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高雄活動好好玩 GO

發布日期:2025-08-01更新日期:2025-08-01

【202508休日漫步】

美濃湖「雉」在生態小旅行

  水雉,是臺灣第二級珍貴稀有保育類動物,由公鳥擔任孵育和照顧角色,被譽為「鳥界的模範爸爸」。每年春夏繁殖季節,美濃湖水雉棲地成為最熱鬧的生態舞台,現在就前往美濃,感受湖光山色與生命律動交織的自然之美。

水雉的繁殖羽十分漂亮,金黃色的後頸像披著一頭亮麗的金髮,還搭配優雅飄逸的黑長尾羽。(攝影/Carter)
水雉的繁殖羽十分漂亮,金黃色的後頸像披著一頭亮麗的金髮,還搭配優雅飄逸的黑長尾羽。(攝影/Carter)

模範父親的溫柔守護

  「水雉爸爸在那邊,看到旁邊雛鳥了嗎?」孩子們手持望遠鏡,依循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志工的指引,驚喜地捕捉湖面上的珍貴畫面。「哇!」、「好可愛!」的驚呼聲不絕於耳,見證了自然界溫馨的畫面。水雉素有「凌波仙子」美譽,全世界水雉科鳥類共有8種,臺灣的「雉尾水雉」是唯一會換羽的種類。為了吸引伴侶繁衍,水雉在繁殖季時會「盛裝打扮」一番,後頸換上金黃色羽毛,搭配黑長尾羽,準備要求偶、放閃。

來到美濃湖畔,小朋友們興奮的拿著望遠鏡觀賞水雉。(攝影/Carter)
來到美濃湖畔,小朋友們興奮的拿著望遠鏡觀賞水雉。(攝影/Carter)

  除了亮麗外型,公鳥發出「伊嗚伊嗚」的求偶聲辨識度也很高。水雉屬一妻多夫的母系社會,母鳥下蛋後,孵蛋、育雛由公鳥負責,一巢約3至4顆蛋,水雉蛋為橄欖色,呈水滴狀,需平穩留在巢中,避免掉入水中,小水雉孵化約需23天,出生後即可獨立覓食。

水雉媽媽下蛋後,接下來就由水雉爸爸來孵蛋。(攝影/Carter)
水雉媽媽下蛋後,接下來就由水雉爸爸來孵蛋。(攝影/Carter)

水雉復育重現百年風光

  美濃湖擁有豐富濕地環境,野蓮田和水雉共生共榮,形成獨有的生態景觀,然而因環境變遷和污染,野蓮和水雉雙雙列入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物種。

水雉素有「凌波仙子」美譽,臺灣的「雉尾水雉」是唯一會換羽的種類。(攝影/Carter)
水雉素有「凌波仙子」美譽,臺灣的「雉尾水雉」是唯一會換羽的種類。(攝影/Carter)

  2017年,劉孝伸與黃淑梅老師發起「復育棲地、水雉留美」行動,致力恢復美濃湖的濕地生態。2021年,高雄市野鳥學會攜手高雄市政府觀光局成立水雉復育工作站及種苗池,另,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高雄市政府農業局將美濃地區納入水雉「生態薪水」區域,也就是由政府提供「生態服務給付」予協助保育瀕危物種及棲地生態的居民,鼓勵農友維護生物多樣性。「水雉從百年前在美濃消失,到如今慢慢回歸,這是一段激勵人心的復育歷程。」美濃湖水雉復育工作站主任陳柏豪分享。

大家認真聆聽解說人員介紹生態環境。(攝影/Carter)
大家認真聆聽解說人員介紹生態環境。(攝影/Carter)

生態旅遊與教育的在地實踐

  2024年催生的護雉蓮盟,融合了美濃在地智慧與保育行動,高雄市野鳥學會與美濃區蔬菜產銷班第18班共組巡守隊,從復育水雉到推動產銷履歷友善農業,成功串聯保育、觀光與農業價值。現在更致力透過深度遊程,推動生態旅遊觀光遊憩及環境教育。

在鱉池水草基地的水草森林浮潛體驗,讓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攝影/Carter)
在鱉池水草基地的水草森林浮潛體驗,讓小朋友們玩得不亦樂乎。(攝影/Carter)

  每月第二個週六,民眾可參加美濃湖水雉棲地觀察體驗活動,邀請民眾透過導覽,來到湖畔觀賞野蓮地景與了解水雉生態奧秘。活動包括走繩體驗與槳板划水,孩子們在佈滿印度莕菜的種苗池玩得不亦樂乎,超另類的水上活動讓大家嗨翻天。

到美濃來趟生態旅遊,體驗在地生態智慧。(攝影/Carter)
到美濃來趟生態旅遊,體驗在地生態智慧。(攝影/Carter)

  「吃過炒水蓮,但是看過怎麼採野蓮嗎?」在導覽老師帶領下,大家走訪由鱉池轉型而成的水草基地,親身體驗實地下水採洗野蓮。孩子們悠遊於各種水草如過長沙、圓葉節節菜、水車前、紅花紫蘇草、大葉田香、魚腥草等混養的池中,水草豐美的濕地樣貌真實呈現,彷彿重返美濃人記憶中童年時的快樂天堂。

跟著水雉復育工作站解說人員一起體驗採洗野蓮。(攝影/Carter)
跟著水雉復育工作站解說人員一起體驗採洗野蓮。(攝影/Carter)

  陳柏豪指出,經營復育工作站的過程中發現,濕地的保育不僅是為了水雉,而是為了維繫整體生態系統的健康與永續發展。因此,「護雉蓮盟」也積極將美濃經驗擴散至花蓮壽豐、玉里、嘉義九芎埤及屏東新埤、內埔濕地等地。期待水雉成為美濃特色的生物資源,讓更多人了解美濃在生態環境的努力。

Information

美濃湖水雉棲地

美濃湖水雉棲地據點觀察:每月第二個週六09:00~11:00,採線上報名,或電洽高雄市野鳥學會(07)215-2525

回到頁面頂層 回到頁面頂層