會湧現一股探望老朋友的感動。

店裡兩層樓,堆放著黃道明收藏的物件,從拆船老物、台鐵時鐘到臺灣民藝物品都在其中。(攝影/Carter)
店裡兩層樓,堆放著黃道明收藏的物件,從拆船老物、台鐵時鐘到臺灣民藝物品都在其中。(攝影/Carter)

  如今,台灣的拆船業早已走入歷史,昔日鹽埕港邊的金屬敲擊聲不再回響,但那些船的靈魂,及航行過的故事,仍靜靜存放在黃道明的店裡,在歷史廊道中指引方向。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