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202502打狗記事】

堅守大港紳士風 訂製昔日好時光

  昔時的鹽埕埔車水馬龍,是高雄的繁華心臟,隨著時光流轉,榮景逐漸歸於平淡,唯有泰昌西服店,仍佇立在被當地人稱作「高雄銀座」的老商店街中,繼續為老主顧訂製西服,用細膩手工訴說著大港紳士風範。

洋溢歷史感的櫥窗,使用多年的算盤和裁縫工具,讓人一窺泰昌西服的往昔歲月。(攝影/李瑰嫻 )
洋溢歷史感的櫥窗,使用多年的算盤和裁縫工具,讓人一窺泰昌西服的往昔歲月。(攝影/李瑰嫻 )

  「鹽埕在1960年左右最熱鬧,所有商店都集中在這邊,每天都像在過年一樣。大家無聊就到鹽埕埔來逛,這裡吃的喝的樣樣都有,尤其是出國辦年貨,一定要來這裡採買。」泰昌西服的老闆張經奇回憶。

  門口招牌仍保留著老高雄的5碼電話,老派的木框玻璃櫥窗圍繞,店裡頭掛滿各種顏色和材質的西裝布料,實木展示桌與泛黃的時尚目錄,彷彿訴說著曾經的輝煌。微暗的日光燈下,泰昌西服像是被塵封的時空膠囊,健談的張老闆如同嚮導,帶領我們走進的鹽埕的黃金歲月。

坐落於鹽埕區國際商場內,泰昌西服一樓為店舖,二樓以上為住家,見證國際商場人潮蜂擁的黃金歲月。(攝影/李瑰嫻 )
坐落於鹽埕區國際商場內,泰昌西服一樓為店舖,二樓以上為住家,見證國際商場人潮蜂擁的黃金歲月。(攝影/李瑰嫻 )

  「以前商場裡什麼都有,賣西服、家具,還有廚房用品、繡花枕頭和棉被,簡直就像一座百貨公司。」張老闆指著自己從小長大的「起家厝」,回憶道:「一樓開店、裁縫師傅在二樓,我們一家就住樓上。」1960年時,當地商家決定翻新日本時代建造的老舊商場,特別前往日本考察取經,並在3年後打造了這座結合住宅與商業功能的「國際商場」,三、四樓層間以廊橋相連,陽光從天井灑落,明暗交錯的光影令人神往。歷經一甲子歲月,光滑的磨石子地板與懷舊老招牌仍在,即使商戶多已搬離,這裡依然有著獨特的生活氣息。

平時喜愛閱讀和唱歌的張老闆,在店內陳列許多洋溢懷舊感的收藏品。(攝影/李瑰嫻 )
平時喜愛閱讀和唱歌的張老闆,在店內陳列許多洋溢懷舊感的收藏品。(攝影/李瑰嫻 )

  泰昌西服店的故事要從上一代說起,張老闆的父親在1930年代從中國福建省往返高雄做買賣,卻被突如其來的颱風留在了臺灣,在此落地生根,建立家庭。他在岳父的布店工作,每天騎自行車向舞廳和酒家小姐兜售布料,生意極好,查覺到商機的他請來裁縫師傅,在鹽埕街巷間掛起「泰昌呢羢行」的招牌,成為專門的男士西裝裁縫店。

  那是加工出口產業蓬勃發展,遠洋船隻貨櫃滿艙的黃金年代,鹽埕區是當時高雄最繁華的商業地帶,匯集百貨商場、餐廳和娛樂場所。泰昌西服店生意如日中天,每天門庭若市,從醫生、歌手到公務員,無論是為了結婚、商務洽公,甚至出國旅行,量身訂做一套體面的西裝,成為當時男性身分與品味的表徵。「當時一套西服要一千元,相當於教師一個月薪水,但因為物價穩定,人們手頭變得寬裕,便願意專程前來做西服。」張老闆說。

泰昌西服第二代老闆張經奇,以細膩的職人手工傳承鹽埕埔訂製西服的歷史。(攝影/李瑰嫻 )
泰昌西服第二代老闆張經奇,以細膩的職人手工傳承鹽埕埔訂製西服的歷史。(攝影/李瑰嫻 )

  一套西裝從量身到製作完成需要一週,全盛期的泰昌聘請了11位裁縫師,分工製作上衣和長褲,自學西裝裁縫的師傅們,從雜誌和電影中摸索,手工越來越精細,不論是夏季或冬季西服、電影明星愛穿的雙排扣,還是舞廳流行的喇叭褲,皆能量身訂製。當時最具代表性的潮流穿搭,莫過於俗稱「絲瓜領」的大翻領雙排扣上衣,搭配修飾身形的打折褲,成為大港紳士引領風尚的穿著。

  從小就看著父親製作西服,張老闆長大後繼承衣缽,「那時候覺得這錢很好賺,而且是比較高尚的事業,但如果現在要我去選擇,我一定會說不要接,每天守著店太苦了。」張老闆笑說。如同鹽埕許多老字號,張老闆秉持獨到手藝,讓泰昌的金字招牌傳承到下一個世紀,他為無數高雄政商名流製作西裝,英俊帥氣的歌手余天,來高雄開唱時也特別到店裡光顧。

泰昌西服創業當時的布料來自臺灣工廠,以及船員帶回的進口貨。(攝影/李瑰嫻 )
泰昌西服創業當時的布料來自臺灣工廠,以及船員帶回的進口貨。(攝影/李瑰嫻 )

  隨著歲月流轉,訂製西服在成衣市場興起後悄然式微,泰昌西服店仍然守在老銀座商場,一些老顧客仍會特地上門訂製西裝,為重要場合打理衣著外表。張老闆依然堅守職人的初心,用一針一線縫製昔日風華,也為鹽埕埔裁剪出美好的記憶篇章。

Information

地址:高雄市鹽埕區五福四路260巷7號

電話:(07)551-5507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